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服装
  • 3篇服饰
  • 2篇彝族
  • 2篇号型
  • 2篇服色
  • 2篇服饰制度
  • 2篇服装号型
  • 1篇雕塑
  • 1篇胸衣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解读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含义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变迁
  • 1篇审美内涵
  • 1篇审美文化
  • 1篇实践教学
  • 1篇体型
  • 1篇体型分类

机构

  • 10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11篇赵静
  • 2篇张兴华
  • 1篇华梅
  • 1篇张俊丽
  • 1篇罗雨
  • 1篇孙辉

传媒

  • 1篇流行色
  • 1篇艺术科技
  • 1篇针织工业
  • 1篇服装设计师
  • 1篇黑河学刊
  • 1篇艺术教育
  • 1篇化纤与纺织技...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现代装饰(理...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服装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2013年
实践教学是服装配饰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应用型学科之一,培养的学生能否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是我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服装配饰设计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张俊丽赵静
关键词:实践教学
色彩在东方服饰标示体系中的作用分析
2014年
标示是东方服饰最重要的视觉形态功能之一,在维持传统社会等级架构和正常运转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东方服饰的诸多标示手段中,色彩与图案、符号等相比具有高度可辨识性和直观性,因此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标示手段之一,并在体系内纵向标示和体系内横向标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研究东方服饰设计美学的重要切入点。
华梅赵静孙辉
女子花滑服装的审美变迁
2024年
从设计美学角度对西方女子花样滑冰服装的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并从审美文化角度对各个时代花滑服装的服饰特征总结阐述。主要结论:女子花滑服装形式上回归本体,表现在服装款式的简化和对运动员本体的欣赏。在服装美学上服装语言螺旋式上升,从穿着机能性上改变花滑服的长度;从欣赏角度形成了从服装美感到人体美感以及现在二者结合后形成的现当代多元美学的更替;从裁判对艺术表现力得分评定方面回归装饰与功能性平衡局面。
赵静李亚曼
关键词:女性花样滑冰审美内涵
从清初《服色肩舆永例》看清代服制对汉族纹饰的继承和发展
2011年
清代《钦定服色肩舆永例》是由顺治帝在1652年钦定并颁行天下的服饰车舆制度。其中相关条列涉及到对于汉族传统服制中补服制度的继承和发扬,可以说是满族服装形式与汉族服饰纹样的融合。对于一个极为重视本民族习性以及服饰传统的民族而言,"润色章身,即取其文"这种融合有一定的政治含义,用以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以巩固自身的政权。
赵静
关键词:服制车舆政治含义
清代《钦定服色肩舆永例》略考被引量:1
2011年
清代《钦定服色肩舆永例》是由顺治帝在1652年钦定并颁行天下的服饰车舆制度,属于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范畴。通过对《钦定服色肩舆永例》的梳理研究,体现出清代初期服饰制度中森严有序的等第差别,充分反映了清代服饰规定中带有深刻政治烙印的"辨等次、昭名分"的服饰特征。同时,也确定了清代服装制度的基本内容,成为清代舆服制度勘定的蓝本和理论依据,具有很实际的历史价值。
赵静
青铜雕塑“马踏飞燕”的艺术解读被引量:3
2019年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铜雕作品,其既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也是汉代青铜铸造业的成果展示。文章对“马踏飞燕”的造型进行分析,分析了汉代艺术创作的写实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风格,并对其亦虚亦实的艺术品位进行探讨。
李小虎赵静
关键词: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谐美
从古代胸衣看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
本文从古代胸衣的视角点出发,在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原则上,首先通过探讨胸衣的源起及其所反映的审美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对导致中西古代胸衣差异的三大文化根源进行分析论证,挖掘和显现中西方审美文化各自的思想根源、形式特征、情感表达等...
赵静
关键词:审美文化中西方
文献传递
西南彝族男性服装体型分类研究
2024年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西南三地,年龄在18~46岁的505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服装号型男子》(GB/T 1335.1—2008)中体型分类范围进行比较,对该地区彝族男性的体型特征重新分类,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服装人体数据,对中国男性服装标准号型数据库进行了补充和细化。
赵静朱弘弟韩旭柔张兴华
关键词:体型服装号型
中国西南彝族男性体型分类及胸腰覆盖率研究
2024年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3个地区年龄在18~80岁的930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GB/T 1335.1—2008《服装号型男子》中体型分类范围进行比较,对该地区彝族男性的体型特征重新分类,并计算出3个地区彝族男性不同体型胸腰覆盖率。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服装人体数据,对中国男性服装标准号型数据库进行了补充和细化,为服装企业和产品研发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赵静朱弘弟韩旭柔张兴华
关键词:体型分类服装号型
《清史稿·舆服志》研究综述
2011年
《清史稿·舆服志》包括舆服一、舆服二、舆服三、舆服四卤薄附,详细记录着清代的车驾制度、服饰制度、印章制度及礼仪制度。通过拓展式思维,从政治、礼仪、宗教、文化、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发掘,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清代服饰的外延与内涵,从而增加认识,使服饰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赵静
关键词:服饰制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