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介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棉花
  • 9篇抗虫
  • 7篇抗虫性
  • 6篇陆地棉
  • 5篇性状
  • 5篇抗病
  • 5篇抗性
  • 5篇枯萎
  • 5篇枯萎病
  • 4篇育种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抗病性
  • 3篇红铃虫
  • 2篇肚倍
  • 2篇杂交
  • 2篇杂种
  • 2篇栽培
  • 2篇配合力

机构

  • 24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4篇郭介华
  • 15篇吴征彬
  • 8篇张金发
  • 5篇刘金兰
  • 4篇孙济中
  • 2篇吕复兵
  • 2篇荣秀兰
  • 2篇雷朝亮
  • 2篇刘海涛
  • 2篇邓建华
  • 2篇薛东
  • 1篇刘国权
  • 1篇王平祥
  • 1篇余四斌
  • 1篇郝大翠
  • 1篇何风华
  • 1篇黎绍惠
  • 1篇王坤波
  • 1篇聂以春
  • 1篇蒋建雄

传媒

  • 7篇棉花学报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棉花
  • 1篇种子
  • 1篇湖北林业科技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技术...

年份

  • 2篇1999
  • 4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6篇199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花的抗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研究被引量:11
1996年
以来源不同的8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的抗红铃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在生产上的一些推广品种抗虫性较差,而一些抗虫品系则有待提高产量。罩笼人工接虫鉴定和田间自然虫源鉴定是抗虫鉴定两种主要方法,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根据二者鉴定结果综合起来对棉花的抗虫性进行评价,则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以种子虫害率作为抗红铃虫鉴定指标最为合适,单(青)铃活虫数只宜作为参考。
吴征彬高勇郭介华
关键词:棉花抗虫性
棉花杂种一代对枯萎病抗性的分析被引量:7
1995年
在发病严重而均匀的田间病圃中,对棉花8个亲本(4抗十4感)和28个F_1代进行了抗枯萎病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抗性与亲本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4个抗病品种的抗性为中棉12>苏棉3号>鄂62-1>鄂抗棉1号,但苏棉3号的抗性传递能力高于中棉12。抗病×感病组合F1抗性为部分显性,发病率、病指和病级偏向抗病亲本,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8.5%,-33.3%和-47.0%。抗×感、高抗×感组合一般为中抗,中抗×感组合一般为感病,抗性低的抗病品种×病指高的感病品种的组合F1也表现感病。抗×抗、抗×高抗、抗×中抗、中抗×高抗组合表现抗或高抗,甚至超双亲。而感×感组合仍表现为感病。发病率、病指和病级三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病级更为客观,试验误差小,遗传变异系数大,易于检测到材料间差异,适宜于开展抗性遗传分析。
张金发吕复兵聂以春郭介华孙济中刘金兰
关键词:陆地棉枯萎病抗病性杂种一代
陆地棉种质系间农艺性状配合力效应分析被引量:11
1994年
以4个优质陆地棉PD种质系和一个丰产的推广品种为母本与4个无蜜腺品系为父本,配制20个F1,分析了24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其与F1的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全部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都显著,表明这些性状受加性基因控制。另外第一果枝处茎粗、总果枝数、每铃种子数、每铃不孕子数、子害率等7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显著,表明这些性状除受加性基因控制外.还有不可忽视的非加性基因的作用。PD3249和光无BR一S一10为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鄂荆1号、斯字棉825为产量配合力高的亲本。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与F1的表型相关均极显著,特殊配合力效应与F1的相关则只有部分性状显著。本文讨论了由一般配合力效应评价组合优劣的问题.
郭介华吴征彬孙济中
关键词:陆地棉配合力
陆地棉12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估计被引量:18
1994年
本文采用世代均值分析方法对4组陆地棉的P1、P2、F1、F2、B1和B26个家系的12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单株铃数、衣分、纤维长度的遗传较复杂,大多数组合除有加性和显性效应外,尚有不可忽视的上位性效应;9个有关早熟和产量性状的遗传较简单,主要是加性遗传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一些组合里也有出现。
郭介华邹礼平
关键词:陆地棉农艺性状基因效应
华棉101的抗虫性鉴定机制及育种技术研究被引量:9
1994年
华棉101是采用杂交育种和抗虫鉴定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该品种高抗棉铃虫,其蕾铃受害率比CK“HG—8”减退26.17%;抗红铃虫,其子害率比对照品种相对下降30%;高抗苗蚜,苗期蚜指比非洲棉E40减退12.9%,7叶恢复期蚜指减退34.6%。华棉101在完全治虫的湖北省区试中产量与CK鄂荆1号相当,在减少2~4次化学治虫的生产试验中比CK增产1~2成。其纤维品质优于鄂荆1号,现已在湖北、河南等省推广种植。
吴征彬孙济中张金发郭介华刘金兰
关键词:棉花抗虫鉴定抗虫机制
棉花抗红铃虫鉴定技术及抗性指标研究被引量:8
1994年
以单铃活虫数和子害率为鉴定指标,对8个陆地棉品种(系)的棉红铃虫尤性进行了一年两地田间自然虫源鉴定和一点的罩笼鉴定。结果表明,以单铃活虫数为鉴定指标对不同材料的抗性进行评价,田间鉴定与网笼鉴定结果不一致,不同地,点田间鉴定结果亦不一致,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而以子害率为鉴定指标,不同试验结果吻合度高,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戎极显著水平。说明以子害率作为鉴定指标,重演性好,较准确可靠;田间自然虫源鉴定简单易行,试验条件与生产实际一致,不影响棉花生长。
吴征彬郭介华张金发何风华
关键词:棉花红铃虫抗性
陆地棉枯萎病抗性的双列杂交分析被引量:8
1994年
在发病严重而均匀的田间病圃中,对4个抗病品种和4个感病品种的8个亲本及其28个F1(无反交)进行抗枯萎病性鉴定。发现亲本的抗性水平与其配合力效应、显性作用大小是基本一致的,以苏棉3号、中棉所12和鄂62—1抗性最高,配合力最好,显性作用最大,是较好的抗病亲本。Hayman—Jinks法分析表明,抗病性为部分显性,以加性效应占优势,显性效应较小,无上位性。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很高,分别为O.91和0.83,至少有一组显性抗病基因控制棉花枯萎病抗性的遗传。
张金发吕复兵郭介华刘金兰孙济中
关键词:陆地棉枯萎病双列杂交配合力
澳洲棉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37
1999年
利用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对斯特提棉(G.sturtianum)、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鲁滨逊氏棉(G.robinsoni)、澳洲棉(G.australe)、比克氏棉(G.bicki)和奈尔逊氏棉(G.nelson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澳洲棉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这6个澳洲棉种中,澳洲棉与鲁滨逊氏棉、南岱华棉与斯特提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发现,鲁宾逊氏棉和比克氏棉是两个较为特殊的棉种。此外。
宋国立崔荣霞王坤波王坤波黎绍惠郭介华张金发
关键词:棉种RAPD分析染色体组
棉花抗虫品种原种生产技术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选择来源不同的8种华棉101种子进行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抗虫性及其他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圃制”方法生产的种子较好地保持了华棉101原种特性,其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原区(联)试结果,而生产示范用种表现较差,尤其是纤维品质和抗虫性变化较大。经“三圃制”
吴征彬蒋建雄郭介华
关键词:棉花抗虫品种原种生产三圃制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以8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配制了6个单交组合和3个复交组合,对杂种的一些重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交种F1代比对照有明显的竞争优势,F2代优势下降,但大多数经济性状在F1与F2代之间存在正相关,F2代优势的衰退程度也因不同的组合而有较大差异,有的组合F2代仍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筛选出能连续利用F1和F2代的高优势组合是完全可能的。杂种增产主要是单株结铃数多。
吴征彬李文忠郭介华张金发
关键词:陆地棉品种间杂交杂种优势棉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