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彪

作品数:27 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8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城市
  • 5篇行政区
  • 5篇行政区划
  • 5篇政区
  • 3篇旅游
  • 3篇空间结构
  • 2篇调度
  • 2篇区位
  • 2篇自回归模型
  • 2篇经济联系
  • 2篇空间自相关
  • 2篇环渤海
  • 2篇基于GIS
  • 2篇交通灯
  • 2篇分工
  • 2篇产业分工
  • 2篇城市经济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缘

机构

  • 17篇华东师范大学
  • 13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商学院

作者

  • 26篇赵彪
  • 7篇王利
  • 5篇韩增林
  • 5篇赵东霞
  • 3篇周成
  • 2篇王兆兰
  • 2篇李会
  • 1篇何积丰
  • 1篇陈铭松
  • 1篇孙海英
  • 1篇陈小红
  • 1篇杜德慧
  • 1篇江海旭
  • 1篇刘静
  • 1篇罗娟
  • 1篇任启龙
  • 1篇叶超
  • 1篇陈丽霞
  • 1篇金川
  • 1篇高鹏

传媒

  • 5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经济地理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人口与发展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变异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等方法,以东北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了2007—201 2年间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差异程度和集聚程度。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北部地区为哈尔滨-长春核心,以交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南部为沈阳-大连核心,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内空间集聚程度差异较大,金融业集聚程度较小,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集聚程度较大,其他产业集聚程度适中;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中心城市服务型经济发展不成熟。
赵东霞赵彪周成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成都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演进与城市发展被引量:11
2018年
梳理了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发展历程,基于Arc GIS平台对成都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设施发展方面,基本遵循萌芽期重点发展图书馆,民国期大量建设文化馆(民众教育馆),建国初期建设图书馆和文化馆(宫),改革开放以来加速发展博物馆;在空间结构方面,"一主一轴多组团"特征明显,"一主"是天府广场文化中心,"一轴"是都江堰市—郫都区—天府广场—龙泉驿区—简阳市文化发展轴,"多组团"指都江堰、新津、温江等文化组团;在影响因素方面,可分为资源主导型和行政主导型设施,受历史文脉、商业街区、行政中心等影响较大。
陈丽霞赵彪
关键词: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中心
基于MCE的沈阳市沈北新区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区域发展方向适宜性评价是科学进行产业布局、编制区域规划的基本前提[1]。在区域规划中,产业发展布局问题主要集中于产业功能分区和区域发展方向选择两个方面。沈北新区是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沈阳市北部重要的城市空间拓展区...
赵彪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大同佛都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大同旅游资源丰富,多为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的佛教旅游资源。针对当前大同存在城市形象模糊、旅游品牌不鲜明等问题,研究大同佛都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同文化特色在北魏辽金,精华在佛教,重点在古都,因此大同可定位于"魏辽佛教文化旅游之都",以云冈石窟为主体,构筑平城文化体系,以古都为载体,打造大同佛都旅游胜境。
赵彪江海旭
关键词:旅游文化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级市设置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核密度分析、网格维数和热点分析法等方法,以我国新增县级市为研究对象,选择1985年、1991年、1997年和2017年4个时间截面,探讨了其时空演变的多维特征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我国县级市在时间演化上历经了探索起步、稳步增长、快速提升和缓慢发展四个阶段,总结了县级市设置的六种主要模式。(2)在结构特征上,县级市设置呈现出由均衡分布趋向集中分布的发展态势,具有分形特征明显和分形结构较为复杂的特征。(3)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县级市设置的集聚程度先上升后下降,由均衡分布向东、中部地区集聚再向西部地区侧重转变。(4)在热点区分布上,冷热点区迁移特征显著,其中热点区发展路径为"内陆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5)在影响因素方面,城市化和政策导向是县级市设置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田娜赵彪
关键词:行政区划县级市驱动力
近年来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变动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标准差椭圆模型、重心模型和地理偏离指数等方法,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研究单元,定量分析了1985-2015年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的空间变动状况,进而分析县级政区演化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三十年间,县级政区变动经历了均衡设置阶段、县级市主导阶段和市辖区主导阶段;市辖区的变动轨迹呈现出"沿海"-"沿江"-"沿大城市群"变动的特征,县级市为"东中部"-"西部、沿边"的变动特征;新增的县级市和市辖区分布日益分散,向北和向西偏移的趋势明显;市辖区和县级市设置的变动方向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市辖区设置多为地理中心偏向,县级市设置多为省会偏向;最后,提出了县级政区的优化思路。
赵彪周成周成
关键词:行政区划行政中心
东北地区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以东北地区37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市辖区建成区面积表征城市用地规模,结合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分析近20 a来东北地区城市用地规模扩张的整体趋势,通过计算城市用地扩张幅度指数(UEI)来分析不同规模和不同城市之间的城市用地扩张差异程度。结果表明,城市用地规模总体均衡度下降,差距在不断扩大,城市体系简单;城市用地扩张速度呈现"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大城市"的特点,城市间用地扩张差异较大,且城市建成区的外延扩张、粗放利用状况较严重。地形条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交通建设和政府政策是影响东北地区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因子。
李会王利任启龙赵彪
关键词:城市用地扩张位序-规模法则
基于空间场能的江苏省行政区划变迁与优化策略被引量:10
2016年
基于城市能级指数、空间场能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了1993—2013年江苏省的行政区划变迁。结果表明:1993—2013年,城市总量持续减少,地级市有所增加,县级市数量先增后减,县的数量则呈逐年减少的态势,市辖区数量则逐年递增;1993—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撤县设区为主,2003—2013年间,行政区划调整以撤市设区为主;江苏省城市空间场能变化较大,经历了前期的"极核化"和后期的"分散化"两个阶段;江苏省行政区划问题突出集中在南京—镇江(句容)、常州—镇江(丹阳)、常州—无锡(宜兴)、泰州—扬州区域。
赵彪庄汝龙王世晨
关键词:行政区划城市能级
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58
2016年
正确认识与解决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协调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基础上,运用加权TOPSIS对各省三大子系统及综合发展排序予以评价;其次,借鉴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指数的省际差异;最后,引入空间自相关法对各子系统排序值及耦合协调度在我国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与旅游两大系统发展排序值的省际分布具有相似性,经济-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在我国呈沿海地区>西部内陆>中西部省区,经济、旅游系统与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属显著集聚分布,而生态环境与经济、旅游系统间不存在显著空间关联与发展冲突。
周成金川赵彪张峰
关键词:省际差异空间自相关
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被引量:18
2015年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合理的产业分工对于实现规模经济和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产业体系均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运用区位商指数、中心性指数和引力模型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从地级市的视角测度了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发展的地域分工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为制造业—服务业主导,西部地区为农林牧渔业主导,中部地区为采矿业和矿业—制造业混合带;从城市节点差异性来看,环渤海地区以矿业—制造业型城市、制造业型城市为主,地区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程度较差;从产业空间结构来看,分出了七大产业地域功能区,各功能区发展动力差异较大,并总结了"一圈、双核、三带"的空间结构特征。最后对环渤海地区产业优化布局提出了相关建议。
赵东霞韩增林王利赵彪
关键词:产业分工环渤海空间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