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积斌 作品数:31 被引量:76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青海省科技厅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矿业工程 更多>>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盐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6 2015年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南部勐野井钾盐矿床沉积了巨厚的钾石盐,岩盐层整体呈现盐构造特征,且发育较强,多期褶皱频出,与上覆碎屑岩之间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在喜马拉雅运动造成的强烈挤压和差异负载作用及盆地升降过程中的重力滑移作用下,岩盐形成较为复杂的盐构造体系。研究表明勐野井钾盐矿床盐构造受多重作用影响,重力滑移作用是盐构造初始动力来源,之后在差异负载作用及浮力作用下,盐构造发育相对缓慢,强烈的区域挤压作用是盐构造快速发育的重要原因,并促进差异负载、重力滑移作用和浮力作用进一步发展,形成较为复杂的盐构造体系。盐构造的研究对于探寻钾盐矿体的成因、运动规律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安朝 许建新 韩积斌 何天丽关键词:盐构造 阿拉尔河下游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阿拉尔河下游沉积物对水溶液中铀的吸附机制,分析了反应时间、pH值、粒径、固液比、铀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沉积物吸附铀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阿拉尔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在16 h左右趋于平衡;溶液pH值对沉积物吸附铀具有显著影响,当pH=6~7时,吸附率最大;在一定条件下,吸附率与固液比呈正相关,与粒径及铀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吸附量与固液比呈负相关,与铀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吸附动力学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两个以上步骤共同控制;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沉积物对铀的吸附以多分子层吸附为主,是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 王国强 王国强 许建新关键词:河流沉积物 铀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尕斯库勒盐湖中CO_2-卤水-盐岩相互作用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PHREEQC软件模拟CO2侵入后,尕斯库勒盐湖中CO2-卤水-岩盐之间的相互作用。CO2侵入卤水层后,卤水中元素的化学形态种类和大小发生变化,特别是碳酸盐型的络合物形态增多。CO2侵入后,除了碳酸盐、石盐和硫酸盐矿物达到饱和被析出外,其余矿物的不饱和程度加剧,卤水的TDS增大,pH值减小。卤水中U的含量在CO2侵入后发生沉淀而减小。研究成果对深入评估区域内盐水层CO2地质封存的环境风险和利用CO2分离提取盐湖卤水中的铀元素提供理论依据。 韩积斌 许建新 海擎宇 安朝 何天丽 马海州关键词:相互作用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盐湖区成盐物质的来源与水力迁移作用 被引量:8 2017年 水动力条件是盐湖成盐成矿的必要条件之一.利用研究区各类水体的理化参数(pH、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水化学特征、元素比值等参数识别尕斯库勒盐湖成盐元素的来源及水力迁移作用.结果表明:尕斯库勒盐湖成盐元素主要来源于蚀源区岩石风化,其中冰川融水、硅酸盐风化、碳酸盐风化和蒸发盐风化分别占0.04%、0.15%、63.89%和35.92%,在祁漫塔格山前一带,受到深部补给作用.高山区到平原区,水动力条件总体上逐渐降低;而在垂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大含水层Ⅰ~Ⅱ之间水动力条件逐渐减弱,含水层Ⅲ~Ⅴ之间水动力条件变充足.河流与溢出带水体之间存在局部水流系统,与平原区含水层之间存在区域水流系统.水动力条件和水力联系对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者控制着元素的迁移速度以及元素在空间上的富集规律并影响着水化学类型. 韩积斌 许建新 王国强 何天丽关键词:水动力条件 水力联系 阿拉尔河悬浮物对铀的吸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解阿拉尔河悬浮物对铀的吸附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pH值、温度和铀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模拟含铀水中U(VI)去除率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T=25℃,溶液初始pH=7,接触时间为16 h时,悬浮物对铀的平衡吸附率最佳,为95.48%。随着铀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加,但吸附率随之下降,升高温度有利于铀的吸附。铀在悬浮物上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说明悬浮物对铀为单分子层吸附,且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表明吸附主要受动力学控制,由两个以上步骤共同控制。FTIR和EDS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铀主要与悬浮物表面活性基团螯合并以表面络合吸附为主。吸附前后的能谱对比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中存在离子交换行为。因此,悬浮物对铀的吸附机理是以表面络合吸附和离子交换为主、物理吸附为辅的混合吸附过程。 钟翼 许建新 韩积斌 韩积斌关键词:悬浮物 铀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西宁市海湖新区地下热水形成的机理 被引量:2 2017年 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可以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在海湖新区利用地热资源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为打造生态文明新城区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对西宁市海湖新区已有的钻孔、泉点的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物探等资料的分析,从海湖新区地热资源形成的热源、热储层、盖层和地下热水流体通道等角度,较系统地阐释了西宁市海湖新区地下热水的形成机理,为西宁市海湖新区地下热水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成英 韩积斌 黄鑫 马月花 蔡进福关键词:地质构造 热源 热储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库拉木勒克萨伊河—阿拉尔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常用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库拉木勒克萨伊河—阿拉尔河流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河水中主要离子特征、控制机制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该流域为低矿化度、天然弱碱性淡水;河水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型水,部分为氯化物型水;河水中主要离子的化学特征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流域蒸发作用逐渐显露,阿拉尔河蒸发作用较明显。河水中主要离子来自于岩盐、钾盐、硬石膏、白云石和方解石的风化溶解,并且受到少量溶解于河水中硅酸盐矿物的影响。 何天丽 许建新 韩积斌 王国强关键词:水化学 基于SWAT模型的格尔木河上游分布式水文模拟和径流预测 被引量:2 2024年 研究格尔木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并预测未来流域水资源的变化特征,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下游盐湖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格尔木水文站以上区域构建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大气同化数据集为气象驱动,联合区域内纳赤台和格尔木水文站的实测月尺度径流数据进行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内,纳什效率系数、确定性系数和相对偏差系数均达到了良好的标准,表明SWAT模型在格尔木河高寒山区流域水文过程模拟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流域降水量偏少,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降水量年际变化中蒸散发量为主要消耗量,占40.26%。根据未来气候预测模型RegCM4.6,预测路径浓度RCP2.6、RCP4.5和RCP8.53种情景下格尔木河未来40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3种情景下的年平均径流量较基准期(2006—2018年)分别增加了7.63%、11.01%、15.96%;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增加,径流量呈现出增加趋势,特别是夏秋季增幅较大。短时间内径流量增大可能会引发格尔木市洪涝灾害,破坏盐湖企业生产设施;但若将洪水资源进行调控和利用,不仅防范了洪涝灾害,同时也利于解决盐湖企业日渐增大的用水需求难题。 易磊 陈富洪 韩积斌 刘小宝 杨建文 周震鑫 卢晓航 马喆 魏海成 魏海成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拟 SWAT 径流预测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卤水的水化学特征和U、S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探讨 2024年 南翼山油田卤水为多种资源共存的液体矿床,但至今尚未开发利用。本文首次利用(^(234)U/^(238)U)并结合南翼山油田卤水的水化学组成及S同位素数据,分析了沉积期后油田卤水水化学组成的变化,探讨了其变质过程。油田卤水的SO_(4)^(2-)和U含量分别为0.08~2.24 g/L和1.41~5.38μg/L,相对于石盐不饱和的大浪滩晶间卤水和石盐饱和的尕斯库勒盐湖卤水,油田卤水的SO_(4)^(2-)和U含量很低。油田卤水的δ^(34)S为53.59‰~58.46‰,明显较高,(^(234)U/^(238)U)为1.07~1.14,234U相对过剩。SO_(4)^(2-)的细菌和有机质还原是引起油田卤水变质、SO_(4)^(2-)含量大幅度减小和δ34S明显增大的主要因素。SO_(4)^(2-)还原过程中产生的H2S又促进了U的还原,从而使油田卤水的U含量减小和(^(234)U/^(238)U)增大。地表水和水岩反应对油田卤水的影响很小。这种地球化学条件不利于U向油田卤水中富集。南翼山油田卤水是硫酸盐型古盐湖卤水埋藏之后,经过变质而形成的氯化物型卤水。 秦成功 许建新 韩积斌 韩积斌 赵为永 高雪峰 刘久波关键词:硫同位素 铀同位素 变质作用 基于SRP模型的柴达木盆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2024年 生态脆弱性评价是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要前提。柴达木盆地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通过SRP模型构建柴达木盆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采用层次分析法,系统、定量地对柴达木盆地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微度,轻度类型脆弱区面积为79326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9.28%;中度类型脆弱区面积为67044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4.74%;重度,极度类型脆弱区面积为124613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45.98%。2)柴达木盆地东中西部生态脆弱性表现为“低-中-高”的分布特征。3)柴达木盆地生态脆弱性呈现出强烈的空间正相关特征。 徐至真 王建萍 韩积斌关键词:生态脆弱性 柴达木盆地 空间自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