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强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磁共振
  • 2篇信号
  • 2篇压缩骨折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压缩
  • 2篇椎体压缩骨折
  • 2篇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椎体
  • 2篇核磁
  • 2篇核磁共振
  • 1篇单节段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胰腺

机构

  • 7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川北医学院
  • 1篇遂宁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赵强
  • 4篇何江涛
  • 2篇张小明
  • 1篇王字兴
  • 1篇李贤富
  • 1篇曾南林
  • 1篇赵强
  • 1篇陈宝杰
  • 1篇陈骞

传媒

  • 3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核素骨显像在识别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黑线信号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识别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黑色线性信号中的价值与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我院48例OVCF患者X片、QCT、MRI和核素骨显像病例资料。根据MRI上信号不同表现分为黑色线性信号组(A组20例)和非黑色线性信号组(B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MRI黑色线性信号和核素骨显像浓聚形态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共涉及新鲜和陈旧性骨折椎体共56个,其中MRI诊断出新鲜骨折椎体43个,骨显像诊断出45个,结合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最终确认责任椎体42个,对MRI和骨显像诊断结果采取Kappa检验(Kappa>0.75),表明两者诊断一致性较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核素骨显像上造影剂汇聚形态及浓度与MRI上黑色线性信号的表现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骨显像与MRI在诊断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上具有高度一致性。MRI黑色线信号的作为一种可以早期预测OVC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骨显像在发现伴MRI黑色线性信号表现的OVCF患者时未见明显特异性。
杨洋冯俊飞周青松赵强刘凯鑫何江涛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核磁共振核素骨显像
宫颈癌内外照射后放射性直肠损伤临床预测模型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内外照射放疗不同剂量叠加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建立宫颈癌放疗后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RLRI)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采用外照射+近距离治疗方式,内外照射剂量评估采用内、外照射生物等效剂量(EQD2)参数直接叠加和内外照射三维计划图像形变配准(DIR)剂量叠加,分析两种剂量评估方式剂量学差异。RLRI分级标准采用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标准。运用两种剂量评估方式构建RLRI的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以评估不同剂量评估方式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多次近距离治疗剂量叠加的EQD2参数较DIR剂量叠加高危临床靶区D95%和D90%分别高2.18和2.92 Gy,直肠D_(2 cm)3、D_(1 cm)3、D_(0.1 cm)3分别高1.74、2.28、2.26 Gy(t=3.82、5.21、4.58、5.17、2.05,P<0.05)。外照射与近距离治疗,直肠D_(2 cm)3、D_(1 cm)3、D_(0.1 cm)3的EQD2参数直接叠加比DIR剂量叠加高6.22、7.61、9.56 Gy(t=9.40、10.59、7.87,P<0.001)。联合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最佳预测阈值的灵敏度为0.850,特异度为0.66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拟合优度较好(P>0.05)。传统预测指标DIR剂量叠加的预测模型:直肠D_(2 cm)3、D_(1 cm)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763,最佳预测阈值的灵敏度分别为0.850、0.750,特异度分别为0.679、0.717。结论内外照射EQD2参数直接叠加与三维计划图进行DIR剂量叠加评估剂量参数有剂量学差异。DIR剂量叠加直肠D_(2 cm)3、D_(1 cm)3与联合预测模型预测RLRI的价值较高,但联合预测模型预测RLRI计算复杂,建议临床上通过DIR剂量叠加直肠D_(2 cm)3、D_(1 cm)3预测RLRI。
陈宝杰陈宝杰余远航赵强赵强赵强李贤富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性直肠损伤
MRI STIR黑线信号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PKP术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术前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出现是否影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在我院住院并接受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片、QCT、MRI检查。根据MRI STIR上信号的不同表现分为两组:黑色线性信号组(A组)和非黑色线性信号组(B组),其中A组32例,B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前后VAS、ODI评分、Cobb角变化以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共发现新鲜骨折椎体85例,结合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最终确认责任椎体85例。首先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似,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揭示A组手术疗效较B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Cobb角的改变上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RI STIR黑色线信号的出现预示着需要手术的干预,但PKP术对伴黑线信号表现的OVCF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不佳。
杨洋冯俊飞周青松赵强刘凯鑫何江涛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核磁共振
β-蜕皮甾酮对高糖诱导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β-蜕皮甾酮对高糖诱导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成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5.5 mmol·L-1葡萄糖)、模型组(25 mmol·L-1葡萄糖)、低、中、高剂量实验组(1,5,25μmol·L-1β-蜕皮甾酮+25 mmol·L-1葡萄糖)、p38 MAPK激活组(10μmol·L-1 anisomycin+25μmol·L-1β-蜕皮甾酮+25 mmol·L-1葡萄糖)、阴性对照组(与anisomycin等量的PBS+25μmol·L-1β-蜕皮甾酮+25 mmol·L-1葡萄糖)。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un相关基因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和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阴性对照组、p38 MAPK激活组大鼠成骨细胞活性分别为(102.41±5.34)%,(68.57±5.25)%,(75.36±7.06)%,(79.13±8.24)%,(83.20±8.89)%,(83.17±8.93)%,(71.11±6.1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3±0.56)%,(18.57±1.96)%,(13.08±1.34)%,(10.30±0.95)%,(8.25±1.08)%,(8.36±1.12)%,(16.48±1.56)%;RunX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1±0.07,0.31±0.04,0.45±0.06,0.55±0.04,0.61±0.08,0.63±0.07,0.41±0.05;ALP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5±0.08,0.38±0.05,0.49±0.07,0.59±0.05,0.65±0.08,0.68±0.07,0.44±0.06;OC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9±0.05,0.28±0.03,0.34±0.05,0.47±0.04,0.45±0.05,0.46±0.05,0.31±0.04;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2±0.04,0.84±0.09,0.59±0.06,0.41±0.04,0.32±0.04,0.32±0.07,0.74±0.07;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p38 MAPK激活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β-蜕皮甾酮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凋亡。
赵强赵强王字兴
关键词:成骨细胞分化
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K线倾斜角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K线倾斜角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因颈椎病行ACDF的患者38例。测量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T1倾斜角(T1s)、C 2-C 7 Cobb角、C 2-C 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 2-C 7 SVA)和K线倾斜角。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评价临床预后。分析矢状位参数之间以及与ND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在ACDF术后矢状位参数中,K线倾斜角与C 2-C 7 SVA(r=0.405,P=0.000)、T1倾斜角(r=0.723,P=0.000)呈正相关;C 2-C 7 Cobb角与C 2-C 7 SVA(r=-0.216,P=0.041)和T1倾斜角(r=-0.220,P=0.037)呈负相关;C 2-C 7 SVA与T1倾斜角呈正相关(r=0.211,P=0.045)。术前与术后K线倾斜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颈椎矢状位参数与ND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中,术前NDI评分与术前C 2-C 7 SVA(r=0.517,P=0.000)、K线倾斜角(r=0.482,P=0.000)呈正相关;随访NDI评分与术后T1倾斜角(r=0.253,P=0.016)、C 2-C 7 SVA(r=0.316,P=0.002)、K线倾斜角(r=0.480,P=0.000)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当随访K线倾斜角>19.18°时,随访NDI评分>25(R 2=0.230,P=0.000)。结论K线倾斜角是评价颈椎矢状面平衡、预测单节段ACDF临床预后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当K线倾斜角>19.18°时,患者的临床预后可能较差。
周青松陈骞冯俊飞杨洋刘凯鑫冉汉清赵强何江涛
儿童多发脑脓肿伴出血一例
2013年
患者男,7岁。2012年11月23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胀痛)并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自行服用相关止痛药(不详),略有好转。次日患儿头痛、呕吐加重,当地医院CT:
赵强张小明
关键词:出血儿童胃内容物止痛药头痛呕吐
3.0 T MRI对正常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3.0 T MR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LAVA)增强MRA对正常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程度、显示率。材料与方法对35例无胰腺疾病者行LAVA MR动态增强,经过后处理,得到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各胰腺直接供血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前、后动脉;胰大动脉;胰横动脉;胰背动脉;胰尾动脉)共8支的显示情况,统计其显示率。结果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显示率为94.3%,显示程度平均分值为2.03±0.53;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显示率为54.2%,显示程度平均分值为1.21±0.42;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显示率为40.0%,显示程度平均分值为1.07±0.27;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显示率为51.4%,显示程度平均分值为1.11±0.32;胰背动脉显示率为51.4%,显示程度平均分值为1.79±0.51;胰大动脉显示率为68.6%,显示程度平均分值为1.17±0.38;胰横动脉显示率为48.6%,显示程度平均分值为1.18±0.39;胰尾动脉显示率为40.0%,显示程度平均分值为1.14±0.36。结论 3.0 T MR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LAVA)增强MRA能满意显示正常胰腺直接供血动脉。
赵强张小明曾南林
关键词:胰腺动脉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