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均亮

作品数:45 被引量:45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6篇盆地
  • 15篇油气
  • 15篇海拉尔盆地
  • 12篇松辽盆地
  • 10篇断陷
  • 7篇乌尔逊
  • 7篇乌尔逊凹陷
  • 7篇凹陷
  • 6篇断层
  • 5篇勘探
  • 4篇断陷盆地
  • 4篇新构造
  • 4篇徐家围子
  • 4篇徐家围子断陷
  • 4篇油气勘探
  • 4篇海拉尔-塔木...
  • 3篇地层
  • 3篇新构造运动
  • 3篇油层
  • 3篇油气聚集

机构

  • 40篇中国石油天然...
  • 21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大庆油田有限...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作者

  • 45篇陈均亮
  • 15篇李忠权
  • 11篇林春华
  • 10篇朱德丰
  • 6篇应丹琳
  • 5篇蒙启安
  • 4篇吴河勇
  • 3篇陈骁
  • 3篇梁江平
  • 3篇蒋鸿亮
  • 3篇吴根耀
  • 3篇田小彬
  • 3篇李洪奎
  • 3篇潘懋
  • 2篇杭文艳
  • 2篇张莹
  • 2篇包丽
  • 2篇牛文
  • 2篇李敬生
  • 2篇徐衍彬

传媒

  • 15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大庆石油学院...
  • 3篇地质科学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2006构造...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构造活动对松辽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2
2001年
通过对新构造活动的研究及松辽盆地第三系地层构造变形的椭球体应变分析 ,发现在老第三系地层沉积中晚期 ,挤压应力方向发生了由南北到近东西向的变化 ;表现出地层分布局限、充填碎屑粗、隆起剥蚀区可作为物源区等特点 ;明末后的压陷盆地沉积过程 ,为松辽盆地中浅层形成构造并不断壮大的过程 ,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 ;压陷盆地的沉积过程为中浅层生烃高峰期也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挤压力方向的改变导致了中浅层不同方向的老断层开启 ,开辟了多方位的油气运移的通道 ;进而实现了油气的生成、运移。
林春华陈均亮包丽
关键词:松辽盆地新构造活动含油气系统
乌尔逊凹陷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及其纵向叠置特征与不整合界面的识别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各反射界面终止类型的识别,分析地震反射终止类型的纵向叠置特征,结合各时期构造运动和沉积建造背景,解析乌尔逊凹陷各不整合界面的地质意义,并通过剖面演化史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区域性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覆地层通常上超于界面之上,界面对下伏地层普遍表现为削截;局部不整合界面虽然在局部会出现上超下削现象,但界面上下属于同一个沉积建造,不是区域性构造运动的响应.
龚华李忠权陈骁陈均亮
关键词:乌尔逊凹陷不整合界面
构造变换带的识别及其在乌尔逊凹陷的应用被引量:11
2010年
依据前人对构造变换带的研究,其可分为变换带和调节带2种,二者在应力机制、构造样式、发育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本次研究针对乌尔逊凹陷的铜钵庙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这3个较大的变换构造带,并运用其基本理论,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分析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认为铜钵庙构造带与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在剖面特征、平面断裂特征和剖面演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铜钵庙构造带为构造调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和苏仁诺尔构造带为构造变换带。
张彤李忠权蒙启安朱德丰陈骁陈均亮
关键词:构造变换带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典型剖面构造物理模拟及构造演化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海拉尔盆地为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含油气陆相裂谷盆地,成盆过程经历过多期建造与改造叠加,形成机制复杂。红旗凹陷为海拉尔盆地北部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目前为止勘探程度较低,但勘探潜力巨大。因此研究凹陷的构造演化模式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开发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研究在地震剖面解释与几何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该区域开展构造研究,并建立起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盆地伸展与反转阶段水平应力主要为NW-SE方向,红旗凹陷内普遍发育的“扫帚状”构造与“尖底锅状”构造的形成机制是由于多期伸展过程中经历两期构造反转作用的结果,且伸展建造作用为主,反转改造作用相对较弱。凹陷内大型正牵引构造主要受到控陷断层的倾角大小、断层面形态以及因岩性差异所导致的断层面摩擦系数变化等因素影响。在以45°控陷断层为边界的凹陷内,次级断裂靠近控陷断层、断距规模大,正牵引现象不明显;在以30°控陷断层为边界的凹陷内,次级断裂远离控陷断层、断距规模小,正牵引现象发育。此次发现修正了挤压反转作用决定论的传统观点。
刘恒麟李忠权彭杨蒙启安李敬生李敬生陈均亮李勤勤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海拉尔盆地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机制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主要聚集在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大磨拐河组油气藏的纵向分布和油气藏的形成在乌尔逊凹陷南部和北部表现出差异性: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油藏主要分布在大磨拐河组二段顶部,而北部油藏则分布在大磨拐河组一段底部;乌尔逊凹陷北部的大磨拐河组油藏形成于伊敏组末期的张扭性变形,而南部的大磨拐河组油藏则形成于青元岗组沉积末期的反转变形。乌尔逊凹陷晚期构造控制了大磨拐河组油气运移与聚集。通过对油气显示、储层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特征、油气成藏时期以及原油成熟度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乌尔逊凹陷北部的大磨拐河组油藏为南屯组烃源岩的原生油藏,而南部的大磨拐河组油藏为南屯组油藏的次生油藏。
梅梅刘志宏陈均亮徐衍彬田小彬
关键词:运移成藏乌尔逊凹陷油气
2005年林甸Ms5.1地震的震源深度被引量:1
2009年
陈均亮蒋鸿亮李忠权李波林春华朱德丰
关键词:松辽盆地震源深度时深转换深大断裂
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175
2007年
海拉尔盆地为海西褶皱基底上发育的晚中生代—古近纪断-坳陷盆地,控盆的边界断裂主要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形成于早白垩世,之后经受了多期反转。海拉尔盆地的沉积可划分为3大构造层:兴安岭群上段、铜钵庙组和南屯组为断陷构造层,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为断-坳转换构造层,上白垩统青元岗组和古近系为坳陷构造层。该盆地在古近纪发生萎缩并闭合,在近东西向的挤压力作用下形成北东向的反转构造带,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新近纪开始新一阶段的拉张和沉陷。该地的新构造运动相当活跃,本文论述了其主要表现为断陷湖盆的形成、地表径流的分布和断阶构造的发育,指出其特征为继承性和加强性,使盆地发育阶段的坳(凹)陷在新近纪内进一步沉陷。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海拉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
陈均亮吴河勇朱德丰林春华于德顺
关键词:盆地演化新构造运动油气远景中-新生代海拉尔盆地
松辽盆地反转期的界定被引量:27
2010年
松辽盆地的构造反转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保存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往的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晚期经历了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纪的多期反转。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进行剖面与平面的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嫩江组沉积末期为南北向差异升降活动,未引起地层褶皱变形和构造格局的改变,该期形成了区域伸展不整合面;明水组沉积末期松辽盆地从区域拉张转为挤压,盆地表现为东西向缩短,构造格局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反转构造,该期构造反转奠定了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进一步证明,松辽盆地不同方向的反转构造带为明水组沉积末期形成的。
陈骁李忠权陈均亮李洪奎张彤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松辽盆地
大庆长垣构造体系的变形序列及形成机制被引量:10
2015年
为了搞清大庆长垣的发育过程,根据断层走向的统计结果和三维地震相干数据体的分析,从大庆长垣的构造特征、变形序列及应力分布出发,论述了大庆长垣的变形序列及形成机制。研究认为:北东向的局部构造、近南北向的大庆长垣、北东向的逆断层和北西向的正断层,均为白垩纪末期北西一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不同序列及不同方向的具有成生关系的各结构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有规律地按一定序列排列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大庆长垣构造体系;大庆长垣构造体系经历了北东向局部构造发育、近南北向大庆长垣统一、北东向逆断层发育和北西向正断层发育的过程,整体来看具有递进变形的特征。
陈均亮林春华杭文艳
关键词:挤压应力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纪末反转变形的三维构造物理模拟被引量:11
2009年
构造物理模拟对构造反转机制分析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模型建立至关重要。作者在深入研究松辽盆地的基底、形成发育和改造史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进行6次能再现可重复性的三维构造物理模拟,探讨了断陷盆地晚期反转变形的动态过程,表明在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因受基底中构造边界的制约而可能产生多组方向的背斜构造带。先存的边界条件还决定了晚期变形的产状:断面缓的一侧率先变形,对应的背斜带翼部陡且褶皱幅度大;它还制约了呈雁列式展布的正断层的发育。松辽盆地不同方向的正向二级背斜构造带均为明水组沉积后(白垩纪末)同一挤压应力场作用的结果,该期反转变形控制了新生代松辽地区的沉积发育。
陈均亮李忠权应丹琳林春华
关键词:松辽盆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