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营营 作品数:6 被引量:71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被引量:47 2010年 河流地貌对新构造活动具有非常敏感的响应,水系形态能够较好地记录构造活动方式,水系形态分析可以为研究新构造的演化过程提供有力的证据。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周边最陡的地形梯度带,沿高原东缘发育青衣江、岷江、涪江和嘉陵江等一系列斜交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水系。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取构造地貌和水系特征,对龙门山构造带水系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龙门山南西段冲断带褶皱具有横向生长的演化特征,逆冲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影响青衣江和岷江水系的演化和重组,同时也控制着研究区晚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受断裂带右旋走滑作用的影响,龙门山北东段水系表现出系统右旋错位特征,在北川县擂鼓镇至曲山镇一带涪江水系上游的重要支流—湔江出现3.8km的右旋错位,并导致湔江北川段出现河流袭夺和水系重组现象。根据涪江上游发生的5km和4km最大右旋错位及其涪江流域形成的最早沉积记录的年代大约为3Ma,估算映秀-北川断裂带和灌县-安县断裂带北东段上新世-第四纪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分别为1.67mm/a和1.33mm/a,而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的长期走滑速率至少为3.0mm/a。本研究表明可以将水系形态作为研究区域构造变形的重要地貌标志,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世界上其他构造活动变形地区。 贾营营 付碧宏 王岩 时丕龙 刘锋关键词:水系演化 断层相关褶皱 走滑速率 晚新生代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河流地貌对新构造活动具有非常敏感的响应,水系形态能够较好地记录构造活动方式,水系形态分析可以为研究新构造的演化过程提供有力的证据。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周边最陡的地形梯度带,沿高原东缘发育青衣江、岷... 贾营营 付碧宏 王岩 时丕龙 刘锋关键词:水系演化 断层相关褶皱 走滑速率 晚新生代 龙门山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大型走滑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被引量:15 2009年 大型走滑断裂带对调节印度板块和业洲板块碰撞后产生的陆内构造变形和地貌生长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沿青藏高原北缘主要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昆仑、康西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发育的错断地质体、大型错断水系或水系拐弯等新构造地貌特征,表明这些大型走滑断裂带在晚新生代以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左旋走滑运动:前新生代地质体错位距离为80~120 km,大型水系累积的位移量可达80~90 km。根据这些走滑断裂带的长期走滑速率为8~12 mm/a,估算上述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中新世晚期:东昆仑和康西瓦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10±2 Ma;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甘孜—玉树段的左旋走滑运动的开始时间约为11.5~8 Ma。同样,如果大型水系的沿断裂带出现的大型错位或拐弯能够代表断裂带累积错位的上限,表明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金沙江、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一级水系上游大致开始形成于9~7 Ma±。西昆仑山前盆地中河流相沉积的最早响应时间为8~6 Ma,与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西昆仑山地区一级水系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表明这些大型水系初始形成时间与左旋走滑构造运动的开始时间准同时。这表明中新世中晚期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发生了重要转变。 付碧宏 时丕龙 贾营营关键词:走滑断裂带 晚中新世 青藏高原 皖南黄山花岗岩体隆升时代的裂变径迹制约 被引量:4 2011年 皖南黄山岩体一系列构造隆升事件是由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发驱动的.相应的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隆升机制和区域构造演化.黄山岩体南部7个锆石裂变径迹(ZFT)样品的χ2检验结果显示,单颗粒年龄值分布广泛,不符合泊松单一年龄群分布特征.通过二项式峰值拟合法,4个典型ZFT样品的单颗粒年龄共区分出三个主要的年龄峰值,分别分布于113~123,72~95和49~66 Ma之间,与中国东部转入滨太平洋构造域后发生的大规模构造热事件能够很好地对应.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样品的χ2检验值均大于5%,年龄分布于(15±3)~(56±6)Ma之间,明显小于母岩的形成年龄,表明曾经历后期热事件的改造.根据AFT分析结果及地形地貌特征,本文按剥蚀强度将黄山岩体划分出三个主要的剥蚀区,证实断块差异隆升对剥蚀强度影响强烈.不同断块三个样品的AFT模拟结果显示早新生代构造热事件的冷却速率分别为3.3,3.8和6.0℃Ma-1,相应的剥蚀速率为90,104和167 m Ma-1.最后一次冷却事件发生在10 Ma左右,相应的平均冷却速率约为5.6℃Ma-1,剥蚀速率约为156 m Ma-1.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旋转挤压应力场是引发黄山岩体断块差异隆升剥蚀的主要原因. 郑勇 余心起 袁万明 王德恩 江功炳 朱德来 汪诚 贾营营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 断块 南天山乌什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的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6 2010年 乌什逆冲断褶带位于南天山库车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的西段,对该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南天山前陆逆冲构造带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卫星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的解译分析,并结合研究区野外考察及典型地震反射剖面的分析,表明乌什逆冲断褶带东部地貌演化受褶皱生长影响较为深刻,发育一系列由新到老的冲积扇和风口。台兰河中游河流阶地和冰碛物均被秋里塔格断层错断,阶地断距为3.1~6.7 m,台兰期冰碛物(M_2)断距约80 m。秋里塔格断裂第四纪以来水平缩短速率约为1.23~1.59 mm/a。西部地区发育一系列逆冲断层,并发育典型的活动断层陡坎。乌什凹陷地震活动也具有明显的西强东弱的特点,地震活动具有沿断层呈带状分布的特点。乌什逆冲断褶带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西构造的转换地带,地震活动西部明显强于东部,且具有呈带状沿南天山及其山前逆冲断裂带分布的特点。历史地震分析表明上个世纪以来该区域未有7级以上地震发生,但其西部地区6级以上地震频发,随着阿克苏地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乌什逆冲断褶带的地震活动性应该引起地质学家更加深入的关注和研究。 付碧宏 贾营营关键词:构造地貌 地震活动 晚新生代 南天山 西南天山晚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来自地貌学、低温热年代学的证据 贾营营 付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