马晓宁 作品数:25 被引量:89 H指数:6 供职机构: 福建省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YMDD基序变异的状况及其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荧光PCR法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VYMDD基序变异。结果61例CHB患者经过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40例(65.6%)HBVDNA阴转;在21例HBVDNA阳性患者中,10例为YMDD野生型,11例出现YMDD基序变异,变异率达18.0%(11/61)。在11例基序变异中,完全变异7例(63.6%),部分变异4例(36.4%)。在完全变异型中,YIDD变异型5例,YVDD变异型2例;在部分变异型中,YIDD变异型3例,YVDD变异型1例。结论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出现较高的YMDD基序变异率。利用荧光PCR法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基序变异,经济便捷,可作为CHB患者YMDD基序变异的常规监测。 陈发林 郭永建 伍严安 黄毅 马晓宁 黄肖利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高压液相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基序的变异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检测HBV DNA聚合酶活性区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基序变异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荧光PCR法和DHPLC法检测6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HBV YMDD基序变异,并经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共检出10例野生型、5例DNA聚合酶活性区酪氨酸-异亮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IDD)完全突变型、2例DNA聚合酶活性区酪氨酸-缬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VDD)完全突变型,3例YMDD与YIDD混合突变型,1例YMDD与YVDD混合突变型,2种方法检出结果一致;21例PCR产物经过基因测序法得到证实。结论PCR结合DHPLC检测YMDD基序变异,经济便捷,适用于筛查CHB患者的YMDD基序变异。 陈发林 伍严安 黄肖利 黄毅 马晓宁关键词: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按治疗前血清 ALT 水平将 CHB 患者分为二组:A 组26例 ALT>200IU,B 组34例 ALT<200IU。C 组为30例 HBV 携带者。所有受试对象均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并加中西药辅助治疗。采用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血清 HBVDNA 含量,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指标。结果治疗后 A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2.96±0.74,显著低了 C 组(P<0.01),血清 HBV DNA 阴转率84.6%、HBeAg 阴转率 69.2%、HBeAb 转换率61.5%,均显著高于 C 组(P<0.05,P<0.01)。治疗后 B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3.33±1.20,显著低于 C 组(P<0.05),血清HBeAg 阴转率58.8%、HBeAb 转换率50.0%,均显著高于 C 组(P<0.05)。治疗后 C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4.22±1.81,HBV DNA 阴转率56.7%,HBeAg 阴转率33.3%,HBeAb 转换率23.3%。结论拉米夫定对CHB 患者治疗效果好,对 HBV 携带者也有一定疗效;治疗前 ALT 水平高的 CHB 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更为敏感。 蔡立勉 黄毅 伍严安 马晓宁关键词:拉米夫定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含量 DNA阴转率 HBEAB 乙肝五项指标 鱼精蛋白和肝素预处理ELISA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性好的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ELISA。方法先用鱼精蛋白再用DNA依次包被反应板,建立鱼精蛋白包被ELISA(P-ELISA);再用肝素封闭未与DNA结合的鱼精蛋白位点,建立肝素封闭P-ELISA。用P-ELISA、肝素封闭P-ELISA和生物薄片免疫荧光法(BC-IF)对照检测了53例活动性SLE,44例非活动性SLE和27例其他AID患者的抗dsDNA抗体。结果在P-ELISA检出的57例抗dsDNA抗体阳性中,有11例(活动性SLE 5例,非活动性SLE 6例)在肝素封闭P-ELISA检测为阴性,这11例经BC-IF验证全部为阴性;而在肝素封闭P-ELISA检出的46例阳性中,仅1例(非活动性SLE)与BC-IF不符。结论肝素封闭P-ELISA可降低P-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的假阳性率。 徐兵 陈怡 黄毅 马晓宁 潘晨 伍严安关键词:抗DSDNA抗体 鱼精蛋白 肝素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测定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HBVDNA在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71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和乙肝标志物(HBV-M)。结果 71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HBeAg(-)患者组57例,其血清HBVDNA阳性率68.4%(39/57),含量4.06±1.25,均明显低于HBeAg(+)患者组(P<0.05,P<0.01)。活动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组血清HBVDNA阳性率100%(30/30),含量4.95±1.07,均明显高于静止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组(P<0.01)。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生与HBeAg(-)密切相关,建议对HBeAg(-)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应进行血清HBVDNA含量的密切监测、HBV复制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黄毅 伍严安 马晓宁 陈华关键词:乙型肝炎 肝硬化 血清 HBVDNA 乙肝标志物 拉米呋啶治疗HBV携带者血清HBVDNA含量的动态检测及意义 2004年 目的 探讨拉米呋啶对HBV携带者的疗效及相应临床意义。方法 1 1 5例HBV携带者中治疗组 70例接受拉米呋啶治疗一年 ,对照组 45例仅做一般护肝治疗。按治疗前血清HBVDNA含量将治疗组分为三组 :>8.0 0组 1 4例 ,6 .0 0~8.0 0组 41例 ,4.0 0~ 6 .0 0组 1 5例 ,分别在疗程的第 3月、6月、9月、1 2月动态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 ,阴转率显著升高 (P <0 .0 1 )。在疗程的第 3月、6月、9月、1 2月 ,4.0 0~ 6 .0 0组 (P <0 .0 1 )和 6 .0 0~ 8.0 0组 (P <0 .0 5)血清HBVDNA含量均显著低于 >8.0 0组 ;4.0 0~ 6 .0 0组血清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 >8.0 0组 (P <0 .0 1 ,P <0 .0 5) ,6 .0 0~ 8.0 0组血清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 >8.0 0组 (P<0 .0 5)。结论 拉米呋啶的疗效与HBV携带者体内的HBV复制水平密切相关 ,治疗前血清HBVDNA含量低者对拉米呋啶治疗更为敏感。 黄毅 蔡立勉 伍严安 马晓宁关键词:拉米呋啶 HBV携带者 血清 HBVDNA 动态检测 马凡综合征两种新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突变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对9例马凡综合征(Marfan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以发现新的FBN1基因突变。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MFS患者FBN1基因65个外显子中的35个进行突变筛查,对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图形异常的PCR扩增片段用DNA测序鉴定突变位置及性质,并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方法进一步证实突变。结果在两例MFS患者中发现两种新的FBN1基因突变。其中一种为第34外显子4307~4308位4个碱基TCGT的插入突变(4307insTCGT),另一种为第43外显子5309位的点突变5309G>A。结论FBN1基因移码突变(4307insTCGT)与点突变(5309G>A)分别是这两例MFS患者的发病原因。 黄肖利 伍严安 陈发林 黄毅 马晓宁 陈同关键词:FBN1基因 插入突变 马凡综合征 外显子 点突变 DNA测序 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测定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多态性 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检测我国人群中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基因 3′端侧翼区A1166→C1166多态性 ,观察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结果 A1166/A1166、A1166/C1166和C1166/C1166三种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 146人中分别为 0 897(131/ 146 )、 0 10 2 (15 / 146 )和 0 ,而在 111例原发性高血压中分别为 0 793 (88/ 111)、0 2 0 7(2 3/ 111)和 0。高血压组C1166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0 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0 0 5 1(χ2 =4 2 92 ,P <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 ,在我国该位点是高血压病的风险因子之一。 伍严安 陈发文 陈瑜 梅端榕 马晓宁 陈雯关键词:高血压 地高辛标记 ASO 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及亚型分析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2006-2007年冬春季我院收治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其亚型流行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7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拭子中RSV并进行亚型鉴定分析。结果:(1)在176例标本中,RSV阳性28例(15.9%)。其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阳性率为38%,显著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4%(!2=33.15,P<0.05)。(2)28例RSV阳性标本中,A亚型23例(82%),B亚型4例(14%),不明分型者1例(4%);上、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间RSV亚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都以A型为主。(3)RSV阳性患儿的年龄主要以3岁以下为主。结论:RSV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福州地区2006-2007年冬春季RSV两种亚型同时流行,以A亚型为主。 吴小青 伍严安 曾秀雅 陈发文 陈发林 马晓宁 赵采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arfan综合征两种原纤维蛋白1基因突变 2007年 目的对14例Marfan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 1,FBNI)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ceptor typeⅡ,TGFBR2)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MFS患者FBNl的65个外显子和TGFBR2基因的7个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对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图形异常的PCR扩增片段用DNA测序鉴定突变位点及性质,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一步证实突变。结果在MFS患者FBNl基因中发现两种突变。两种基因突变是新的FBNl置换突变(Intron29+4A〉T)和再发的FBNl无义突变(8080C〉T)。结论FBNl的Intrort29+4A〉T和8080C〉T可能是MFS患者的发病原因。 陈喜军 伍严安 陈发文 陈发林 黄毅 黄肖利 马晓宁 陈同关键词:MARFAN综合征 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