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中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09-2011年HIV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病毒亚型的检测和耐药性突变的分析,为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的348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载量和免疫学检测,并从其中随机抽取50例样本进行部分pol基因序列的测定,据此进行基因型别和耐药性突变的分析。结果 348例HIV感染者,性传播占91.4%;以青壮年感染者较多,其中20~49岁占84.4%;确诊时感染者CD4+T细胞绝对数为(381.0±233.6)个/mm3,病毒载量为(3.81±0.98)log10拷贝数/mL。对50例感染者pol基因测序发现,以欧美B亚型(占60.0%)和CRF08_BC亚型(占20.0%)、CRF01_AE亚型(占14.0%)最为多见。仅1例感染者(CRF08_BC型)检出了M461M蛋白酶抑制剂主要耐药性突变。结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HIV-1新发感染人数仍在快速增加,以性传播为主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有可能发生了欧美B亚型的新流行;而耐药性突变株的流行不明显。
- 郭卫中范建华陈颂康钧赖春辉方华于靓刀红邓文娣周映云卢葳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流行病学耐药性突变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03~2005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 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的252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且对其中的46例进行病毒载量和免疫学检测。结果 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72.62%,其中大部分是家庭内传播。青壮年感染者较多,20-49岁占92.06%。感染者多在3~5年后CD4^+T细胞计数明显降低,5年后加剧。结论 西双版纳自治州的HIV感染以性传播为主,有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由于缺乏一定的药物治疗,艾滋病患者病情发展较快,生活质量低。
- 范建华郭卫中陈颂方华王声亮
-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案例教学在医院药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医院药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以实例的形式说明培养的工作素质重要性,从而提高实习带教的质量。方法 在2011年药学实习生中实施案例教学,并对教学后的效果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所有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在对巩固专业知识、激发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帮助巩固专业知识、增强岗位工作素质、提高个人职业操守、加强对工作制度的理解、培养工作态度等方面有帮助。结论在实习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更能加强学生对工作岗位责任及职业操守的理解,从而实现岗位实习的目的 ,为入职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 李彩君郭卫中罗懿妮王颖彦段晓红
- 关键词:案例教学医院药学实习带教
- 艾可清对猴艾滋病模型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应用猴艾滋病模型评价艾可清治疗艾滋病的效果。【方法】以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感染12只恒河猴,复制猴艾滋病模型后分为3组:SIV对照组,艾可清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45.5、148.5 mg.kg-1.d-1),感染10周后开始给药。给药8周后停药观察8周。每4周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分离血浆进行外周血SIV病毒载量检测。每8周行浅表淋巴结活检,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分析浅表淋巴结病理表现。【结果】艾可清高剂量组对猴艾滋病模型外周血CD4+T细胞具有一定升高作用,但停药后会下降;艾可清高剂量组血浆病毒载量均数在治疗第4、第8周时分别下降0.188 06 log和0.806 60 log,艾可清低剂量组治疗8周时则下降0.8142log;艾可清高、低剂量组均使浅表淋巴结病变保持稳定。【结论】艾可清对猴艾滋病模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的升高作用,对病毒载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浅表淋巴结病理变化保持稳定。
- 何金洋符林春沈强刘亚敏张苗苗周红艳周映云郭卫中
- 关键词:恒河猴
- 针刺治疗面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制作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为了探讨针刺治疗各疗效相关因素的关系 ,建立面神经损伤针刺治疗的动物模型。方法 同一特定钳压榨瞳孔下正对面神经干颊支处三扣结夹 3分钟 ,SunderlandⅢ度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 ,予不同的针刺治疗 ,比较它们的疗效。结果 可见兔口角歪斜 ,病理切片证明为SunderlandⅢ度损伤模型 ,并予针刺治疗 ,治疗顺利 ,可比较各组的治疗疗效。结论 造模方法简单 ,有重复性 ,可模拟不同程度的面瘫 ,病理损伤典型 ,实验进行顺利 ,可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
- 邱辉张志光张洪来郭卫中张新华陈文华林蔚
- 关键词:针刺治疗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
- 锌对THP-1细胞自噬、NF-κB通路活化及产生白细胞介素23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从调节自噬、NF-κB和IL-23的角度研究锌对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检测锌对静息及LPS刺激的THP-1的增殖及凋亡、自噬相关蛋白水平、NF-κB p65及其磷酸化水平以及IL-2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各指标间的关联。结果锌可轻度促进THP-1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效应与浓度有关;总体上增强THP-1自噬,但在LPS刺激时、高浓度锌抑制自噬。锌可提高NF-κB p65磷酸化;可增高IL-23、但高浓度时抑制IL-23。结论锌可活化THP-1的NF-κB通路、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调节自噬、增殖、凋亡及IL-23的产生且各指标密切关联。提示锌的作用机制复杂,对其临床适用症及剂量应认真控制。
- 唐琴朱海鹏郭卫中陈颂符林春
- 关键词:锌核因子ΚB白介素23
- 中药注射液“喘可治”通过TGF-β通路改善慢性猴艾滋病的淋巴组织纤维化(英文)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喘可治"改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淋巴组织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治疗价值。方法:将12只SIV感染的中国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喘可治和生理盐水,持续给药2个月,定期采集血样和淋巴结,通过免疫组化、流式等技术检测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喘可治可保护和重建感染SIV猴的淋巴结滤泡和T细胞区,使胶原沉积减少,网状组织结构增加并趋于有序,且此变化与TGF-β通路相关。结论:"喘可治"可重建淋巴组织网状结构,据此有望研发出靶向于免疫重建的新治疗方案。
- 陈滢宇陈颂符林春卢葳郭卫中赖春辉邓文娣周映云于靓
- 关键词:猴免疫缺陷病毒纤维化巴戟天
- 从中国恒河猴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后的不同进展情况看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 2012年
- 目的中国恒河猴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后,根据其病毒载量水平、疾病进程速度等,可分为普通进展型(NP)、快速进展型(RP)以及长期不进展型(LTNP)/精英控制者(Ec)等3类。对属于不同进展类型的动物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有助于进一步理解AIDS的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IVmae239毒株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后,定期采血进行血液学、免疫学、病毒学及病理学检查;并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6只感染动物中,有1例动物(RM449猴)快速进展并死亡于感染后4.5个月(RP型);2例(RM450和RM453)的血浆病毒载量被控制至低于检测水平(Ec型);其余13例属于NP型。与13只NP型的猴相比较,RM449(RP型)病毒载量高,SIV特异IgG低,效应记忆型CD4’T亚群细胞数低,且流式图出现类似“分化阻滞”的现象;外周血B细胞数的降幅大,以组织样B细胞和活化的记忆B细胞为主;淋巴组织耗竭,胸腺消失;具更高的抗淋巴组织的自身抗体的水平。而RM450和RM453猴(EC型)大致与之相反。结论AIDS的形成可能与T、B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和功能不足有关;而胸腺、淋巴组织等的结构破坏,可能是其病理学基础。
- 吴小闲卢耀增陈颂潘菊华王阶黄世敬赖春辉郭卫中孙丽华徐艳峰鲍琳琳卢葳
- 关键词:猴免疫缺陷病毒
- 中药注射液喘可治对艾滋病猴模型Th17和Treg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温阳补肾中药注射液喘可治对艾滋病模型猴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选用12只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慢性感染的中国恒河猴,分别连续给予肌肉注射喘可治(治疗组,剂量为0.4 mg·kg-1·d-1)及生理盐水(对照组)2个月;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分别检测SIV病毒载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CD4、CD8、Th17(CD4+IL-17A+)和Treg(CD25+FoxP3+)细胞动态变化。【结果】喘可治对病毒载量,CD4、CD8细胞数无明显影响,可使CD25+FoxP3+和CD25+FoxP3-细胞显著减少(P<0.05),CD4+IL-17A+显著减少(P<0.05),Th17/Treg比值略降低。【结论】喘可治可同时降低SIV慢性感染猴外周血的Th17和Treg细胞水平。
- 陈滢宇陈颂符林春郭卫中邓文娣赖春辉周映云于靓
- 关键词:艾滋病猴免疫缺陷病毒喘可治温阳补肾中国恒河猴
-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Meta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模型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性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7篇,样本量3 164例,涉及10种治疗措施。文献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一致性较好,发表偏倚风险较小。每种措施成为'最佳'的可能性依次为西药(0.0),胃复春(0.0),针刺(0.2%),中药(0.3%),温针灸(1.8%),穴贴+中药(2.2%),埋线(8.4%),针刺+中药(11.3%),埋线+中药(37.8%),艾灸+中药(38%)。针药结合较单纯的针灸、西药、中药或胃复春治疗更具优势(P<0.05)。结论:针药结合为治疗本病最佳治疗方案,单一疗法中埋线疗效最佳,复合疗法中艾灸+中药疗效最佳,但上述结论仍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予以证实。
- 郭卫中李彩君王坤黄德裕
- 关键词:针药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穴位埋线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