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
- 作品数:26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政治法律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互动模式探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做好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互动模式,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牢牢把握规律,深入了解民情,探索一条有助于提高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可行性路径。
- 谭祖雪陈杨徐亚永
- 关键词: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模式
- 一种模拟气体产出过程的致密砂岩气层损害实验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气体产出过程的致密砂岩气层损害实验评价方法,本发明基于致密砂岩气层气体产出的过程,更加真实的还原储层气体产出的条件。以工作液作用前后产能指数降低率为评价指标,克服了传统室内损害评价不能很好评价损害对气...
- 游利军闫霄鹏康毅力陈杨李相臣许成元陈明君王艺钧田键邵佳新宋静晗
- 文献传递
- 一种兼顾基块与裂缝的裂缝性致密气层工作液损害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兼顾基块与裂缝的裂缝性致密气层工作液损害评价方法,即能够明确基块和裂缝损害占比的损害评价方法。该方法模拟了裂缝性致密气层气体产出过程的多尺度传质路径,通过分析造缝全直径岩样整体以及基块各自受工作液损害后的...
- 康毅力王艺钧游利军闫霄鹏李相臣谢智超陈杨
- 文献传递
- 页岩/致密储层增渗流体评价的减量增渗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致密储层增渗流体评价的减量增渗法。提高页岩气藏采收率的本质是拓展页岩油气的渗流空间,而微观上渗流空间的提升来源于页岩中矿物被溶蚀后所释放出的体积空间。因此,本发明通过计算页岩中矿物组分反应后体积减少量...
- 游利军范道全康毅力周洋陈杨钱锐
- 一种兼顾基块与裂缝系统的裂缝性致密储层工作液损害评价方法
-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行业致密储层的储层保护领域,提供了一种兼顾基块与裂缝系统的裂缝性致密储层工作液损害评价方法。通过对岩心柱塞一端端面的裂缝部分进行密封,使得测试流体先经基块后入裂缝,模拟了裂缝性致密储层油气产出过程中...
- 游利军陈杨康毅力王茜闫霄鹏李家学张希文王艺钧
- 文献传递
- TOPCon太阳电池电子选择性接触研究
- 2024年
- 通过Afors-Het软件模拟建立TOPCon太阳电池模型,系统分析隧穿氧化SiO_(2)层厚度、n^(+)poly-Si层掺杂浓度、背金属电极功函数以及SiO_(2)/n^(+)poly-Si侧的能带偏移量对TOPCon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_(2)/n^(+)poly-Si叠层钝化结构能实现较好的电子选择性传输性能,当SiO_(2)层厚度为1.1 nm、n^(+)poly-Si层掺杂浓度为1×10^(20)cm^(-3)时,是最佳工艺窗口,且显示出改善电子选择性传输层对于TOPCon太阳电池效率提升的巨大潜力。
- 叶浩然何佳龙陈杨苏荣陈涛俞健
- 关键词:太阳电池钝化电子特性模拟平台
- 一种光伏组件光浸润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光浸润装置,属于光伏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光浸润箱,光浸润箱内设有用于放置光伏组件的平台,平台的正上方设置光源,光浸润箱与温度调节单元连接,光浸润箱还配套设有隔离室,隔离室为密闭腔体结构,用于储存...
- 叶浩然俞健钱铖陈杨王蜀湘徐茂霞李金宇黄跃龙
- 一种页岩储层氧化致裂增渗氧化剂优选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储层氧化致裂增渗氧化剂优选方法。页岩储层氧化致裂增渗改造作用的氧化剂类型众多,例如氧化剂过氧化氢、过硫酸钠、过硫酸铵、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等氧化剂均能高效地增强页岩储层渗流能力。不同氧化剂的使用优势与劣势...
- 游利军周洋康毅力陈杨范道全梁利喜钱锐张楠陈明君
- 一种具有的光伏温差发电装置的自供能无人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的光伏温差发电装置的自供能无人机,包括箱体和无人机本体,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冷端板,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蜗杆,蜗杆与箱体转动连接,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滑槽...
- 俞健叶浩然陈杨钱铖陈涛
- 锌离子电容器正极材料设计策略与研究进展
- 2024年
- 锌离子电容器是一种由电池型负极和电容型正极组成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点。锌离子电容器能量密度仍受限于正极材料的储能能力,因此,如何设计高比电容的正极材料是提高其能量密度的关键。本文首先对锌离子电容器的发展历程、结构和原理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限制锌离子电容器应用的原因;其次,系统归纳了典型碳基材料和赝电容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器件性能及其优点与不足;再次,选取代表性研究工作重点总结了纳米结构设计、复合材料构建、杂原子掺杂三种正极材料设计策略及研究进展;最后,对正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具体指出深入研究和发现新的电化学机理、开发新型高性能正极材料、探索有效的碳材料改性策略和研制功能性(如柔性)电极材料等研究方向,为制备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正极材料提供重要思路。
- 余翼星杨萍萍任富成陶雯艳丁锐闫如玉陈杨谢佳乐
- 关键词:正极材料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