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明

作品数:192 被引量:638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1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8篇医药卫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31篇动脉
  • 42篇血管
  • 32篇腔内
  • 29篇下肢
  • 26篇手术
  • 26篇外科
  • 24篇球囊
  • 24篇主动脉
  • 22篇动脉闭塞
  • 22篇闭塞性
  • 21篇缺血
  • 19篇动脉狭窄
  • 19篇糖尿
  • 19篇糖尿病
  • 18篇血栓
  • 17篇腔内治疗
  • 17篇颈动脉
  • 17篇腹主动脉
  • 15篇下肢动脉
  • 14篇动脉硬化

机构

  • 17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北京脑陆科技...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柳州市工人医...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192篇郭建明
  • 157篇谷涌泉
  • 155篇郭连瑞
  • 118篇佟铸
  • 83篇汪忠镐
  • 83篇崔世军
  • 73篇张建
  • 60篇齐立行
  • 49篇高喜翔
  • 37篇李学锋
  • 28篇吴英锋
  • 28篇武欣
  • 24篇李建新
  • 23篇齐一侠
  • 21篇刘一人
  • 20篇俞恒锡
  • 16篇张建
  • 13篇李杨
  • 12篇杨盛家
  • 12篇张帆

传媒

  • 29篇介入放射学杂...
  • 23篇中国微创外科...
  • 1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0篇中国普通外科...
  • 8篇中国普外基础...
  • 8篇国际外科学杂...
  • 8篇中国血管外科...
  • 5篇血管与腔内血...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中国现代手术...
  • 3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29篇2024
  • 9篇2023
  • 9篇2022
  • 9篇2021
  • 10篇2020
  • 15篇2019
  • 9篇2018
  • 15篇2017
  • 13篇2016
  • 13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21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腋动脉入路在腔内治疗中的应用及穿刺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经腋动脉入路行动脉造影和动脉成形的适应证、穿刺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总结采用Seldinger技术通过腋动脉穿刺111例次行血管造影及动脉成形11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腋动脉入路的适应证、穿刺并发症及其形成原因。结果通过腋动脉入路行动脉造影的成功率为100%,动脉成形的成功率为90.8%。本组病例出现穿刺并发症发生率10.3%,其中局部血肿发生率4.8%,神经损伤发生率3.2%,假性动脉瘤发生率0.8%,腋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0.8%,腋静脉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0.8%。所治疗患者的血管条件、围手术期用药特点、腋动脉局部解剖学特点、穿刺点位置、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加压包扎的力度是影响并发症的主要因素。结论腋动脉入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提高腔内治疗成功率;加强适应证的选择、完善围手术期管理,充分认识腋动脉解剖学特点可以减少腋动脉穿刺的并发症。
佟铸谷涌泉郭连瑞李学锋齐立行崔世军郭建明武欣刘梦霞李建新张建汪忠镐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穿刺术腋动脉
准分子激光消蚀辅助普通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旋切消蚀术(ELA)辅助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ELA治疗的21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57~88(76.1±9.5)岁。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血栓形成、穿刺点血肿和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跛行患者跛行距离较术前增加50~200 m,6例静息痛患者静息痛均消失,溃疡愈合率为7/8。术后裸-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改善。21例患者均获平均8.6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7%、80.0%。结论ELA联合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症安全,近中期疗效尚可,但仍需大样本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李杨李杨郭连瑞谷涌泉崔世军郭连瑞郭建明齐立行高喜翔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症膝下动脉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选择性应用转流管的单中心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监测在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行CEA治疗的3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330例次手术)的临床数据,根据术前TCD评估将患者分为无需转流组(157例次)、可能需要转流组(92例次)和必需转流组(81例次)。评估TCD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在CEA的应用价值。结果共75例次(22.73%)使用转流管。症状性脑梗发生率为1.52%,其中转流患者为5.33%,未转流患者为0.39%。无需转流组、可能需要转流组和必需转流组分别有3.2%、15.2%和69.1%的患者进行转流操作,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0.64%、2.06%和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结论TCD术中监测能安全、有效地指导CEA选择性使用转流管;术前评估对于术中精准转流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但术中实时监测仍是必要的。
武森森高喜翔张楠张帆郭聚龙崔世军佟铸郭建明邢英琦谷涌泉郭连瑞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经颅多普勒超声转流
腔内治疗起自主动脉弓的异位椎动脉狭窄: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2024年
目的总结异位起源于主动脉弓的椎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腔内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5例异位起源于主动脉弓的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结果5例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检查,椎动脉均起自主动脉弓,均为重度狭窄,CT血管造影示病变直径1.1~1.5 mm、中位1.3 mm。5例患者均采用腔内治疗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37~45 min、中位39 min。5例患者均未出现椎动脉破裂、栓塞或闭塞并发症,术中未发生脑梗死、斑块脱落,未见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及术后出血情况,围术期未见肺部感染病例。术后随访13~30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5例患者的血管均保持通畅,未发生临床意义的血管再狭窄情况。结论通过本组5例起源于主动脉弓的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经验总结,对于椎动脉狭窄患者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检查判断狭窄的程度,对于中重度有症状者采用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刘一人崔世军杨盛家佟铸郭建明谷涌泉郭连瑞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
固定患儿穿刺肢体的约束装置
本实用新型固定患儿穿刺肢体的约束装置,臀部支撑部两侧间固定第一弹性固定带,术侧大腿支撑部两侧间固定第二弹性固定带,术侧膝盖支撑部两侧间固定第三弹性固定带,术侧小腿支撑部两侧间固定第四弹性固定带;术侧大腿支撑部底部开设第一...
禹媛郭连瑞李海燕郭建明叶春婷
文献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来自10家三甲医院的接受DC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231例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0条患肢。主要终点为免于重大不良事件(MAE)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无截肢生存率(AFS)、免于大截肢率、生存率和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肢体再干预(CD-TLR)率。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治疗后6个月和1年时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31例患者的年龄为(72.3±9.73)岁,女性患者74例(32.03%)。240条患肢的329处膝下病灶接受了DCB治疗,115条(47.92%)肢体同时处理了膝上血管,无患者术中发生远端栓塞,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治疗后6个月时免于MAE发生率为85.90%(95%CI:81.34%~90.73%),AFS为90.14%(95%CI:86.21%~94.24%),免于大截肢率为95.80%(95%CI:93.14%~98.54%),生存率为93.82%(95%CI:90.62%~97.14%),免于CD-TLR率为94.57%(95%CI:91.48%~97.76%)。治疗后12个月时免于MAE发生率为73.95%(95%CI:67.56%~80.94%),AFS为81.26%(95%CI:75.46%~87.51%),免于大截肢率为94.92%(95%CI:91.80%~98.15%),生存率为85.4%(95%CI:79.94%~91.23%),免于CD-TLR率为90.48%(95%CI:85.96%~95.24%)。亚组分析提示是否同期干预膝上病变对研究的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DCB治疗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具有良好的短期效果。
郭聚龙高喜翔叶猛张嵬吴子衡冯自波方欣李强桑宏飞史振宇史伟浩何春水郭建明佟铸谷涌泉郭连瑞
髂内动脉重建治疗髂总动脉瘤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髂内动脉重点供应盆腔脏器的血液供应,对于一些动脉硬化患者的保留髂内动脉至关重要,这也是目前腔内治疗双髂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的一项难题和热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三明治技术治疗了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repair,EVAR)后的髂总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谷涌泉郭连瑞郭建明高喜翔张建汪忠镐
关键词: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腹主动脉瘤血液供应三明治技术盆腔脏器
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下肢慢性缺血主要是由于下肢动脉慢性闭塞导致下肢远端组织的缺血缺氧,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早期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组织的缺损(溃疡和坏疽)。目前我国患者下肢慢性缺血的病因主要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非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谷涌泉郭建明张建汪忠镐
关键词:下肢缺血病变长度再狭窄率旁路移植膝下动脉腔内技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短期及长期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估PTA治疗由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和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引起的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RVH)的短期及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例PTA治疗儿童RVH的患儿资料,其中包括FMD12例,TA8例,评价手术和随访结果。结果共行33次PTA,技术成功率90.9%(30/33)。PTA术后平均收缩压(126.4±22.9)mmHg,舒张压(74.9±13.7)mmHg,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患儿随访时间0.6~5.8年,平均(2.6±1.8)年,治愈8例,改善5例,PTA治疗的长期获益率为65%,其中FMD患儿长期获益率为66.7%(8例),TA患儿中为62.5%(5例);单侧局灶性病变患儿在获益患儿中占53.8%(7/13),在治愈患儿中占75%(6/8);再干预率为60%。结论PTA治疗FMD和TA引起的儿童RVH是安全有效的,且短期及长期结果良好。
郭聚龙郭建明谷涌泉郭连瑞孟良李杨
关键词:儿童肾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二例纠误挽治体会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abdominal aorta saddle embolism,ASE)的诊疗要点,提出防范误诊误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例以下肢缺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ASE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以下肢缺血为主要表现,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另1例误诊为脑血管病后遗症。例1经腹主动脉、下肢动脉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ASE,例2根据患者典型症状及体征、CT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ASE。2例均行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因延误治疗导致肢体坏死,均行右下肢膝上截肢术。结论提高对急性ASE的认识,早期注意鉴别诊断,可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
武欣李学峰郭连瑞佟铸郭建明张建谷涌泉
关键词:主动脉栓塞椎间盘移位脑血管意外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