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德智

作品数:35 被引量:172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4篇病毒
  • 9篇博尔纳病病毒
  • 7篇BORNA病...
  • 6篇脑炎
  • 5篇毒性
  • 5篇荧光定量
  • 5篇疱疹
  • 5篇细胞
  • 5篇病毒性
  • 4篇荧光
  • 4篇缺血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病毒性脑炎
  • 3篇带状疱疹
  • 3篇带状疱疹后
  • 3篇带状疱疹后遗
  • 3篇带状疱疹后遗...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神经精神

机构

  • 3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江西医学院第...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湖北省教育厅
  • 1篇重庆市神经病...

作者

  • 35篇邹德智
  • 29篇谢鹏
  • 16篇徐平
  • 9篇左联
  • 6篇魏有东
  • 6篇牟君
  • 4篇李勇
  • 4篇吕发金
  • 3篇陈大伟
  • 3篇吴伟
  • 3篇赵立波
  • 3篇刘庆军
  • 3篇李亚军
  • 2篇周仁兰
  • 2篇李琦
  • 2篇徐平
  • 2篇罗天友
  • 1篇胡泳涛
  • 1篇蒙华庆
  • 1篇孙晓川

传媒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贵州医药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农业银行...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 9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精神病人外周血博尔纳病病毒RNA的检测被引量:6
2003年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一种非分段的、负链、单股的RNA病毒.具有很强的嗜神经性,能感染从鸟到灵长类的广泛动物种类并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博尔纳病(Boma disease,BD).目前我国大陆尚无国人BDV感染的研究报道.我们采用套式(nested)RT-PCR结合荧光定量(FQ)PCR检测精神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DV P24基因片段.
徐平谢鹏邹德智左联
关键词:精神病人外周血博尔纳病病毒RNART-PCR荧光定量
Borna病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被引量:2
2003年
左联邹德智谢鹏
关键词: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
成人脑脊液乳酸含量测定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脑脊液中乳酸含量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行脑脊液乳酸水平监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初次及第2次脑脊液检查,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乳酸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GCS评分低于病毒性脑膜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检查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乳酸与GCS评分存在相关性,第2次检查结核性脑膜炎存在相关性(P<0.05)。第1次脑脊液乳酸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膜炎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第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乳酸含量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初次检查结果,需要及早进行分析,脑脊液中乳酸含量还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邹德智
关键词: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乳酸
中枢神经系统Borna病病毒和疱疹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谢鹏徐平邹德智王运良李亚军赵立波魏有东李平等
近年在世界许多地区相继出现由新发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流行,如1998年马来西亚暴发尼巴病毒(NiV)引起致命性脑炎的流行,2002年北美暴发了最大规模的西尼罗河病毒(WNV)脑炎的流行;2003年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SA...
关键词: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BORNA病病毒疱疹病毒检测试剂盒中药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脑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急性病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与病情有无相关性。方法 Bab/c小鼠颅内接种HSV-1F株建立HSE模型,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g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作为对照,用半定量RT-PCR检测该模型动物脑组织内iNOS mPNA的表达。并予iNOS特异性的抑制刺氨基胍(aminoguanidine,AMG),观察分析对HSE小鼠临床表现及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HSE组小鼠接种后第2天即可检测到iNOS mPNA表达,其后逐渐上升,于10 d达高峰,以观察期内(2周)明显下降,接近基线。HSE小鼠注射AMG后发病率降低,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S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iNOS的表达变化,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关联性,使用iNOS特异性的抑制剂能有效地改善临床表现和疾病进程,提示iNOS表达增加可加重HSE的病理损害,而抑制iNOS可能有助于HsE的治疗。
左联谢鹏赵高年李勇徐平邹德智魏有东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发病机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Borna病病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对照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检测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Borna病病毒的感染率情况,分析Borna病病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01/2005-0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符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遗传学分型诊断标准的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确诊患者,另以30例健康自愿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均取10mL外周枸橼酸二钠抗凝血,采用Ficoll-conray液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RNA,随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A260,A280值,计算RNA浓度。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NA完整性检测,建立Borna病病毒P24阳性定量标准曲线,随机抽取一浓度质粒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采用荧光定量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NA中Borna病病毒P24基因片段。结果:①5个梯度阳性模板定量扩增后均呈典型的S形,起始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相关系数达0.99969,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质粒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因列数据库中调出Borna病病毒的第二开放阅读框(ORFⅡ)区P24序列一致,确定扩增成功。②4份样本电泳后可见28s,18s两条清晰的条带和稍欠清晰的5s条带。A260/A280值分别为1.825,1.946,1.833,1.895,均在1.8以上。RNA浓度分别为0.584,0.872,0.416,0.524mg/L。RNA的提取质量达到聚合酶链反应要求。③电泳条带清晰,反转录及第1轮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成功。④第2轮聚合酶链反应阳性模板扩增荧光呈典型的S形,说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成功,起始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相关系数达0.99以上,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orna病病毒P24基因片段与正常对照者的阳性率均为0%,无差异。结论:本实验不支持Borna病病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赵立波谢鹏牟君杨泽松李亚军邹德智刘庆军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重庆市山羊博尔纳病病毒P24基因的检测被引量:18
2006年
为了解重庆市山羊博尔纳病隐性带毒情况,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DV)的种系来源。采用巢式逆转录酶PCR结合荧光定量PCR(FQ-nRT-PCR)技术对重庆市60只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s)及脑组织中的BDV P24基因片段进行了检测,将阳性产物测序,并与国外BDV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山羊外周血检测阳性率为8.3%(5/60),脑组织检测阳性率为10%(6/60)。该 BDV P24片段核苷酸序列与马源BDV H1766株同源性最高,达96.51%,与标准株Strain V和 He/80同源性为95.35%,并且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相同。表明,重庆市山羊中存在动物源性博尔纳病隐性带毒。该BDV P24核苷酸序列与Strain V和He/80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赵立波谢鹏牟君李亚军张小东邹德智刘庆军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荧光定量PCR山羊
博尔纳病病毒ORFⅠ基因中部片段的检测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中国神经精神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博尔纳病病毒 (BDV)ORFⅠ中部片段的检测 ,了解BDVORFⅠ基因中部片段是否为检测BDV感染敏感的标记物。方法 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RT PCR)同时检测 60例BDV感染阳性或阴性的神经精神病人以及 60例健康献血者的PBMC中BDVORFⅠ (P40 )基因中部片段。结果  4例BDV感染阳性的神经精神病人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 ,感染人体的BDV在病毒ORFⅠ基因片段的中间部分存在着高度的保守性 。
吴伟谢鹏邹德智陈大伟徐平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单个核细胞RT-PCR
Borna病毒性脑炎一例
2003年
邹德智谢鹏徐平吴伟陈大伟左联
关键词:神经综合征致病因子
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评价。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14 d后行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测定相应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观察治疗前后患者CT灌注图像变化、VCTDSA图像结果。结果 60例患者用药前CT灌注成像表现为CBF值下降、CBV值下降、MTT值延长、TTP值延长。用药14 d后,对照组CT灌注成像表现为CBF、CBV值升高,TTP、MTT值缩短。而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VCTDSA可见51例患者相应责任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9例患者未检出相应责任血管狭窄。用药14 d后,VCTDSA可见36例患者相应责任血管区侧支循环增加,其中对照组10例,治疗组26例。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的药物。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临床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魏有东吕发金李琦邹德智谢鹏
关键词:CT灌注成像依达拉奉脑梗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