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世平
-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Cu-Ni-Al-Si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
- 2017年
- 为研究Al、Si元素对Cu-Ni-(Al/S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利用高频炉制备4种不同Al、Si含量的Cu-Ni-Al-Si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合金除基体相外,主要析出相由Ni_2Si相和一些针状析出物构成;当Al、Si含量发生变化,4种Cu-Ni-Al-Si合金的组织形貌相似,但粗大的Ni_2Si相会随着Si含量的减少而逐渐减少,针状析出物并未增多;合金的导电率随着Al元素的增多而变大,而合金的硬度与之相反。
- 陶世平马莹许丽君张金龙谢辉
- 关键词:显微组织导电率析出相
- Cu-Ni-Si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与相选择(英文)被引量:3
- 2015年
- 采用静平衡凝固技术制备了Cu含量为90wt%、不同Ni/Si原子比的Cu-Ni-Si合金,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差热分析(DSC)考察了合金熔体在冷却过程中的相转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i/Si原子比对Cu-Ni-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可归因为α-Cu晶粒内部析出的δ-Ni2Si相数量的变化和晶界相在Cu-Si和Ni-Si化合物之间的选择。δ-Ni_2Si相数量的变化与初生α-Cu内部Ni、Si原子的浓度密切相关,而晶界相的相选择则是Cu-Si和Ni-Si金属间化合物相之间竞争的结果。随着Ni/Si原子比的增加,残余液相中Ni原子浓度增加增高,具有更负形成焓Ni-Si金属间化合物逐渐从竞争中胜出,导致晶界相从Cu-Si化合物向Ni-Si化合物的转变。
- 贾磊谢辉陶世平张蓉吕振林
- 关键词:CU-NI-SI合金显微组织晶界相相选择
- 高锌Al-Zn-Cu合金中Zn的存在形式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采用熔铸法制备了Zn含量分别为12wt%、14wt%、16wt%和18wt%的4种高锌Al-Zn-Cu合金,并对合金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探讨了合金中Zn的存在形式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锌含量的合金均由花瓣状的α-Al枝晶和晶界相Al_2Cu组成,尽管Zn含量的增加导致晶界Al_2Cu相的数量增加以及α-Al枝晶的细化,但Zn主要以固溶形式存在于固溶体相α-Al中。Zn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Al-Zn-Cu合金的强度而明显降低塑性的主要原因可归于Zn对α-Al固溶体的固溶强化效应。Al-Zn-Cu合金的断裂由韧窝状断裂向解理断裂转变。
- 许丽君陶世平马莹张金龙谢辉
- 关键词:固溶强化解理断裂力学性能
- Cu-Ni-Al合金近平衡凝固过程中的析出相被引量:2
- 2016年
- 采用近平衡凝固试验制备了Ni/Al原子比为3∶1的不同Cu含量的Cu-Ni-Al合金,并对其显微组织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Cu含量的Cu-Ni-Al合金显微组织由枝晶臂和晶间相组成,经XRD分析,二者均为富Cu相固溶体α-Cu(Ni,Al)。由于枝晶臂和晶间区域Ni、Al原子浓度不同,导致在随后的固态相变过程中枝晶臂区域Ni-Al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均明显大于晶间区域。
- 陶世平谢辉贾磊
- 关键词:显微组织析出相
- Cu-Ni-Al三元相图富铜端单相区析出相表征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 Cu-NiAl合金中的化合物Ni3A1相,可从固溶体中析出,引起明显的沉淀硬化,因而是近几年来研制的新型高强度、高导电、沉淀硬化型铜基合金之一。但是实际上目前cu-Ni-A1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状记忆合金这块领域,而对...
- 陶世平
- 关键词:铜基合金三元相图凝固过程析出相金属间化合物
- 文献传递
- Cu-Ni-Al合金相图富Cu端合金的析出相表征被引量:2
- 2015年
- 以Cu-Ni-Al三元相图富铜端两组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感应熔炼获得Cu-Ni-Al合金铸锭,并对铸锭进行固溶+时效处理。通过对固溶+时效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形貌和相组成的对比分析,可以认为,Cu-Ni-Al合金的富铜端并非为单相固溶区,通过适当热处理,Ni3Al相从富Cu固溶体相内析出是可能的;固溶+时效处理有助于铸态Cu-Ni-Al三元合金中的晶界相网状Ni Al相的瓦解和晶内细小颗粒Ni3Al相的析出。
- 陶世平谢辉贾磊
- 关键词:固溶时效晶界金属间化合物
- Ni/Al原子比对Cu-Ni-Al合金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采用近平衡凝固实验,以Cu为基体原料,制备了Cu含量为90wt%,Ni/Al原子比分别为1∶3、1∶2、1∶1、2∶1和3∶1的Cu-Ni-Al合金。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不同成分的合金显微组织;利用布氏硬度仪测量了合金的硬度,并用扫描电镜得到了合金的摩擦磨损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Cu-Ni-Al合金的硬度随着Ni/Al原子比的增多而逐渐增大;摩擦形貌也由粘着磨损为主转变为颗粒磨损为主。
- 陶世平谢辉贾磊
- 关键词:导电率
- 时效处理对Cu-Ni-Si合金电阻及组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带有同步水淬功能的原位电阻测量装置结合OM、XRD及TEM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等温时效处理对Cu-Ni-Si合金电阻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u-Ni-Si合金时效阶段电阻随时间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下降后趋于稳定。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合金电阻在时效初期急剧下降,这是由于时效时沉淀相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所致。时效阶段Cu-Ni-Si合金中沉淀析出相为δ-Ni2Si,初始形态为点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沉淀析出相长大,形态逐渐变为针状。
- 谢辉吕品正张蓉贾磊吕振林陶世平吴伟刚
- 关键词:等温时效CU-NI-SI合金析出相
- Cu-Ni-Al合金摩擦磨损行为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采用高频感应炉,以Cu为基体原料,制备了Cu含量为90wt%、95wt%,Ni/Al原子比分别为1∶3、1∶2、1∶1、2∶1和3∶1的Cu-Ni-Al合金。并用MUM-5G型销-盘磨损试验机测试合金的耐磨性能。通过SEM观察磨损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当Cu含量不变时,不同Ni/Al原子比在合金中形成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对合金的摩擦磨损行为有一定影响。Cu含量为90wt%时,合金磨损机制主要以颗粒磨损为主,Cu含量为95wt%时,该合金主要以粘着磨损为主。
- 陶世平李聪桓珊王小燕谢辉
-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
- 热压烧结Cu-Ni-Si合金组织演变及性能研究
- Cu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前沿材料,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引线框架是集成电路的基础部件,集成电路向大型化、高功率方向发展,要求引线框架具有更多的支腿,并且这...
- 陶世平
- 关键词:热压烧结时效处理电导率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