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芳宁

作品数:1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金融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小说
  • 4篇新编
  • 4篇母题
  • 4篇故事
  • 4篇故事新编
  • 4篇《故事新编》
  • 4篇70后
  • 3篇诗心
  • 1篇代文
  • 1篇道观
  • 1篇中国历史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沙洲
  • 1篇山水
  • 1篇生活在别处
  • 1篇疏证
  • 1篇说文
  • 1篇说文解字
  • 1篇逃离

机构

  • 8篇河北金融学院
  • 6篇河北大学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邓芳宁
  • 1篇时永乐
  • 1篇田建民
  • 1篇刘淑玲

传媒

  • 2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社会福利
  • 1篇南方文坛
  • 1篇邢台学院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扬子江(评论...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中国历史哲学的意义链——评赵汀阳《历史·山水·渔樵》
2020年
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已故的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指出:"现在我们处于一种不协调的状态,一方面我们已经被抛入高度全球化状态,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改变,但是另一方面,全球化意识(更不用说世界主义意识)仍然处于诞生的阵痛期。
邓芳宁邓芳宁
关键词:福利体制
论“还乡”母题在“70后”小说中的嬗变
2021年
"还乡"母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归宁安居""报本追源""衣锦还乡"和"功成身退"四种叙事模式,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体现为"弃旧图新"和"文化寻根"两种叙事模式,在"70后"小说中则衍生出"赎罪之旅""隐秘恋歌"和"归来‘志异’"三种变体形式。对文学母题形态嬗变的梳理,有助于研究者对"70后"小说的成败得失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邓芳宁
关键词:嬗变
诗心铸史
论文试图在经、史、子、集的视野中解读《故事新编》。第一章在历史哲学的层面,讨论作为《故事新编》文本的“结构性因素”的“油滑”,认为“油滑”不仅是鲁迅用以应对历史复杂性以及实施文化抵抗的重要工具,而且以一种隐而不彰的对比,...
邓芳宁
关键词:《故事新编》
诗心铸史
论文试图在经、史、子、集的视野中解读《故事新编》。第一章在历史哲学的层面,讨论作为《故事新编》文本的“结构性因素”的“油滑”,认为“油滑”不仅是鲁迅用以应对历史复杂性以及实施文化抵抗的重要工具,而且以一种隐而不彰的对比,...
邓芳宁
关键词:《故事新编》
文献传递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钱理群《论志愿者文化》读札
2019年
'退而不休'的钱理群先生自2002年离开北大讲坛,穷十数年的时间与精力,重建自己与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农村的血肉联系,于是便有了这本《论志愿者文化》的新著,以及五卷本的'志愿者文化丛书'。与此前的论著相类,《论志愿者文化》延续了钱理群一以贯之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与钱氏述学文章有所不同的是.
邓芳宁
关键词:晏阳初鲁迅作品乡村建设运动
一种文化抵抗的方式——鲁迅小说《理水》再解读被引量:1
2015年
鲁迅小说《理水》对于"禹是一条虫"论调的驳斥,并非出于意气之争,而是在日本侵华背景下的一种文化抵抗,是对日本东京学派汉学家借学术研究之名抹杀中国上古史,为日本侵华行为张本的文化侵略行径的回应。
邓芳宁
关键词:《理水》文化抵抗
诗心铸史——鲁迅《故事新编》研究
论文试图在经、史、子、集的视野中解读《故事新编》。第一章在历史哲学的层面,讨论作为《故事新编》文本的“结构性因素”的“油滑”,认为“油滑”不仅是鲁迅用以应对历史复杂性以及实施文化抵抗的重要工具,而且以一种隐而不彰的对比,...
邓芳宁
关键词:《故事新编》经学思想
文献传递
“生活在别处”——论70后小说的“逃离”母题被引量:4
2018年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艾丽丝·门罗那种令人心向往之的逃离,存在于每个人的意念之中。——舍伍德·安德森。兰波一句“生活在别处”a激动了多少不安分的心灵: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的运动中,这句诗被作为标语刷在墙上;米兰·昆德拉把它作为一部小说的题目;美国“迷惘的一代”年轻作家们为积累素材,一度长时间旅居巴黎,过着“别处的生活”,以求写出堪与欧洲文学经典相媲美的作品;凯鲁亚克等“垮掉的一代”作家耽溺于“在路上”的生活、写作状态,未始没有这句充满魔力的诗的影响在内。
邓芳宁
关键词:小说母题
鲁迅与女性主义的契合与分殊被引量:3
2010年
鲁迅杂文的部分篇什或驳斥"厌女文化",为女性辩诬和正名,或揭示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规训"机制,呈现出与当代女性主义立场一定程度的契合;而鲁迅小说中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承载负面意义的女性形象则渗透着父权文化的评判标准,提示着鲁迅小说与女性主义立场的分殊和在审美方面的缺失。
刘淑玲邓芳宁
关键词:女性主义规训
鲁迅《故事新编》之“天道观”探微——以《补天》《采薇》为例
2014年
鲁迅《故事新编》写到的"天"兼具物质的天与人格神的意涵,小说《补天》《采薇》中的征伐、劫掠、杀戮无不在"天"的名义下进行,鲁迅对这种"名"与"实"分裂的揭示,也包蕴了他对先秦以降"天道观"的省察和反思。
邓芳宁田建民
关键词:《故事新编》天道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