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芸
- 作品数:31 被引量:38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海底土体稳定性实例分析
- 顾小芸
- 关键词:边坡稳定滑坡稳定分析土体滑动海底
- 利用ABAQUS软件分析砂质海底管道稳定性被引量:12
- 2001年
- 利用美国 HKS公司的 ABAQUS有限元计算程序 ,对裸置在海床上的管道进行分析。在计算中 ,采用程序中所规定的接触面来考虑管道与土体的相互作用 ,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 任艳荣刘玉标顾小芸
- 关键词:沉降接触面海底管道有限元分析管土相互作用
- 珠江口盆地海底原状粘土的动应力——应变特性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对珠江口盆地海底原状粘土进行了动应力——应变特性的试验研究。联合共振柱和动单剪试验结果,得到应力为10-6~10-2范围内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连续曲线,为动力分析提供参数。动单剪试验表明,周期荷载作用后静模量降低很多,其原因与周期荷载引起的孔隙压力上升有关。动模量和剪应力水平及循环周数有密切关系,动模量随循环周数降低的程度由衰化参数来表征。文中还对滞回圈形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双线性模型在一定条件下的适用性。
- 顾小芸祝龙根黄永男
- 关键词:粘土动力学海底原状
- 考虑波-管-土耦合作用的海底管道在位稳定性分析方法被引量:17
- 2005年
- 以水动力加载试验得到的描述管道在位稳定性的波浪环境参数、管道参数和海床土性参数之间的无量纲耦合关系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考虑波-管-土动力耦合作用的海底管道在位稳定性分析方法,并通过算例与挪威船级社推荐的DnV设计规范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考虑波-管-土耦合作用的管道稳定性分析方法与DnV管道设计规范有很好的可比性,而且物理机理更清晰,可为管道稳定性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 高福平顾小芸吴应湘
- 关键词:海底管道设计方法
- 上海粘土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主次固结特性研究
- 顾小芸徐达能
- 关键词:粘土固结(土力学)地面沉降地下水
- 波浪引起的海底土层中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被引量:13
- 1990年
- 本文分析了波浪压力引起的海底土层中孔隙水流动的状况,给出了简化的力学模型来描述海底土层中孔隙水流动所引起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对波浪的分析采用了线性波的理论假设,波浪引起的压力计算采用高斯分布理论.孔隙流体和土骨架都假设为可压缩的,孔隙水在海底土层中的流动满足达西定律.由表示质量守恒的连续性方程与应力平衡方程出发,得到了由位移所表示的高阶微分方程,并给出了海底土层中位移场和应力场的解.其解依赖于孔隙流体和土骨架的相对压缩性,土的泊桑比和剪切模量,以及土介质的渗透率和各向异性等特性.文章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上述参数的影响.对如何应用上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意见.
- 章根德顾小芸
- 关键词:波浪海底土层应力土力学
- 多孔弹性海床上的管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被引量:7
- 2004年
-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管土系统进行分析,土体的本构模型采用多孔弹性模型。通过改变管道的水下重、环境载荷等参数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管道的位移、海床孔隙水压力分布、土体侧向隆起。计算结果表明,管道的水下重、环境载荷、土性参数均对管土系统有影响。
- 任艳荣刘玉标顾小芸
- 关键词:海底管道数值模拟管土相互作用
- 海底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被引量:31
- 1989年
- 本文指出海底边坡与陆上边坡的不同点,对一个完整的海底边坡稳定问题从几何形状和载荷情况两个方面进行了描述。由于波浪影响是海底边坡问题的最大特点,因此回顾了计算海底压力的各种方法以及在海底压力作用下海底土层产生的瞬态和残余孔隙压力。然后对极限平衡、静态变形分析和动力分析三大类边坡稳定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并指出各自的适用范围。海底边坡破坏后的行为尤其复杂,指出用流变模型预测泥流性质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海底边坡稳定性课题的当前致力方向。
- 顾小芸
- 关键词:稳定分析稳定性
-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海洋土的工程特性
- 土的工程性质极为复杂。其复杂性不仅表现在与连续体材料不同,而且还表现在变异性,后者使判断土的工程特性变得相当困难。变异性和土在地质年代中的形成条件以及土的不均质性有关,扰动性又增加了这种变异性。
- 顾小芸
- 关键词:海洋土土性参数物理性质指标原状土样
- 地面沉降预测和防治措施研究被引量:14
- 1998年
- 通过各种地面沉降计算方法可以预测沉降发展趋势。国内外在地面沉降计算模型研究方面均有很大发展。文中简述了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情况。防治措施是建立在地面沉降预测基础上的。有关防治措施方面的报导却并不太多。上海自60年代就采取了压缩用水量和回灌地下水的措施,继后采用了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的措施,在减缓地面沉降方面有显著的成效。但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使我们不能过多减少用水量。这种情况下能否用沉降预测和科学实验来指导防治措施?沉降计算模型的发展和防治措施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文中根据对现场资料的分析和室内试验的启示,用三维渗流固结耦合沉降模型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防治措施方面的建设性意见。由此表明,必须把地面沉降研究和防治措施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 顾小芸冉启全
-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