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晓闯

作品数:18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主题

  • 6篇英语
  • 3篇模因
  • 3篇教学
  • 2篇电影
  • 2篇英语阅读
  • 2篇语言传播
  • 2篇语用功能
  • 2篇自我
  • 2篇自我修正
  • 2篇文化
  • 2篇模因论
  • 2篇高中英语
  • 1篇动词短语
  • 1篇动词短语省略
  • 1篇动态语境
  • 1篇短语
  • 1篇学法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核心
  • 1篇英语教材

机构

  • 13篇吉林师范大学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

  • 17篇谭晓闯
  • 1篇王永丹
  • 1篇张璐璐
  • 1篇张欣

传媒

  • 5篇海外英语
  • 3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电影文学
  • 1篇传媒
  • 1篇现代外语
  • 1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我修正的关联视角研究
2009年
自我修正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长久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关联论为理论支撑,从自我修正定义入手,讨论了Levelt等人的自我修正现象,系统的分析了自我修正的三个阶段,目的在于更明确的体现关联理论在自我修正过程中的应用,阐释自我修正的语用功能。
谭晓闯
关键词:自我修补语用功能
高中英语教学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策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中介语石化现象普遍存在。接受性词汇与产出性词汇衔接不畅、语言输入的质量不佳、英汉思维的差异导致语言形式的过度泛化以及目的语文化的缺失造成语用失误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优化语言输入的质与量、在中介语基础上进行语义扩张、正确开展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积极推动文化适应是应对高中英语教学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有效之策。
牛子源谭晓闯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中介语石化现象思维模式文化适应
从框架理论看动态语境的构建被引量:3
2009年
文章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语境的动态构建。运用框架理论分析了语境的动态构建过程,指出在语境构建过程中,交际者不断激活存储在记忆中的言语的框架,框架间信息进行联接建立语境假设,实现了语境的动态构建。
谭晓闯
关键词:动态语境
基于小句关系的英语动词短语省略触发与限制研究
小句关系是实现小句间连贯的一般途径。省略作为常见却又特殊的关系,是实现小句间连贯的衔接手段。然而,衔接不一定导致连贯,连贯有时能触发衔接,二者相互作用。本文主要研究英语笔语语篇动词短语省略(简称VPE),从语篇的视角探讨...
谭晓闯
关键词:动词短语省略小句关系触发理据
语码转化的模因视角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语码转换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长久以来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对语码转换的研究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领域,然而从模因论角度研究语码转换仍不多见。该项研究借助模因论,分析了语码转换的形成与传播。它丰富和发展了语码转换的研究,指出了模因论的广阔运用前景和较强的解释力,对语言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谭晓闯
关键词:语码转换模因论语言传播
从模因论看词块优先习得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16年
近年来,对于词块的研究多集中在认知心理学、语料库语言学、二语习得等领域。国内大多数学者尤其专注于二语习得的研究,较为突出地强调了词块在语言教学各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词汇教学、写作教学和语篇教学领域等,凸显了词块习得的必要性,然而词块是否能在语言习得中优先掌握,如何能够优先习得,目前还未得到求证。本文试图从语言模因角度阐释词块被优先选择和习得的可行性及其习得过程。
谭晓闯
关键词:模因词块语言习得
电影《小王子》的互文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小王子》是一部充满哲理、向往童真的著名童话。电影《小王子》的成功改编,让原著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意义延续。电影既保存原著富有法式浪漫和哲思的基调,又将原著主题进行通俗化演绎,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根据互文性理论,电影作为文学作品的广义表现形式,存在多个"前文本",并与这些前文本形成互文关系,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释电影《小王子》创作过程中的互文性体现,包括电影与原著的互文、电影与社会和人性的互文以及电影与受众的互文。
谭晓闯
关键词:《小王子》电影互文性
《给我解释:构式的创新、竞争与局部能产性》评介被引量:2
2019年
1.引言“构式”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Goldberg的构式观在整个构式语法发展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继1995年《构式: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看题元结构》及2006年《工作中的构式—语言概括性的本质》后,2019年Goldberg再次出版新书《给我解释:构式的创新、竞争与局部能产性》。
谭晓闯
关键词:构式语法能产性题元结构承上启下
从《狼图腾》看中国电影文化输出被引量:2
2016年
中国电影文化输出一直在探索一条既能代表民族特质和核心文化,又能被世界市场广泛接受的有效模式。电影《狼图腾》的出现,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运作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作,影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清晰地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文本依托电影《狼图腾》的成功创作与运作模式,阐述中国电影文化输出的窘境,并提出提高国际意识和坚守民族品性的具体措施建议,以期对中国电影文化输出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谭晓闯
关键词:电影文化输出《狼图腾》
唐传奇之“感应母题”与佛经故事被引量:2
2014年
"感应母题"是中外文学共有的文化母题。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史记载中便蕴含了"天人感应"母题。从印度传入的大量佛经及民间故事中也蕴含了这一母题。佛经"感应"故事所具有的印度神话的夸张性、荒诞性、神异性及虚幻性对唐传奇小说母题起到了很大的触媒作用。此外,佛教"感应母题"所宣扬的果报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的有机融合,亦极大地催化了"感应母题"的风靡。
王永丹谭晓闯
关键词:唐传奇母题佛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