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
- 作品数:9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期间共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顽固性淋巴漏患者4例,均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将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 mL或2 mL)通过引流管逆行注射到创腔,夹闭引流管1 h后再开放引流管。结果 4例患者注射前1 d 24 h引流量分别为200、350、540及810 mL,其中2例患者为乳糜漏,引流时间分别为7 d和15 d;另2例患者为单纯淋巴漏,引流时间分别为13 d和14 d。注射1 d后,引流量分别减少至20、45、120及255 mL,4 d后4例患者均顺利拔除引流管。4例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经物理降温后体温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感,3例患者疼痛能耐受,另1例疼痛剧烈患者予以美洛昔康口服后缓解。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顽固性淋巴漏的疗效显著。
- 魏涛朱信心陈锐朱精强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Ⅴ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V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为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清扫V区淋巴结的指征寻找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11月资料完整的1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91例;年龄8—87岁,中位年龄38.5岁。每个病例至少行一侧Ⅱ~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3例行Ⅰ-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9例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用χ2检验对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远处转移、术后TNM分期、原发灶大小、癌灶多发、肿瘤浸润情况、中央区及同侧Ⅱ~Ⅳ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与V区淋巴结转移进行单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Ⅴ区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在年龄、性别、癌灶多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同侧Ⅱ区淋巴结转移、同侧Ⅲ区淋巴结转移及术后TNM分期等因素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2~3.167,P〉0.05),而在肿瘤浸润被膜、浸润甲状腺外组织、术前远处转移、原发灶〉4.0cm、同侧Ⅳ区淋巴结转移及同侧Ⅱ、Ⅲ、Ⅳ区淋巴结同时转移等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3—13.74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甲状腺外组织(OR=8.32,95%CI:2.44~28.3,P=0.001)和同侧Ⅱ、Ⅲ、Ⅳ区淋巴结同时转移(OR:7.81,95%CI:2.11—28.8,P=0.002)是Ⅴ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肿瘤浸润甲状腺外组织及同侧Ⅱ、Ⅲ、Ⅳ区淋巴结同时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Ⅴ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一类患者建议行Ⅴ区淋巴结清扫。
- 陈锐魏涛李志辉龚日祥朱精强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
- IgG4相关性甲状腺疾病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总结IgG4相关性甲状腺病与IgG4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IgG4相关性甲状腺病的病理特征及其与IgG4关系的相关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类新近被认识的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可单发,也可累及甲状腺及全身多个器官。在桥本甲状腺炎、里德尔甲状腺炎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中均发现了IgG4的表达。结论 IgG4相关性甲状腺病是对甲状腺炎疾病的一种新的认识,对其的了解有助于对甲状腺炎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手段。
- 汪洵理黄秋实朱信心杜镇鸿陈强邓巧莲孙映荷陈锐魏涛刘枫马宇龚日祥李志辉朱精强
- 关键词:IGG4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
-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策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 探讨cN0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中央区清扫的最佳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对150例cN0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以甲状软骨下角下方1 cm的水平线将双侧中央区分为患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患侧中央区下份、对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对侧中央区下份4个区域,分析这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患侧中央区下份淋巴结转移率在4个区域中最高(56.7%),其次是对侧中央区下份(28.0%),再次是患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17.3%),对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淋巴结均无转移(0).在多因素分析中,侵及甲状腺被膜是患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β =0.1835,x2=0.3102)和对侧中央区下份(β =0.3166,x2=1.4640)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45岁(β=0.5737,x2=6.5923)、侵及甲状腺被膜(β=0.4258,x2=3.4735)是患侧中央区下份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N0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淋巴结可以不行常规清扫.
- 龚艳萍龚日祥朱精强黄秋实陈锐李志辉魏涛邹秀和朱信心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清扫术
- 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状况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手术方式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颈侧区淋巴清扫。分析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大小、肿瘤是否多发、肿瘤T分级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状况,同时对肿瘤原发灶位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cNO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男性(P=0.007)、原发灶最大径〉1cm(P=0.014)、肿瘤T分级为T3、T4(P=0.006)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P〈0.001)有关,而与年龄(P=0.947)及肿瘤是否多发(P=0.710)无关。颈侧区淋巴转移以Ⅲ区(47/116,40.5%)、Ⅳ区(41/116,35.3%)最常见,其次是Ⅱ区(18/116,15.5%),而Ⅴ区转移少见(2/29,6.9%)。其中89.8%(79/88)的Ⅲ、Ⅳ区淋巴转移发生于原发灶位于(或包含)甲状腺中下极的患者,77.8%(14/18)的Ⅱ区淋巴转移发生于原发灶位于(或包含)甲状腺上极的患者,83.3%(15/18)的Ⅱ区转移同时伴随着Ⅲ区转移。2例Ⅴ区淋巴转移的患者都伴有Ⅱ、Ⅲ、Ⅳ区同时转移。结论对于男性、肿瘤为B、T4级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建议术中常规清扫颈侧Ⅲ、Ⅳ区淋巴结,如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或Ⅲ区淋巴结阳性者还应清扫Ⅱ区,只有当Ⅱ、Ⅲ、Ⅳ区同时有淋巴转移时才应考虑Ⅴ区淋巴清扫术。对于肿瘤最大径≤1em且局限于甲状腺内及无中央区淋巴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不建议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清扫术。
- 陈锐魏涛张明李洁清邹秀和付彬辉王丽萍彭玉兰马步云朱精强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颈淋巴结清扫术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转移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转移规律,为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寻找依据并探讨合理的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1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历及病理资料。男性28例,女性125例;平均(面±S)年龄(44±14)岁。T151例,T210例,T381例,T411例;I期88例,Ⅱ期3例,Ⅲ期26例,Ⅳ期36例;多灶癌63例。eNl82例,oN071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是否为多灶癌、肿瘤是否累及被膜等因素与中央区淋巴转移率的关系。所有病例均行甲状腺全或近全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有颈侧区淋巴结肿大或转移者视情况加行单或双侧颈侧区淋巴清扫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或近全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另64例患者加行单侧颈侧区淋巴清扫术,18例加行双侧颈侧区淋巴清扫术。中央区淋巴转移率68.6%(105/153),其中31.4%(48/153)为双侧中央区淋巴转移。oNl期及cNO期中央区淋巴转移率分别为86.6%(71/82)及47.9%(34/71),双侧中央区淋巴转移率分别为45.1%(37/82)及15.5%(11/71)。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侵犯被膜(P=0.002,OR=3.502)是影响中央区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侧中央区有淋巴转移的病例行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P=0.014,OR=3.113)、肿瘤最大径〉1em(P=0.012,OR=3.732)、颈侧区淋巴转移(P=0.028,OR=3.080)是双侧中央区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从转移率角度及再次手术的高风险性出发,应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常规行患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术中应常规行冰冻切片检查,如患侧中央区淋巴转移伴有肿瘤局部较晚(肿瘤侵犯周围组织者,,13、T4级);肿瘤最大径〉1em;颈侧区淋巴转移之一时,建议行双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
- 张明魏涛李志辉陈锐李洁清朱精强彭玉兰马步云苟菊香林小燕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颈淋巴结清扫术
- 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的原因探讨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通过统计残余癌灶和颈淋巴结转移数据以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理的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163例PTC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39例,年龄(38.22±14.57)岁(10~75岁)。在行残余甲状腺切除的131例患者中,<45岁者88例,残癌率为60.23%(53/88);≥45岁者43例,残癌率为76.74%(33/4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158例进行了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中<45岁者105例,淋巴结转移率为77.14%(81/105);≥45岁者53例,淋巴结转移率为81.13%(43/5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首次手术小于侧叶切除者78例,残癌率为74.36%(58/78);侧叶(峡部)切除者41例,残癌率为53.66%(22/41);侧叶加对侧次全切除者12例,残癌率为50.00%(6/12);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者32例,残癌率为0(0/32)。再次手术后发现,总残癌率为65.65%(86/131),双侧癌发生率为52.76%(86/163)。首次手术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30例(79.75%)。再次手术对132例进行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71.21%(94/132);103例进行了颈侧区淋巴结清扫,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为80.58%(83/103)。结论本组中PTC的多灶性特点较明显;≥45岁的PTC患者的残癌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45岁患者,但结果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多数PTC病例,甲状腺切除范围越小,残余癌的几率越大,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残余癌的可能性最小;颈淋巴结转移为其重要的转移途径,行颈淋巴结清扫是预防复发、减少再次手术的必要手段。美国甲状腺协会的《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是目前治疗PTC较为合理的指南,同时建议首次手术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李洁清魏涛朱启波龚日祥李志辉陈锐张明付彬辉汪岚岚朱精强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切除范围
-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手术范围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0%以上,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对于临床淋巴结阴性的乳头状癌手术方式仍有不少争议.合理的手术范围能大大降低患者肿瘤复发和再次手术的概率,减少多次手术对患者的打击,也节约了医疗资源.本文综述了此类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范围,利于提高甲状腺外科的治疗水平.
- 龚艳萍朱精强龚日祥李志辉魏涛陈锐黄秋实刘枫文乐斌
- 关键词: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范围
- 使用方对政府主导的医院建设项目的管控策略被引量:3
- 2022年
- 在简要分析医院建筑特点及政府主导项目常用管理模式与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下的医院建设项目使用方分阶段管控策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重在优选医院建设场地、做好学科设置规划、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并合理估算建设项目总投资;在方案设计阶段,重在管控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和一级医疗流程的科学性;在初步设计阶段,重点关注二级医疗流程的科学性、特殊科室(场所)的机电系统设计方案和初步设计概算的合理性;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管控三级医疗流程的合理性和医疗专项工程设计的完整性。
- 谭西平罗鸿宇陈锐陈海勇
- 关键词:管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