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喆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蝇科
  • 6篇寄蝇
  • 6篇寄蝇科
  • 4篇双翅目
  • 3篇区系
  • 3篇昆虫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基因
  • 2篇分子系统
  • 2篇保护区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分布
  • 1篇亚科
  • 1篇英文
  • 1篇中国新纪录
  • 1篇生物地理
  • 1篇适应性进化
  • 1篇特提斯
  • 1篇特提斯海

机构

  • 7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沈阳职业技术...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赵喆
  • 6篇张春田
  • 3篇王诗迪
  • 2篇王强
  • 1篇付超
  • 1篇葛振萍
  • 1篇侯仲娥
  • 1篇侯鹏
  • 1篇智妍
  • 1篇李枢强
  • 1篇刘家宇
  • 1篇周媛烨
  • 1篇李新
  • 1篇林海

传媒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常用核基因序列在双翅目昆虫系统学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双翅目昆虫分为长角亚目和短角亚目,前者主要类群包括蚊、蠓、蛉和蚋,后者主要类群为虻类和蝇类。国内外学者对双翅目昆虫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均较多。本文整理总结了几种主要核基因在双翅目昆虫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资料,结果显示:双翅目的单系性得到了众多形态学、生物学和分子数据的支持,多数系统发育研究认为传统的长角亚目为并系,短角亚目是一个单系,其主要类群舞虻下目、环裂类、有缝组和有瓣蝇类均为单系,但非环裂类、无缝组为并系,无瓣类可能为并系;基本搞清了有重要医学意义和与环境关系密切的类群,特别是有瓣蝇类各科类群分类系统的进化关系;双翅目昆虫发生辐射进化的三个分支节点时间即:低等双翅目(蚊类)2.2亿年、低等短角亚目(虻类)1.8亿年、有缝组(蝇类)6500万年;大量双翅目昆虫自然生命史历经吸血性、植食性和寄生性,有2.6亿年以上的演化历程。从相关核基因研究中总结出:18SrRNA、28SrRNA和CAD基因能很好的解决高级阶元从目到属的系统发育问题;EF-1ɑ基因和White基因更适合从科到属水平的分类阶元;ITS基因一般应用在从属到种水平的低级分类阶元,并被广泛应用到双翅目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
王诗迪赵喆张春田
关键词:核基因双翅目分子标记分子系统学
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新种和新纪录(昆虫纲,双翅目)(英文)被引量:5
2011年
系统地整理、分类和鉴定了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1500余号寄蝇科标本,其中发现并记述了3新种:祝氏喙寄蝇Mycteromyiella zhui,狭额毛瓣寄蝇Nemoraea angustifrons,桓仁突颜寄蝇Phasia huanrenensis;并报告3中国新纪录属(Mycteromyiella,寻寄蝇属Eliozeta、蛛寄蝇属Dicarca),8个中国新纪录种(三鬃菲寄蝇Phebellia triseta、毛菲寄蝇P.villica、加藤芙蕊寄蝇Phryno katoi、阿格筒腹寄蝇Cylindromyia agnieszkae、明寻寄蝇Eliozeta pellucens、高野短须寄蝇Linnaemya(Ophina)takanoi、敏阳寄蝇Panzeria laevigata、河蛛寄蝇Dicarca fluviatilis)。模式标本和其它标本均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祝氏喙寄蝇,新种Mycteromyiella zhuisp.nov.(图1~7)本种外形近似于分布日本九州的缘喙寄蝇M.marginalis Shima,但区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为:额较窄,后面观肛尾叶较长,端部窄而尖,侧尾叶端部钝圆,明显宽于前种。正模♂,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06-24~25,张春田采。副模15♂♂,采集地点和时间同正模,张春田和赵哲采。词源:新种名以辽宁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祝业平科长姓氏命名,纪念他30多年来为辽宁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狭额毛瓣寄蝇,新种Nemoraea angustifronssp.nov.(图8~14)本种外形近似于高野毛瓣寄蝇N.takanoi(Baranov),但其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是体较小,单眼鬃细长且明显,雌、雄腹部第3背板均具4根中缘鬃和2~4对不规则的心鬃,雌性足均红黄色。正模♂,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07-11,杨正卿采。副模:1♂,采集地点同正模,2006-06-01,冯立勇采;2♀♀,2009-06-25,赵哲和王强采。词源:新种名字来源于其外形特点具较窄的"angust"额"frons"。桓仁突颜寄蝇,新种Phasia huanrenensis sp.nov.(图15~21)本种外形近似于须突颜寄蝇群P.barbifrons-group中的罗氏突颜寄蝇P.rohdendorfi(D
张春田赵喆王强
关键词:双翅目寄蝇科
特提斯海变迁对全球动物分布的影响
2021年
特提斯海是曾存在于冈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之间的古海洋.特提斯海在其近2亿年的演化历程中,经历了扩张、分裂、收缩直至消亡.本文回顾了特提斯海区域不同动物类群的多样性研究,系统总结了特提斯海演化和变迁对全球动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特提斯海演化通过改变栖息地之间的物理联系,决定了动物的扩散和隔离,进而直接影响了现今全球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和组成;特提斯海的海陆变迁通过改变区域地理和生态环境,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淡水生境的出现、中亚地区的干旱化、地中海盐度危机的发生,以及新的洞穴和湖泊生境的形成等,间接影响了特提斯海区域内动物的起源、扩散、分化、存留和灭绝.本文强调了特提斯海的演化和变迁是全球动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并揭示了特提斯海区域现今动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与地质构造运动之间的潜在联系.
李枢强赵喆侯仲娥
关键词:古地中海生物地理适应性进化灭绝
基于28S rRNA基因序列的中国寄蝇亚科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双翅目:寄蝇科)被引量:2
2016年
本研究基于中国地区双翅目寄蝇科寄蝇亚科5族10属17种昆虫的28S r RNA基因序列,分别利用PAUP4.0b和MEGA5.05软件的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小进化法(ME),选取追寄蝇亚科的黄足突额寄蝇Biomeigenia flava和麻蝇科的红尾拉麻蝇Ravinia striata为外群,重建寄蝇亚科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测得的696 bp寄蝇亚科核苷酸片段,包括127个变异位点和52个简约信息位点;不同方法得到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部分解决了基于形态学定义的该亚科内族间、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1)支持寄蝇亚科、寄蝇族分别为一个单系群;(2)支持形态分类的将诺寄蝇属Nowickia Wachtl并入寄蝇属Tachina Meigen并作为后者的一个亚属的结论;(3)同时支持将短须寄蝇族Linnaemyini并入埃内寄蝇族Ernestiini。
智妍李新刘家宇葛振萍赵喆张春田
关键词:寄蝇亚科双翅目RRNA基因
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调查被引量:7
2010年
报告我国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寄蝇科昆虫4亚科17族51属67种,其中发现4个中国新纪录属:娇寄蝇属Hebia Robineau-Desvoidy,弓寄蝇属Arcona Richter,强腹寄蝇属Strongygaster Macquart,旁寄蝇属Parhamaxia Mesnil;7个中国新纪录种:湿蓖寄蝇Billaea irrorata(Meigen)、狭额喙寄蝇Stomina angustifrons Kugler、黄娇寄蝇Hebia flavipes R.-D.、均伪膝芒寄蝇Pseudogonia parisiaca(R.-D.)、阿穆尔弓寄蝇Arcona amuricola Richter、球强腹寄蝇Strongygaster globula(Meigen)、心鬃旁寄蝇Parhamaxia discalis(Mesnil);34个河北新纪录种,13个中国特有种,并初步研究了小五台山寄蝇区系及生态习性。
张春田周媛烨付超赵喆
关键词:中国新纪录区系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区系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调查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种类及区系特征。方法采用形态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原理与方法。结果所采集蝇类经分类鉴定隶属4亚科15族35属57种,其中发现1个中国新纪录属:短柄寄蝇属(Elomya Robineau Desvoidy,1830);3个中国新纪录种:侧短柄寄蝇〔Elomya lateralis(Meigen,1824)〕、岸厉寄蝇〔Lydella ripae (Brischke,1885)〕、鹊声寄蝇(Phonomyia atypical Mesnil,1963);2个中国特有种:黄鳞长须寄蝇(Peleteria flavobasicosta)、源寄蝇(Tachina genurufa);14个内蒙古新纪录种。结论由于贺兰山地貌形成的时间要明显晚于寄蝇科昆虫的形成、分化时间,贺兰山未能有效地阻止古北界和东洋界寄蝇种类的相互扩散,故该地区寄蝇科昆虫区系特征以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为主,并以在古北界和东洋界跨界分布的种类最为丰富。所有标本均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
赵喆王诗迪林海侯鹏苏云张春田
关键词:寄蝇科区系
黄须伊乐寄蝇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定及其在双翅目系统发育推论中的应用
寄蝇科昆虫是许多鳞翅目和鞘翅目的自然天敌,本研究所测定线粒体全基因组来自黄须伊乐寄蝇(Elodia flavipalpis Aldrich, 1933),主要分布于位于古北区的中国东北、华北和日本等地,是梨小食心虫(Gr...
赵喆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寄蝇科
文献传递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区系调查报告被引量:6
2011年
寄蝇(双翅目:寄蝇科)是农林牧业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多年来对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寄蝇科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采集到寄蝇标本1500余号,经分类、鉴定共计4亚科21族68属124种,分别约占全国已知271属1187种寄蝇的25.1%和10.4%;包括1中国新纪录属:黑寄蝇属Zophomyia Macquart;4中国新记录种:三色宽额寄蝇Frontina tricolor Shima,安尼里寄蝇Nilea innoxia Robineau-Desvoidy,尾怯寄蝇Phryxe semicaudata Herting,灰欧佩寄蝇Opesia cana(Meigen);36个辽宁新分布记录种和14个中国特有种;初步分析该地区寄蝇科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为主,合计118种,占调查总种数的95.2%。研究标本均保存在沈阳师大昆虫标本馆。
张春田赵喆王诗迪王强祝业平
关键词:寄蝇科区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