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晓婷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江门中医药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磁共振
  • 4篇X线
  • 4篇成像
  • 3篇乳腺
  • 3篇体层摄影
  • 3篇肿瘤
  • 3篇误诊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原发性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腺癌
  • 2篇腺肿瘤
  • 2篇淋巴
  • 2篇骨折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机构

  • 11篇江门市新会区...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江门中医药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作者

  • 11篇郭晓婷
  • 2篇莫任光
  • 2篇张子钦
  • 2篇成官迅
  • 2篇陈忠
  • 1篇聂悦富
  • 1篇梁长松
  • 1篇蔡裕兴
  • 1篇陈泽文
  • 1篇郭庆禄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中国CT和M...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钙化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中钙化的影像特点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00例手术及病理证实有钙化的乳腺疾病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乳腺钙化中,良性病变39例,乳腺癌61例。结论乳腺钙化是乳腺疾病重要X线征象,特别是钙化形态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莫任光苏佳娜郭晓婷
关键词:乳腺钙化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为患者手术及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的7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79例患者,MRI检查对SLN的检出数目少于亚甲蓝示踪定位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N转移及未转移在形态是否规则、强化程度、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淋巴门、长/短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乳腺癌SLN转移患者予以MRI检查,术前提供淋巴结转移可靠依据,利于指导术中、术后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诊断效果尤为显著,可优选。
苏佳娜陈忠陈泽文梁长松郭晓婷郭庆禄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多序列扫描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脑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及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T1WI图像的信号变化特征。结果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减低。肿瘤信号多数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脑内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郭晓婷谭仲伦
关键词:原发性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Baastrup病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Baastrup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2月间250例Baastrup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行腰椎DR检查,其中54例加做腰椎MRI检查,19例加做腰椎螺旋CT检查,共有12例同时进行三种检查。结果 Baastrup病患者腰椎棘突相互靠近、撞击致相对缘骨质增生、硬化,棘突呈杵状增粗,相对面变平,甚至形成假关节,关节面下可见囊状低密度区;MRI T2WI序列可表现为棘突间高信号改变或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患者有程度不等腰背部疼痛病史,受累棘突有固定压痛。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人,多数伴有腰椎退行性改变。结论 Baastrup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正确认识此征象,有助于解释下腰部疼痛并指导临床开展治疗。
谭仲伦陈忠郭晓婷聂悦富张子钦
关键词:腰椎棘突下腰痛X线计算机磁共振
X线平片在Barton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X线平片在Barton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Barton骨折患者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表现。结果掌侧型18例,背侧型2例,腕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表现为通过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边缘骨折,骨碎片大多为楔形,骨折块及桡腕关节分别向掌/背侧移位。结论腕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能清晰显示Barton骨折,正确认识Barton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谭仲伦郭晓婷卢健志
关键词:骨折脱位
成人髓母细胞瘤MRI诊断及误诊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MRI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成人髓母细胞瘤的术前MRI表现,15例均行头颅常规MR扫描及T1WI增强扫描,3例加做DWI。结果 5例位于后颅窝中线(小脑蚓部3例,四脑室区2例),8例位于小脑半球(左侧3例,右侧5例),2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T1WI病灶呈稍低至等信号,T2WI及FLAIR为稍高至等信号,内可见囊变区,肿瘤实质ADC图为低信号,强化形式多样。术前正确诊断为髓母细胞瘤4例,误诊为室管膜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脑膜瘤和神经鞘瘤各2例,胶质母细胞瘤、淋巴瘤各1例。结论成人髓母细胞瘤少见,发病部位多变和MRI表现缺乏特异性,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谭仲伦成官迅郭晓婷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成人磁共振误诊
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CT诊断及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的CT表现并分析导致其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患者10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50-71岁,中位年龄60岁。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术后病变组织送病理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中央型3例,周围型7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直径约1.2-5.0 cm,发生于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3例,右肺中叶5例,4例已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肿物多为浅分叶状,其中边界清晰7例,边缘可见短毛刺2例;形态不规则3例。平扫密度均匀6例;不均匀4例,1例内部可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5例明显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2例可见无强化坏死区。术前1例误诊为巨淋巴结增生,2例误诊为炎性假瘤,所有病例均未能诊断为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结论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少见且缺乏特征性CT征象,容易导致误诊,诊断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需首先排除鼻咽癌肺部转移。
郭晓婷蔡裕兴谭仲伦
关键词:肺肿瘤误诊
MRI增强扫描评价乳腺癌根治术后脑转移的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对评价乳腺癌根治术后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乳腺癌根治术后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32例均行常规T1WI、T2WI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及T1WI增强扫描,分析MRI各成像序列对转移病灶的显示能力。结果各序列扫描共显示转移病灶284个,病灶转移至脑实质、脑膜。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FLAIR、DWI为等或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强化模式多样,瘤周不同程度水肿。增强扫描对转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扫描序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有利于乳腺癌根治术后脑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脑转移灶的检出率,应作为首选扫描序列。
郭晓婷谭仲伦莫任光
关键词:乳腺肿瘤脑转移瘤磁共振成像
胃肠间质瘤CT和MRI表现及漏误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CT和MRI表现、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CT和MRI表现,15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单发19例(发生于胃12例,小肠4例,直肠1例,肠系膜2例);多发1例(发生于乙状结肠系膜和空肠)。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物,边界清晰,向腔外、腔内或跨壁生长的肿物,长径约2-10cm。CT平扫密度不均匀,多有坏死、囊变,可见Torri-celli-Bernoulli征;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物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延迟强化。漏诊2例,均位于充盈不佳的胃体部。误诊3例,2例误诊为囊腺癌;1例误诊为直肠癌。结论胃肠间质瘤发生部位多变,充分的肠道准备和掌握其CT和MRI的表现,有助于避免漏诊和误诊。
郭晓婷谭仲伦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误诊漏诊
螺旋CT及重组技术在桡骨头骨折分型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在桡骨头骨折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拟诊桡骨头骨折的肘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原始轴位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SSD和MIP重组,按临床采用的Mason法进行I-Ⅳ分型,并与DR在检查体位、显示骨折线、碎骨片移位和空间关系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25例确诊为桡骨头骨折,其中I型2例,II型7例,III型14例,IV型2例;3例为阴性。CT扫描及重建技术应用诊断阳性率为89.3%;DR诊断阳性率为82.1%,CT在显示骨折线、碎骨片移位和空间关系方面均优于平片。结论螺旋CT及MIP、SSD和MPR重组技术的综合运用能清晰显示桡骨头骨折并分型,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谭仲伦郭晓婷张子钦
关键词:桡骨头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