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盛
- 作品数:62 被引量:3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稳定易行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的构建和评估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 构建并评估一种可同时模拟运动和认知障碍的小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模型. 方法 24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每组12只.TBI组小鼠参照并改良压缩损伤模型的方法制备TBI模型,假手术组小鼠进行相同操作,但不进行损伤.造模后1、3、7、14、21、28d采用转棒实验和平衡木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能力;造模后28、29、30、31、32、33 d采用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造模后34 d尼氏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病理改变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的表达以观察胶质细胞的增生情况. 结果 造模后1、3、7、14、21、28 d TBI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右后肢出错步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0、31、32d TBI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造模后33 d TBI组小鼠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明显少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小鼠脑组织损伤体积低于TBI组[(0.55±0.06)% vs.(16.90±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组、假手术组小鼠病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数分别为(101.40±6.18)个/mm2、(20.17±1.55)个/mm2,小胶质细胞数目分别为(119.20±6.28)个/mm2、(23.58±1.72)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实验构建的简便、具有良好重复性和稳定的运动和认知障碍表现的TBI模型,符合中度TBI的病理学改变,可推广用于TBI的动物实验研究.
- 林桂清郭阳梁凤银Gavin Sunnassee裴中谭盛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动物
- 一种适用于溶栓的脑梗塞模型被引量:15
- 1998年
- 为了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脑梗塞模型,并已能适用于溶栓治疗的观察,我们用20只肾性高血压鼠(renovascdarhypertensiverats,RHRs)自体血凝块在体外无菌状态下做成大小不同的栓子,从颈内动脉注入颅内,及时评价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然后分别从静脉及动脉滴入尿激酶观察溶栓效果。最后处死取脑进行TTC及HE染色,观察脑梗塞的病理结果。结果发现通过5、5.5、6号头皮针大小的血块不能形成明显的大梗塞灶;而通过6、5、7号头皮针大小的血块能形成明显的大脑中动脉梗塞灶,神经功能评分为3级。尿激酶溶栓后见症状有所改善,但病理灶未见改善,也未见出血迹象。上述结果表明用能通过6.5及7号头皮针大小的血栓能复制出稳定的脑梗塞动物模型,而且这种用自体血做成栓子的高血压脑梗塞模型适用于临床溶栓治疗的观察。
- 谭盛黄如训
- 关键词:脑梗塞动物模型溶栓治疗
- 大鼠急性脑缺血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急性脑缺血后不同时期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脑组织中Foxp3的表达,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参考改良的Zea-Longer插线方法将缺血组大鼠制作成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造模后1、3、7、14 d时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和脑组织中Foxp3表达,同时采用改良NSS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模型制备后逐渐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显示脑缺血后1、3 d时缺血组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 d时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与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68,P=0.01)。免疫组化显示脑缺血后1 d时缺血组大鼠脑组织中即可观察到Foxp3表达,且主要集中在缺血灶区域,在未缺血侧也可观察到Foxp3表达,但表达量较少,而假手术组脑组织中未见Foxp3表达。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大鼠急性脑缺血后炎症免疫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在脑缺血后1 d时便开始参与脑缺血性损伤的免疫调节,这种免疫调节对脑细胞有着保护作用。
- 陈瑞清谭盛陈健郭阳李粲陈镇洲
- 关键词:脑缺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
- S-100蛋白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01年
- 近年来随着对S - 10 0蛋白认识的深入 ,各专业相关研究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概述了血液和脑脊液中S - 10 0蛋白的含量变化在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克—雅病 (海绵状脑病 )、单疱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以及格林 -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 黄继林谭盛
-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预后S-100蛋白
- 2012年广州市海珠区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18岁以上社区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2012年12月采用KishGrid表法分层抽样后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海珠区瑞宝社区抽取10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珠区居民脑卒中、冠心病的患病率均较2008年有明显上升(3.4%vs1.6%,18.5%vs4.5%),而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率和吸烟率均较2008年下降(16.2%vs22.9%,7.0%vs9.2%,37.9%vs59.7%,6.2%vs7.1%,18.2%vs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20.0%、29.0%和11.2%,与女性11.9%、5.8%和5.1%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珠区脑卒中患病率上升呈年轻化趋势,冠心病患病率较前增高,应提倡早期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同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并控制预防。
- 李粲韩莉娜霍富元陈健金俊吴培华李武英郭阳谭盛
- 关键词:脑卒中
-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PMNLs产生O_及其信号转导初探被引量:1
- 2000年
- 姜晓丹谭盛徐如祥李铁林杜谋选邹雨汐濑口春道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 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血浆PC、PS变化的研究
- 1996年
- 应用ELISA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78例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包括脑梗塞37例、风湿病16例及糖尿病25例)血浆蛋白C含量(PC:Ag)、总蛋白S(TPS),结果显示PC:Ag在对照组为106.94±39.42%,脑梗塞组、风湿病组及糖尿病组分别为80.59±29.81%、73.61±35.92%、78.28±16.52%;TPS依次为91.85±25.40%、80.54±12.87%、77.34±20.98%、87.92±18.68%。数据表明,各观察组PC:Ag、TP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PC、PS血浆水平下降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 谭获周立红刘敏涓冯莹刘泽霖谭盛
- 关键词:血栓形成
- microRNA微阵列技术研究高血压人群中脑卒中患者microRNA的差异表达谱
- 目的研究高血压人群中脑卒中患者与一般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差异性miRNAs表达谱,预测并初步验证差异表达的miRNA下游的靶基因,从而对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探讨。方法利用微阵列技术研究高血压脑卒中患...
- 黄晨谭盛
- 文献传递
- 采用抗GMP_(140)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冠心病人体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被引量:3
- 1996年
- 采用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__140)特异的单克隆抗体(SZ_(51),CD(62P))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了30例冠心病患者及6例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患者术前、术后静脉血中血小板活化状态,发现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GMP__14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各组之间相互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TCA术后GMP_140的表达水平高于术前(5/6,83.3%),1例术前已呈高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患者在术中发生急性缺血性闭塞意外。提示冠心病的发病与血小板活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用免疫荧光标记单抗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可特异、准确地检测出冠心病人体内血小板的活性,对临床早期诊断、预测介入治疗的危险性以及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均提供了重要的价值。
- 冯莹邵慧珍李莉王鸿利谭盛
- 关键词:冠心病
- 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0年
- 谭盛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纤酶疗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