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宸照
- 作品数:60 被引量:37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创伤后肘关节粘连之处理
- 王亚梓王蕾郁健陈毓陆宸照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被引量:9
- 1999年
-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 37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方法包括AOT形钢板21例、Neer双张力带钢丝9例、AOT形钢板+Neer双张力带钢丝7例。术后按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学会的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术后患肩基本无痛或轻微疼痛。比较健侧肩关节功能评分,患肩平均上举幅度恢复至健侧的75.35%,内旋恢复至71.38%,外旋恢复至70.79%,完成7项日常生活动作能力恢复至健侧的83.48%。显示总体疗效良好。结论 AOT型钢板适用于骨质条件好,肱骨头关节端骨块骨量多,肱骨大、小结节骨片较大,肱骨干骺端较粉碎的患者。反之则以Neer双张力带钢丝为佳。对骨质疏松,肱骨头关节端骨块骨量少,肱骨干骺端粉碎伴骨缺损患者,干骺端结构性植骨后,则联合使用两方法。
- 张伟滨王蕾张海生陆宸照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
- 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被引量:45
- 1992年
- 1981—1989年对41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平均损伤后123天),作了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经1—8年(平均4.9年)随访的29例中,结果16例为优,6例良,3例尚可,4例差。故作者认为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即使超过6个月,也应作切开复位;复位成败取决于是否解剖复位,并应在软骨明显破坏前进行。
- 陆宸照周泰仁曹德良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脱位复位
- 颈椎管成形术两种术式的比较
- 1997年
- 1989年11月~1996年4月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多种颈椎疾患35名。其中单开门10例,双开门25例,疗效满意。对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和预后诸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病程的长短与手术疗效有关。对于前后路均有压迫者,为了提高疗效,有必要采用前后路减压手术。
- 梁裕龚耀成陆宸照汤华丰栾晨光刘津浩
- 关键词:颈椎病手术方式
- 切开修补关节囊盂唇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
- <正>目的评价切开修补关节囊盂唇复合体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疗效及结果。方法从2001年3月-2005年6月,共有34例病人(36 肩),患者平均年龄31岁(16-54岁)。采用切开修补关节囊盂唇复合体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
- 王蕾张伟滨庄澄宇陆宸照杨庆铭
- 文献传递
- 腓骨的力学功能初探被引量:1
- 1992年
- 郭强苏沈金根杨波陆宸照张海生
- 关键词:腓骨
- 特殊类型三踝骨折:胫骨后唇完全骨折伴内踝后丘骨折
- 郁健王蕾王亚梓陆宸照
- 创伤后肘关节粘连之处理
- 目的通过对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病例的手术治疗,探讨创伤后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手术方法。方法21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和后方入路行关节清理术和关节囊松解
- 王亚梓王蕾郁健陈毓陆宸照
- 腓骨切除后踝关节损害被引量:14
- 1992年
- 作者随访了腓骨切除病人15例,随访时间最短1年半,最长26年。发现腓骨切除<8cm7例,患肢症状、体征均较轻;切除至中及下1/38例,除症状较重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胫腓关节分离,腓骨上移,距骨向外移位,患肢的负重应力向外转移,严重者出现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认为胫腓骨远端融合可减轻或逆转病理变化。
- 陆宸照周泰仁张海生曹鹏
- 关键词:腓骨切除踝关节关节损伤
- 胫骨后唇完全骨折伴内踝后丘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报道一种累及胫骨后唇和内踝后丘的特殊类型三踝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6例特殊类型三踝骨折,CT检查发现胫骨后唇横行完全骨折,有多个骨块,内踝后丘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经踝关节两侧后方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6例患者均获随访,骨折愈合,踝关节活动良好,无不稳定征象。结论根据影像学特征可及时发现这种少见类型的三踝骨折,恰当治疗能获良好效果。
- 郁健王蕾王亚梓陆宸照
- 关键词:三踝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