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炳喜 作品数:16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择取接受治疗的80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肿瘤切除范围、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切除范围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理想,操作更加简便,所带来的创伤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借鉴、采纳。 牛江涛 张荣芳 雷炳喜关键词:神经内镜 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垂体瘤 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中血肿组织清除情况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钻孔引流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组织清除情况与炎症因子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行血钻孔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根据术后24h内头颅CT复查结果将其分为完全清除组(残留血肿体积≤5ml)62例和部分清除组(残留血肿体积≥10ml)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周的炎症因子水平、血流参数水平、出血量及周围水肿情况。结果治疗1、2周,完全清除组TNF-α、TXB2、SF水平均明显低于部分清除组(P<0.05);治疗1、2周,完全清除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水平均明显高于部分清除组(P<0.05);治疗1、2周,完全清除组外周阻力水平均低于部分清除组(P<0.05);治疗1、2周,完全清除组出血量、周围水肿量均低于部分清除组(P<0.05)。结论采用钻孔引流术完全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组织,患者的炎症水平将明显降低,且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及水肿。 牛江涛 张荣芳 雷炳喜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钻孔引流术 炎症因子 pEGFP介导的ING4基因对U251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占所有原发性颅内肿瘤的40%—60%,年发病率为10/10万,绝大多数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恶性胶质瘤平均存活期仅为9-12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5.5%。恶性胶... 雷炳喜关键词:胶质瘤 转移基因 文献传递 siRNA干扰微管微丝交连因子1表达增强替莫唑胺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毒性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微管微丝交连因子1(MACF1)在胶质母细胞瘤应对TMZ刺激中的作用。方法替莫唑胺刺激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其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通过RNA干扰技术干扰MACF1的表达。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和免疫组化检测在活体中TMZ刺激后胶质母细胞瘤中MACF1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和体内成瘤中均发现替莫唑胺刺激后胶质母细胞瘤MACF1的表达上调(差异约2倍),胞内分布改变(P<0.01)。敲除MACF1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在TMZ刺激后其增殖能力下调约45%(P<0.01)。替莫唑胺诱导胶质母细胞瘤MACF1表达上调的同时,其细胞骨架发生重组。结论 MACF1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谢思迪 陈子阳 王海 何敏毅 陆云涛 雷炳喜 李和珍 刘亚伟 漆松涛关键词:细胞骨架 胶质母细胞瘤 替莫唑胺 Willis环及脑白质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Willis环的形态特征与脑白质病变(WML)关系,分析两指标对静脉溶栓预后1年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发病时Willis环形态特征与WML关联性,并观察其溶栓1年后的预后情况,同时纳入溶栓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232例,男172例,女60例,不同部位Willis环变异的WML评分高于Willis环完整组(F=5.594,P=0.003).影响患者1年预后不良(复发/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WML评分(rs=0.155,P=0.018)、Willis变异(rs=0.162,P=0.014)、溶栓前血糖(rs=0.147,P=0.030).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ML评分(95%CI 1.003~1.432)、Willis变异(95%CI 1.032~3.497)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Willis环变异和WML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1年预后的不良(复发/死亡)危险因素. 张润声 吴小燕 郭建军 江瑞信 刘志锋 雷炳喜关键词:WILLIS环 脑白质病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轻型缺血性卒中(MIS)患者在不同溶栓时间窗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急性期并发症和90 d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NIHSS基线评分≤5分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66例。按溶栓时间窗不同分为0~3 h和~4.5 h两组,观察并比较急性期出血转化、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变化及90 d的mRS评分。结果0~3 h组患者24 h NIHSS减分≥1分及24 h NIHSS恢复至0分的比例明显高于~4.5 h组患者(67.1%vs 49.0%,P=0.020;27.1%vs 13.5%,P=0.028)。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0~1分)的比率为85.5%,症状性颅内出血比率为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90 d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大血管病变(95%CI 0.133~0.860)、溶栓后出血转化(95%CI 0.020~0.556)。结论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短期预后好,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大血管闭塞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 郭建军 吴小燕 庞汉萱 史丽 刘就娣 倪晓俊 雷炳喜关键词:静脉溶栓 安全性 疗效 趋化因子配体18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8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其作为胶质瘤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CL18在正常人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生存曲线对患者的生存预后进行分析。结果:CCL18在人胶质瘤组织中均高表达,且在高级别较低级别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相对于正常脑组织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18表达量越高,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越短(P<0.05)。结论:CCL18是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标志,且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指标。 黄帅彬 雷炳喜 周志威 李忠军 刘正豪 邓跃飞关键词:胶质瘤 预后 巨大颅骨血管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一例 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报道一例巨大颅骨血管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 陈趟 邓跃飞 郑眉光 雷炳喜 李文鹏关键词:血管瘤 ING4蛋白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ING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4)蛋白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PEI转染ING4蛋白过表达(pEGFP-C2/ING4转染组)及阴性对照载体(pEGFP-C2转染组)至人胶质瘤U251细胞,G418筛选后建立ING4蛋白稳定表达细胞株;RT-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ING4蛋白的表达,MTT法和Hochest法检测U25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结果 pEGFP-C2/ING4转染组和pEGFP-C2转染组转染U251细胞效率分别为84%和82%;RT-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均检测到pEGFP-ING4转染组ING4的强表达;与pEGFP-C2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pEGFP-C2/ING4转染组的U251细胞72 h后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NG4蛋白对胶质瘤U251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邓跃飞 雷炳喜 赵义营 牛江涛关键词:ING4 U251细胞 细胞转染 颅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分型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颅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分型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颅脑手术并且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符合LCH诊断标准的患者,参考国际组织细胞协会临床分型将其分为7型:Ⅰ型:颅骨单部位,Ⅱ型:颅骨单部位可危及中枢神经系统(CNS),Ⅲ型:颅骨多部位,Ⅳ型:CNS单部位,Ⅴ型:CNS多部位,Ⅵ型:多系统低危,Ⅶ型:多系统高危。根据分型采取2种治疗方法:Ⅰ型采取单纯局部病灶手术切除,Ⅱ~Ⅶ型进行颅脑病灶切除或活检后按日本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研究组(JLSG)制定的方案化学治疗,并按JLSG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Ⅰ型17例,Ⅱ型2例,Ⅲ型1例,Ⅳ型1例,Ⅴ型0例,Ⅵ型10例,Ⅶ型15例。随访1~10年,Ⅰ型17例患者均未见复发;Ⅱ~Ⅶ型29例患者术后化学治疗中诱导治疗有效27例,诱导有效率为93.1%;2例化学治疗无效改用其他化学治疗方案,其中1例随访1年病情稳定。结论颅脑LCH Ⅰ型患者局部手术切除可达临床治愈,Ⅱ、Ⅲ、Ⅳ、Ⅵ、Ⅶ型患者行病灶活检或切除术后联合JLSG方案化学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疗效,对初始诱导6周无反应和疾病进展的LCH患者及时更换挽救方案能改善疗效。 彭岸雄 刘正豪 郑眉光 雷炳喜 邓跃飞关键词:临床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