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莉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21 H指数:2 供职机构: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骨髓形态检验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 2022年 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与难治性贫血(RA)鉴别中践行骨髓形态检验的效果,并分析其鉴别有效性。方法 选取80例贫血患者,纳选对象均取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根据其贫血类型予以分组,MA患者共计40例为A组,RA患者共计40例为 B 组。均行血常规及骨髓形态检查,以外周血象特征、骨髓形态及巨幼变红细胞胞体直径等为主要检查指标,对比A、B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从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 PAS)阳性率分析,B组高于A组(P<0.05);从粒系、红系病态检出率分析,B组高于A组(P<0.05);从巨原始红细胞及巨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分析,B组低于A组(P<0.05)。两组全血细胞减少、淋巴样小巨核、粒系与红系巨幼变检出率、巨幼变细胞中红细胞胞体直径各项检查结果较接近(P>0.05)。结论:通过检查贫血患者骨髓涂片中的骨髓血细胞粒系、红系病态细胞及淋巴样小巨核、巨原始红细胞、巨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各项检验指标,可准确鉴别MA、RA,提升骨髓形态检验的有效性,有利于为临床科学诊治提供指导,此方案值得借鉴使用。 钟莉华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 难治性贫血 有效性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血液流变学检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的脑梗死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274例检测血液流变学的患者按疾病种类进行分组,分为糖尿病脑梗死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1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做全血低、中、高切黏度与血浆黏度及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8项检查。各疾病组检测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糖尿病脑梗死组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疾病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8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脑梗死组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脑梗死组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液流变学检测可对脑梗死、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监测及预防、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钟莉华关键词:血黏度 糖尿病 脑梗死 探讨影响本院检验科凝血功能三项和D-二聚体检验的主要分析前因素及处理措施 2022年 探究检验科凝血功能三项与D-二聚体项目检验前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应采用的处理措施。方法 将本院采集的110例凝血功能三项、D-二聚体标本检验不合格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第1次送检与重新送检的结果,并分析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结果 重新送检的标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均低于第1次送检标本的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于第1次送检标本的结果,数据间对比呈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析对比结果可挖掘出影响因素包括药物干扰、采集量、标本采集方法、标本运输过程等方面,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达到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 钟莉华关键词:检验科 D-二聚体 影响因素 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意义及其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粪便Syndecan-2(SDC2)甲基化与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CRC)中的意义。方法将70例CRC患者(CRC组)、65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AP)患者(CAP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粪便DNA SDC2甲基化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分析粪便菌群,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RC患者粪便SDC2甲基化与其定量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分析粪便菌群中的稳定性及特异性良好,CRC组粪便SDC2甲基化阳性率及肠道菌群失调率均高于对照组与CAP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RC组及CAP组有益菌定量分析水平降低,CRC组肠道菌群中有害菌水平上升(P<0.05)。CRC患者粪便SDC2甲基化与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定量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以及脆弱拟杆菌定量分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CR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表现及高水平SDC2甲基化阳性率,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SDC2甲基化参与CRC发生与发展。 钟莉华 张德文 朱喜丹 刘霞 胡家业关键词: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失调 126例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冠心病中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3种冠心病患者血清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UAP组患者血清CR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AP组患者血清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患者CRP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增高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钟莉华关键词:炎症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MET-ASCA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故障及其处理 1998年 宋善勤 张德文 徐晓玲 王学军 陈卓 钟莉华关键词:自动生化分析仪 妊娠妇女尿电导率变化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妇女尿电导率的变化,了解其在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门诊接受常规孕检的无肾功能障碍妊娠妇女206例,分别在孕早期(孕期小于3月)、孕中期(孕期3~6月)和孕晚期(孕期超过7月)进行尿电导率、尿蛋白、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对照组为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妇女105例。观察不同孕期妇女尿电导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孕中、晚期尿蛋白阳性组尿电导率与同期尿蛋白阴性组进行比较,并对孕晚期妇女的尿电导率与血清胱抑素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妊娠妇女孕早期尿蛋白均为阴性,与对照组尿电导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尿蛋白阴性妇女尿电导率和孕晚期尿蛋白阴性妇女尿电导率分别与对照组及同期的尿蛋白阳性孕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孕中期与孕晚期尿蛋白阴性妇女之间,尿电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妇女尿电导率与血清胱抑素C之间呈负相关(r=-0.415)。结论电导率测定对了解妊娠妇女在整个妊娠过程中肾脏浓缩功能的变化以及肾小球功能状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钟莉华 张艾萍 杨锦萍 熊健关键词:电导率 胱抑素C 孕妇 糖尿病肾病患者凝血指标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测的价值 2022年 了解Ⅱ糖尿病肾病患者凝血指标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65人作为研究对象,另选近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200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胱抑素-C(CYS-C)及尿白蛋白/肌酐(ACR)的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D-D、FIB、ACR、CYS-C、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AT-Ⅲ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FDP、FIB、AT-Ⅲ及ACR的检测可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提示,并提示患者体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可及早预防血栓的形成。 钟莉华 张艾萍 刘霞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液透析患者CHr与CRP及铁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者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CHr)、CRP及铁参数如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肾衰患者同时补充铁剂和红细胞生成素(EPO)后,测定其CRP、CHr、低色素红细胞百分比(%Hypo)、血清铁蛋白、TS等参数的测定,将C-RP与CHr、铁蛋白、%Hypo之间及CHr与%Hypo、TS、血清铁蛋白之间进行相关性比较。血清铁蛋白、TS、%Hypo、CHr在高CRP值(≥8mg/L)和低CRP值(<8mg/L)时的两两比较。结果:CRP对数与CHr呈明显的负相关(rho=-0.085,P<0.001),而与铁蛋白呈明显的正相关(rho=0.52,P<0.001);与%Hypo呈正相关(rho=0.23,P<0.001)。CHr与%Hypo呈明显的负相关(rho=-0.31,P<0.001);与TS呈明显的正相关(rho=0.28,P<0.05);与血清铁蛋白无相关性(rho=0.96,P>0.05)。以CRP的均值(8mg/L)为界值分别将参数分为两组(CRP≥8mg/L组和CRP<8mg/L组)进行比较,用两样本的u检验,血清铁蛋白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S、%Hypo及CHr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当炎症存在时,CHr受到严重影响,体内的贮存铁很难达到理想水平。 钟莉华 宋善勤关键词:血液透析 C-反应蛋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年 将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针对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以72例进入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任意挑选其中的36名作为对照组,剩余患者作为治疗组,前者使用西医疗法,后者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对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观察度的下降幅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DVT整体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病,并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可推广。 钟莉华关键词:全程护理 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