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寿 作品数:10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 相关领域: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一种基于桌面虚拟化技术的PIS查询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桌面虚拟化技术的PIS查询机,包括:服务端硬件层:用于配属物理服务器;包括服务器和可选的GPU;服务端虚拟化层:用于完成服务器的虚拟化以及可选的GPU虚拟化;服务端客户机操作系统:完成操作指令的处理和... 经宁 郭祥寿 李海博文献传递 广州地铁骨干承载网建设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随着广州地铁线网规模的持续扩大、业务需求的高速增长,结合广州地铁区域控制中心设置模式,既有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port,MSTP)骨干承载网已经不能满足线网业务承载需要,迫切需要建设大容量的骨干承载网,以适应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calintelligence,AI)等新兴技术应用带来的超大业务承载需要。从承载网的技术发展以及广州地铁骨干网业务特点等方面,对广州地铁新一轮骨干网的技术制式、组网架构、系统容量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本次骨干网的技术选择应以大容量、易扩容为基本原则,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对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技术作为骨干网的优势给予充分阐述,明确本次骨干网建设采用OTN技术;在骨干网的组网结构方面,充分结合广州地铁区域控制中心的设置特点,推荐按照控制中心的定位采用双环组网方式;在骨干网的系统容量上,根据业务特点详细总结各区域控制中心之间的容量需求,结合OTN技术特点,确定本次骨干网采用单波100 Gb/s的系统,内外环均按照80波配置。 郭祥寿关键词:人工智能 OTN技术 广州地铁 系统整合及容灾在广州地铁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2006年 介绍广州地铁现有计算机网络架构和问题,以及容灾和系统整合在新的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郭祥寿 王洪强关键词:地铁 计算机网络 系统整合 容灾 轨道交通视频云监控方案探讨 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高速承载网的建设、视频智能化的需要及行业大数据分析的兴起,视频监控向云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就轨道交通云监控的存储方式、云监控优势及线网云监控平台系统的建设思路等内容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林建平 郭祥寿关键词:轨道交通 视频监控 轨道交通云调度系统应用探讨 随着城市交通高速承载网的建设,基于多媒体通信需求以及大数据的兴起,轨道交通调度系统向云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本文主要就轨道交通云调度应用的必要性、优势、以及轨道交通线网云调度平台系统的构成等内容进行相应的阐述,并给出了建设... 郭祥寿关键词:城轨交通 一种便于维检的漏缆卡具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于维检的漏缆卡具,包括底座和与底座连接的卡头,卡头包括与底座固接的第一弧形抱箍和第二弧形抱箍,第一弧形抱箍和第二弧形抱箍围合形成用于夹持漏缆的漏缆槽;第一弧形抱箍上固接有具有卡接部的插销,插销的外表... 郭祥寿 陈仕杰 何懿 王建忠 高猛 周睿 祖国泰 向龙传输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07年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传输系统承载的各种业务类型。对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种传输技术及在国内的应用作了比较。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中现有通信业务的特点。单一的传输技术已很难满足轨道交通业务的快速增长,提出推荐采用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和RPR(3单性分组环)两种传输技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越性,取长补短。 郭祥寿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传输技术 通信业务 基于UWB与城轨LTE-M网络的定位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UWB与城轨LTE‑M网络的定位系统,包括UWB基站、UWB定位标签、定位处理装置和LTE‑M网络,所述UWB定位标签进入到UWB基站的覆盖区,UWB定位标签定时向UWB基站发送Blink帧,UWB基站接... 何懿 孙威 袁钊 赵彤 郭祥寿 戴宏 王梓奕诚 陈仕杰 刘名元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通信系统实施方案探讨 被引量:5 2012年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延伸线越来越多。主要就目前较多的轨道交通延伸线通信系统的技术选择、方案构成等进行探讨。重点对各系统在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中的功能以及定位进行深入剖析,然后从多方面对延伸线通信系统解决方案提出建议:对于专用通信系统,延伸线与既有线合用同一网络;民用通信可以完全脱离既有线的约束,按新线方式实施;公安通信的延伸线网络应与既有线网络互联互通。 郭祥寿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延伸线 通信系统 分组增强型OTN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在分析分组增强型OTN的技术原理以及大带宽、物理隔离等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分组增强型OTN针对轨道交通各类业务承载的实现方式,同时对各类组网方式下对业务的保护原理进行研究,明确分组增强型OTN能够适应轨道交通业务持续发展的需要,并提出带宽利用率更高的Liquid OTN发展方向。 郭祥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