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抗新生血管药物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抗新生血管药物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联合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7 d眼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率(96.7%)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基础上联合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赵晓华 李龙关键词:视网膜病变 泪道逆植球头硅胶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不同时期的疗效观察 王宇冉 靳忠良 赵晓华 侯习武 柴灿多焦点人工晶体脱位一例 患者男,51岁,军人出身.2年前因左眼白内障在外院行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左眼远视力:0.8.1月前病人诉视物模糊,来我院就诊,裂隙灯检查左眼人工晶体脱位,有一襻脱入玻璃体腔内,另一襻仍在原位.遂收入院治疗,病人诉高... 赵晓华有晶状体眼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的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两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2011年行Artisan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ris-claw 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和后房... 谭楠 郑广瑛 陈刚 袁超峰 赵晓华关键词:高度近视 有晶状体眼 后房 观察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50例(88眼),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术后视力上升超过0.4共28眼(31.8%)、视力上升0.1-0.4共49眼(55.7%)、视力上升〈0.1共11眼(12.5%)。术后屈光度偏差值〈±0.50 D 65眼(74.0%)、〈±1.0 D 23眼(26.0%)。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效果显著。 赵晓华关键词: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眼内炎的病因和临床治疗分析 赵晓华25G玻璃体腔灌注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腔灌注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9/2014-09于我院诊治的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48例50眼,对其行预置25G玻璃体腔灌注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后不适、巩膜穿刺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手术前相比,患者白内障手术后90d最佳矫正视力≤0.1的眼数较少,最佳矫正视力0.3~0.5、〉0.5、〉0.3的眼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眼因为原有眼底病变复发引起玻璃体积血,视力较术前下降。术前、术后1、7d,6mo平均眼压分别为14.67±0.62、14.75±0.56、14.86±0.58、14.88±0.59mmH g。眼压在患者白内障手术前与术后1、7d,6mo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明显眼部不适及严重并发症。结论:25G玻璃体腔灌注应用于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对维持眼压、稳定前房及减少并发症有益处。 赵晓华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双泪小管鼻泪管插硅胶管联合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观察双泪小管-鼻泪管插硅胶管联合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寻求治疗泪小管断裂更合理的方法。方法收集26例(26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其中下泪小管断裂22例,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4例,所有患者采用双泪小管-鼻泪管插硅胶管术,以硅胶管作支撑,进行泪小管断端显微吻合。术后常规抗炎治疗,术后7d拆线,2个月时拔管。结果26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哆开,再次吻合后创面愈合良好。术后2个月拔管时,无溢泪、泪小点裂伤、眼睑畸形、硅胶管脱落发生。随访5~18个月,全部患者泪小点复位良好,泪道冲洗通畅,23例患者无溢泪,治愈率为88.5%;3例患者有溢泪,好转率为11.5%。结论双泪小管-鼻泪管插硅胶管联合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理想方法。 王宇冉 王梦华 侯习武 雷方 赵晓华关键词: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溢泪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浅前房发生情况、眼压、1年后功能性滤泡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浅前房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81%);治疗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眼压低于对照组,且低于21mmHg;治疗组1年后功能性滤泡形成率(90.70%)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P〈0.05)。结论在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显著,适合普及使用。 赵晓华关键词:青光眼 显微外科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与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碎核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118例(130眼)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65眼)。A组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治疗,B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碎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前房深度分级、前后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前房深度分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眼压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间前房深度分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视力、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B组为2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与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碎核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前者在改善前房深度分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赵晓华关键词:青光眼 硬核白内障 手术方法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