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鑫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碳载钴镍合金纳米电极的制备表征与电催化性能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玻碳(GC)表面电沉积CoNi合金纳米粒子,成功制得碳载CoNi合金纳米电极(CoNi/GC)。SEM结果显示,CoNi粒子呈十八面体结构,粒径约100nm,分布较均匀。选区电子衍射(SAED)结果显示,CoNi合金纳米粒子为单晶结构。XPS结果显示,金属态的Co(0)和Ni(0)占主导地位。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oNi/GC不但对亚硝酸钠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相对于本体Co和本体Ni,CoNi/GC的起始还原电位(Ei)正移约90mV,还原峰电流(jp)增大6~14倍。而且对氧还原亦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CoNi/GC的峰电流密度(jp)和动力电流密度(jk)分别是GC电极的1.7和5.2倍。
- 欧洁连陈燕鑫李明轩许斌斌王鹏陈声培孙世刚
- 关键词:GC电极电沉积氧还原
- 马来酸在离子液体[BMIM]BF_4中的电化学还原和原位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作者自行合成了离子液体[BMIM]BF4,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A)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从分子水平考察了离子液体中马来酸在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BMIM]BF4中马来酸在GC电极上的还原为不可逆过程,测得扩散系数D=9.62×10-8cm2/s;in situFTIRS研究发现,马来酸在离子液体[BMIM]BF4和水溶液中的电还原生成丁二酸的机理不同。在[BMIM]BF4中马来酸还原发生在其中的一个羧基上,即马来酸首先获得一个电子生成阴离子自由基,随后可能获得一个电子生成二价阴离子,或者获得一个电子并在2个H+的作用下生成醛类物质和水。
- 陈声培楼乔奇陈燕鑫孙世刚
- 关键词:室温离子液体马来酸电化学还原
- 二氧化钛纳米管载钯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二氧化钛纳米管载钯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先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电极,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电极上化学沉积钯纳米粒子,配制电化学后处理溶液;采用三电极电化学电解池系统,在电解池中加入电化学...
- 陈声培陈燕鑫孙世刚黄蕊
- 文献传递
- 马来酸酐在离子液体[BMIM]BF<,4>中的电化学还原及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 顺丁烯二酸酐,俗称马来酸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溶于水生成顺丁烯二酸(又称马来酸)。顺丁烯二酸酐较之顺丁烯二酸价格低廉,因此在电还原顺丁烯二酸制备丁二酸的合成体系中,常用顺丁烯二酸酐代替顺丁烯二酸进行电还原反应合成丁二...
- 陈声培楼乔奇陈燕鑫黄蕊孙世刚
- 关键词:马来酸酐离子液体电化学还原原位红外光谱
- 文献传递
- CoNi合金纳米粒子的形貌控制合成、表征与性能
- 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本体材料之特殊的光、电、磁及催化等性能,在信息储存、医药、环境、能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纳米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形貌、表面状态和微结构都将直接影响纳米金属的物化性质与用途,实现形貌、尺寸和结构可控的纳...
- 欧洁连陈燕鑫黄蕊蔡媛融陈声培孙世刚
- 纳米结构Fe膜电极的制备和异常红外性能研究
- 本文以经研磨抛光的玻碳电极(GC,几何面积0.36 cm2)为基底,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出不同厚度的纳米铁薄膜电极(mn-Fe/G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其表面形貌,同时以CO吸附为探针反应,运用电化学原位红...
- 陈燕鑫陈声培陈青松周志有孙世刚
- 关键词:玻碳电极
- 文献传递
- 不同介质对Pt/GC电极制备及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应用循环伏安法(C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研究了不同介质对碳载铂纳米薄膜电极(Pt/GC)的表面结构以及该薄膜电极对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同介质的镀铂溶液,均可电沉积出分布较为均匀的Pt粒子,但其尺寸与形貌却相差很大.当以H2,SO4作介质,由循环伏安法于玻碳电极上电沉积Pt得到的(Pt/GC1)电极,其Pt粒子粒径约100~200nm;而在HClO4介质得到的(Pt/GC2)电极,则含有两种Pt微晶:其一是立方体形,粒径约200nm,其二为菜花状,粒径约400nm.电化学循环伏安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测试指明,不同介质制备的Pt/GC电极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均表现出与本体铂电极(Pt)相类似的特性,即可通过活性中间体或毒性中间体将甲酸氧化至CO2,但不同结构的Pt/GC电极具有不同的电催化活性.进一步以Sb或Pb修饰Pt/GC电极,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毒性中间体CO的生成,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其电催化活性.比较本文研究的7种电极,其电催化活性顺序依次为:Sb-Pt/GC2〉Pb-Pt/GC2〉Pb-Pt/GC1〉Sb-Pt/GC1〉Pt/GC2〉Pt/GC1〉Pt.
- 陈声培陈燕鑫黄桃侯晓雯孙世刚
- 关键词:H2SO4HCLO4甲酸氧化
- 离子液体[BMIM]BF<,4>中马来酸电化学还原及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 室温离子液体是在室温或低温下呈液态的盐,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在绿色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其具有高导电性及电化学窗口宽的特点,在电化学领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离子液体虽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双电...
- 陈声培楼乔奇陈燕鑫黄蕊孙世刚
- 关键词:离子液体马来酸电化学还原原位红外光谱
- 文献传递
- (BMIM)BF4中马来酸在Pt上的电化学还原和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A)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离子液体[BMIM]BF4中马来酸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BMIM]BF4中马来酸...
- 陈声培楼乔奇陈燕鑫孙世刚
- 关键词:马来酸电化学还原原位红外光谱铂电极
- 文献传递
- 4种有机小分子伯醇在Pt电极上吸附和氧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研究了酸性介质中4种有机小分子伯醇(甲醇、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在Pt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这些伯醇电氧化反应活性的顺序为: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在-0.25V至0.1V的氢吸脱附电位区间,伯醇或其解离产物都会吸附在电极表面并且抑制氢吸脱附:酸性介质中伯醇在Pt电极上的CV曲线都有两个正向氧化峰,但峰值大小随着分子结构不同而改变;伯醇的氧化与Pt表面生成不同氧物种密切相关;伯醇的氧化要有表面吸附氧物种参与;在0.18-0.48V电位区间内,负向电位扫描中伯醇的氧化电流明显比正向电位扫描的大,说明这些伯醇的电氧化中都存在自毒化现象.
- 陈国良林珩卢江红林进妹林秀梅陈燕鑫
- 关键词:PT电极电氧化正丙醇循环伏安有机小分子伯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