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丽萍

作品数:41 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Problem Solving for Better Health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儿童
  • 10篇肠外
  • 9篇外营养
  • 9篇肠外营养
  • 8篇脂肪
  • 7篇体质指数
  • 6篇腰围
  • 6篇酒精
  • 6篇酒精性
  • 6篇非酒精性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肥胖
  • 5篇在校
  • 5篇脂肪肝
  • 5篇脂肪性
  • 5篇老年
  • 5篇肥胖儿
  • 5篇肥胖儿童
  • 4篇营养支持
  • 4篇在校学生

机构

  • 4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美国印第安纳...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40篇陆丽萍
  • 38篇万燕萍
  • 35篇徐仁应
  • 30篇张晓敏
  • 20篇陈之琦
  • 19篇周一泉
  • 7篇谈韬
  • 7篇吴颖洁
  • 5篇蒋莹
  • 4篇沈婉蓉
  • 4篇汪佳璐
  • 4篇蔡威
  • 3篇冯海霞
  • 3篇沈敏
  • 3篇曹丹
  • 3篇单成迪
  • 2篇乔宇琪
  • 2篇王天蓉
  • 2篇朱军
  • 2篇方华

传媒

  • 6篇中华临床营养...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中国儿童保健...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国临床营养...
  • 2篇中华医学会肠...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上海护理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2010全国...
  • 1篇第九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肥胖与脂质代谢紊乱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肥胖病门诊7~18岁患儿283例,其中男性179例、女性104例。测量体重、身高、腰围及臀围,酶比色法测定空腹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283例患儿超重15例、肥胖268例。147例血脂水平异常,其中1项异常100例、2项异常34例、3项异常和4项全部异常分别为11和2例。TG升高131例、TC升高42例、HDL-C降低和LDL-C升高分别为20和17例。校正年龄和性别后,体质指数(BMI)仅与血清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3,P<0.05)。腰围不仅与血清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1),也与血清HDL-C呈显著负相关(r=-0.14,P<0.05)。腰围与血脂紊乱的程度呈正相关(r=0.17,P<0.01)。以同龄同性别腰围95th百分位值为标准,将283例患儿分为腰围正常组和腰围异常组,则腰围异常组患儿血清TG显著增高(P<0.01),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肥胖儿童脂质代谢紊乱以血清TG和TC升高为主。与BMI相比,腰围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更密切。同龄同性别腰围95th百分位值可作为诊断儿童腰围正常与否的临界点。
万燕萍徐仁应阮奕吴颖洁陆丽萍
关键词:肥胖体质指数腰围血脂紊乱儿童
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研究孕前体重状况与孕期体重增长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以上海2家医院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指标(年龄、身高、孕前BMI、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分娩前体重、血三酰甘油)和新生儿指标(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孕周)。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孕前BMI分组,将新生儿是否为巨大儿作为因变量,孕期增重作为检验变量,对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使用ROC曲线计算界值,得出孕期合理体重增长的上限值。结果共纳入1 286例产妇,平均年龄(28.8±3.7)岁。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为239例(18.6%)、872例(67.8%)和175例(13.6%)。孕期平均增重(15.4±4.7)kg,其中孕期体重增长过少206例(16.0%)、正常4 8 8例(3 7.9%)、过多5 9 2例(4 6.0%)。新生儿出生体重(3 3 8 0±3 8 4)g,巨大儿发生率6.0%(77/1 286)。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2.9%(7/239)、5.6%(49/872)和12.0%(2 1/1 7 5)。巨大儿产妇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产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孕前超重、孕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孕期体重增重界值分别为20.8、14.8和15.3 kg。结论孕前超重、孕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巨大儿发生相关。
李浩捷沈敏沈婉蓉谈韬陆丽萍徐仁应万燕萍
关键词: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巨大儿
脂肪乳剂对老年肿瘤患者肠外营养相关肝功能损伤影响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脂肪乳剂在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相关肝功能损伤(PNALD)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仁济医院402例老年肿瘤患者接受肠外营养后肝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纳入标准:年龄≥60岁;确诊为恶性肿瘤,无远处转移且接受肠外营养前肿瘤已完全切除;接受肠外营养前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接受肠外营养≥7d;采用“全合一”方式配制肠外营养液,且经过中心静脉输注。排除标准: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期间患者死亡。年龄(71.7±6.8)岁,平均接受了(10.2±5.9)(7~61)d肠外营养支持。77.4%(311/402)患者使用了脂肪乳剂,22.6%(91/402)患者输注了不含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液。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的平均供给量分别为(1.8±0.7)、(0.9±0.4)和(0.7±0.2)g·kg^-1·d^-1平均供热量和热氮比分别为(69.8±27.2)kJ·kg^-1·d^-1和(660.4±255.4)kJ:1g氮。结果402例老年肿瘤患者PNALD的发生率为15.2%(61/402)。接受不含脂肪乳剂肠外营养支持老年患者PNALD的发生率为8.8%(8/91),而接受脂肪乳剂老年患者PNALD的发生率为17.0%(53/311),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2,P〉0.05)。脂肪乳剂种类和用量对PNALD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温升高天数(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0.001)和γ-谷氨酰转移酶(P〈0.001)是PNA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给老年肿瘤患者术后应用脂肪乳剂是安全的,且对PNALD的发生未产生显著影响。
徐仁应万燕萍单成迪沈婉蓉陈之琦张晓敏陆丽萍
关键词:老年肿瘤脂肪乳剂
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时间的相关因素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接受肠外营养(PN)支持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接受PN治疗(≥3 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入院诊断及是否有手术、机械通气和慢性病病史)、血生化指标(PN前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钙、血磷、血镁指标)和PN相关指标(PN时间、PN输注时微循环血糖、日均蛋白质和能量供给量)。目标供给量依据Schofield公式计算。结果共收集643例接受PN治疗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3例,女性220例。接受PN时间的中位数为8 d(3~370 d),其中全禁食者占72.8%。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史、机械通气、血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和PN期间日均能量供给(〈75%目标剂量)是PN支持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具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使用机械通气、血γ-GT升高和PN日均能量供给较低使PN支持时间延长。
徐仁应万燕萍高键周一泉陈之琦张晓敏陆丽萍
关键词:肠外营养
儿童单纯性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相关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以5所学校2 852名6~16岁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测量其身高、体质量,并发放自填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监护人教育程度、6个月内喂养方式、父母亲肥胖及慢性病史、饮食因素和运动因素,以上内容填写完整的2 396名学生纳入研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对男女童组行单因素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出生体质量只在男童中显示为危险因素,其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是出生体质量正常的1.78倍(95% CI 1.18 ~2.67,P=0.006).诊断为超重肥胖的父亲,其子女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分别是体质量正常组的1.70倍和1.91倍(P=0.000),而母亲相应为1.86倍和2.32倍(P =0.000).父亲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者仅对男童超重肥胖有影响(OR=1.45,95%CI 1.05 ~2.01,P=0.024).饮食方面,偏荤的女童容易发生肥胖(OR=1.85,95%CI 1.06 ~3.21,P=0.030),同时,进食速度在10 min以下的男童和女童患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是25 min以上的3.93倍和2.82倍(P<0.05).运动方面,女童组显示:寒暑假每周大于0.5h的户外运动次数为0~1次的女童患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是每周户外运动次数为8次女童的2.32倍(95% CI 1.15 ~4.67,P=0.018);男童组显示:学习日放学后户外基本不运动的男生患超重肥胖危险性是户外运动大于1.0h男童的2.56倍(95% CI 1.65 ~ 3.97,P=0.000).结论 男女童单纯性肥胖共有的危险因素包括父母亲肥胖遗传史和进食速度,且母亲遗传效应更明显;男童独有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出生体质量、父亲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血脂代谢异常中至少1种)、学习日放学后基本不运动;女童独有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食摄入蔬菜少、荤菜�
冯海霞万燕萍周一泉张晓敏徐仁应陆丽萍陈之琦吴颖洁蒋莹
关键词:儿童性别肥胖
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疑似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病史资料和导管相关资料(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置管目的、培养结果).结果:7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中位数为...
周一泉徐仁应万燕萍张晓敏陈之琦陆丽萍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临床护理
文献传递
肠外营养支持的外科手术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外科手术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肠外营养支持时间和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营养科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所有外科住院手术患者.采集患者一般情况、血生化指标(肝肾功能、...
徐仁应周一泉万燕萍陈之琦张晓敏陆丽萍
独生子女因素与小学生体质量指数和体脂肪含量关系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独生子女因素对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对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5所小学进行调查,采集小学生身高、体质量和体脂肪含量作为基线数据,并于2014和2015年重复测量。出生体质量、母乳喂养、学生饮食、运动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及父母身高、体质量资料依据问卷调查表。体脂肪含量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和Mix模型评估独生子女因素与BMI和体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2 515名小学生(男生1 323名,女生1 192名)纳入研究,独生子女比例为72.0%(1 812/2 515)。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BMI-Z值高、运动时间多、父母教育程度高,但母乳喂养率低;独生子女母亲BMI也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的母亲。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孩(与女孩比较)、父母超重(与父母体质量正常比较)和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质量比较)是超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独生子女与否不增加超重的发生风险(OR=1.119,95%CI为0.911~1.374)。在控制基线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膳食和运动因素后,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独生子女学生每年BMI(β=0.028,95%CI为-0.045~0.100)、BMI-Z(β=0.002,95%CI为-0.034~0.037)和体脂肪含量(β=0.013,95%CI为-0.181~0.207)增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独生子女因素对小学生BMI、BMI-Z和体脂肪含量未产生明显影响。
徐仁应周一泉周一泉张晓敏张晓敏陈之琦陆丽萍
关键词:独生子女超重体质量指数
人工助孕对孕期体质量增长及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人工助孕对孕期体质量增长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采用人工助孕技术受孕、单胎、足月分娩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和孕前体质量指数匹配同期健康自然妊娠、单胎、足月分娩妇女。采集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身高、年龄、文化程度、孕前体质量、分娩前体质量,既往疾病史、流产史、建卡时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糖耐量试验)和胎儿指标(分娩方式、胎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结果共有53名人工助孕和147名自然受孕妇女纳入本研究。两组妇女流产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助孕妇女≥3次与<3次流产史之比为6/47,自然受孕组为10/137,χ2=1.080, P=0.299),但人工助孕受孕妇女学历更高(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工助孕组为33人,自然受孕组为85人,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工助孕组为20人,自然受孕组为62人,χ2=6.303, P=0.012)。两组孕前体质量指数[人工助孕组(22.00±3.05) kg/m2比自然受孕组(21.81±2.62) kg/m2, P=0.661]和孕期平均增重[人工助孕组(13.89±5.33) kg比自然受孕组(14.78±4.60) kg, P=0.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例人工助孕妇女整个孕期体质量增长正常22例、增长过多18例、增长过少13例,147例自然受孕妇女整个孕期体质量增长正常66例、增长过多54例、增长过少27例,两组妇女孕期总体体质量增长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2, P=0.247)。孕24~28周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助孕组(4.66±0.39) mmol/L比自然受孕组(4.66±0.52) mmol/L, P=0.996],而人工助孕妇女口服葡萄糖后1及2 h血糖显著升高[(7.87±1.83) mmol/L比(7.31±1.51) mmol/L, P=0.034;(7.49±1.29) mmol/L比(6.69±1.30) mmol/L, P=0.029]。妊娠期糖尿病总体发病率为13.5%(27/200),人工助孕与自�
谈韬赵卫秀朱军姚静文陆丽萍李浩捷徐仁应万燕萍
关键词:人工助孕糖代谢妊娠期糖尿病
上海地区1180名在校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检出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儿童NAFLD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6~14岁学生共1180名,所有学生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每名学生均进行肝脏B超检查。结果1180名学生中,男生572名,年龄(9.0±2.0)岁,女生608名,年龄(9.1±1.8)岁。1155名(97.9%)学生肝脏B超正常,25例为NAFLD患者,其中轻度18例(1.5%),中度7例(0.6%),没有重度患者。25例NAFLD患者中,男生19例,女生6例,男生NAFLD检出率远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P〈0.05)。1180名学生中934名(79.2%)BMI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分别为137名(11.6%)和109名(9.2%)。NAFLD检出率在BMI正常学生中仅为0.6%(6/934),而超重和肥胖学生中则分别为2.9%(4/137)和13.8% (15/109),超重和肥胖学生NAFLD检出率高于BMI正常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93,P〈0.01)。依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将1180名学生分为发育前期(6~9岁)和发育期(〉9~14岁)两组,则6~9岁组学生NAFLD检出率为1.7%(12/714),〉9~14岁组学生NAFLD检出率为2.8% (13/4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P〉0.05)。以NAFLD发生为最终目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BMI和腰臀比是NAFLD发生的有效预测指标(x^2=69.35,P〈0.01)。结论上海地区1180名儿童NAFLD检出率为2.1%。超重和肥胖学生NAFLD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学生,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BMI和腰臀比可作为NAFLD发生的有效预测指标。
万燕萍徐仁应方华陆丽萍张晓敏蔡威
关键词:脂肪肝发病率体重指数腰臀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