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苹
- 作品数:29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膜式人工肺气体交换数学模型评述
- 1994年
- 本文旨在介绍与评述国际上膜式人工肺(以下简称腹肺)数学模型及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现存的膜肺气体交换数学模型作一总体的分类.在分析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与传输的基础上,综合了这些数学模型的一般的合理假设.本文用了较大的篇幅,介绍并评价了有关管壳式与交叉流式膜肺的各种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指出了膜肺数学模型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 裴觉民谭小苹
- 关键词:人工肺膜式人工肺气体交换数学模型人工器官
- 下腔静脉内氧合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检测静脉内氧合器(IVOX)的气体交换能力,了解IVOX植入体内后血栓形成、气检发生的情况。方法杂种大12条,采用扩大死腔、气道给N2的方法造成低氧血症后,经髂总静脉向下腔静脉内植入IVOX,IVOX通O2。结果使用IVOX后PaCO2明显降低(19%,P<0.05),但PaO2无明显升高(P>0.05)。8例IVOX有少许纤维蛋白形成,4例右房内有少许气栓形成。结论IVOX能较为有效地清除体内CO2,其加氧能力尚需进一步证实。
- 安琪谭小苹黄勇裴觉民
- 关键词:下腔静脉氧合器低氧血症
- 膜式人工肺及其应用被引量:9
- 1994年
- 膜式人工肺及其应用谭小苹,裴觉民综述自1953年人工肺首先应用于心脏手术并取得成功以来[1],人工肺的开发与研究一直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由于膜技术的发展,人工肺由直接接触型(如血液薄膜式和鼓泡式),向间接接触一膜式发展,由平板式向毛细管式发展,由管...
- 谭小苹裴觉民
- 关键词:人工肺
- 人体肺支气管树内的气流分布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在 Weible的人体肺支气管树统计数据的基础上 ,参照肺解剖图形 ,运用流体网络理论建立支气管树在前 5~ 7级为不对称分叉 ,后面的分级为对称分叉的三参数集中参数模型。采用 GEAR算法求解常微分方程组 ,探讨在正常呼吸过程中气体在肺支气管树内不同分段的压力流量分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支气管局部受阻时 ,肺支气管树内不同部位的压力和流量的分布状况 ,并进行了比较。该模型对认识肺支气管树在生理。
- 赖伟谭小苹裴觉民
- 关键词:气流分布气体压力
- 肺毛细血流的氧输运被引量:1
- 2004年
- 根据片流模型的思想 ,将氧气通过呼吸膜向肺毛细血管扩散传递过程看成是氧气通过呼吸膜扩散进入血浆 ,再由血浆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过程。在此基础之上 ,根据红细胞内氧浓度与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氧饱和度的关系 ,以及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的关系 ,推导建立了肺毛细血流的氧输运方程。运用 L ax- Wendroff差分格式求解该方程 ,探讨了静息状态、剧烈运动、呼吸膜增厚以及贫血等生理情况下毛细血流中的氧输运 ,且探讨了周期性脉动血流对毛细血流氧输运的影响。
- 栾兆高谭小苹裴觉民
- 关键词:肺毛细血管
- 采用微孔聚丙烯纤维材料的“四川联大Ⅰ型”管外流式(ELF)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的研制被引量:1
- 1998年
- 介绍了“四川联大Ⅰ型”(以下简称:SUUⅠ)管外流式(ELF)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的研制、设计、外形制做及离心封端等过程,重点介绍了中空纤维膜材料选择,膜肺离心封端的原理、材料、设备及方法,并对聚氨酯胶进行离心封端的具体步聚作了较详细的叙述。作者根据自身在国外与国内的研制经验,认为离心封端的关键在于:(1)中空纤维膜材料的质量及成束质量;(2)聚氨酯封端胶材料固化特性的掌握及料量计算;(3)反应温度控制;(4)气体排除;(5)转速的控制;(6)纤维束的安装;(7)脱模和切头的时间掌握等方面。作者用外购的材料和自己设计制造的离心封端机成功地制造了我国第一个管外流式(ELF)中空纤维成人氧合器。SUUⅠ膜式氧合器的设计是作者在国外建立的交叉流式膜肺O2、CO2传递模型的具体应用。
- 谭小苹王建王利春裴觉民陈君楷
- 关键词:膜式氧合器中空纤维人工肺
- CO_2在交叉流(管外血流式)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中传递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建立了CO2在交叉流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的半经验数学模型。通过CO2在MAXI-MATM膜肺中水介质内传质实验,确定了表征膜肺结构特征的、m因子。以、m因子代入作者建立的数学模型中对该膜肺CO2在牛血介质中的传递进行求解。随后又进行了该膜肺的CO2一牛血传递实验。数学模型所计算的CO2传递速率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 裴觉民谭小苹陈君楷袁支润
- 关键词:人工肺数学模型二氧化碳
- 四川联大Ⅰ型膜式人工肺的实验室(invitro)测试与数学模型计算被引量:2
- 1998年
- 作者采用在国外研究与测试膜式人工肺的实验室方法,对自行设计、制做的四川联大Ⅰ型中空纤维膜肺进行了实验室(invitro)测试,以确定膜肺样品的气体传递性能。用水作介质对四川联大Ⅰ型膜肺测试后,根据Vaslef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出膜肺的气体传递特性参数α、β值,再用Vaslef的数学模型进行该膜肺以血为介质的气体传递速率的计算,将计算结果与AAMI标准及国际上目前通用的几种膜肺的传递性能进行比较,证明对膜肺H2OO2传递测定的方法是可行的,利用Vaslef氧气模型和本文CO2模型进行理论计算的方法也是可行的。由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四川联大Ⅰ型膜肺的O2和CO2的传递速率达到国际上通用膜肺气体传递速率的标准,接近国际上通用的优良膜肺的性能。同时也发现,四川联大Ⅰ型膜肺的结构设计还有必要进行少量改进,即缩短膜肺长度,以提高有效的气体传递面积。
- 谭小苹王利春裴觉民陈君楷
- 关键词:膜式人工肺数学模型
- 下腔静脉植入式呼吸辅助器实验室研究(Ⅰ)——阻力特性及氧气传递研究
- 1998年
- 采用自行研制的下腔静脉呼吸辅助器(IVOX),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阻力特性实验(实验段分别采用刚性管和柔性管)结果表明,IVOX的植入给下腔静脉带来了一定的附加阻力压降,刚性管压降较柔性管压降大,尺寸越大的IVOX在两种实验段的压降差别越大。通过水中的氧气传递实验发现,IVOX的氧合能力随水流量、氧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进口氧浓度越低,氧合效率越高。在出口压力一定时,为防止出现气泡,应控制氧气流量,并考虑采用真空抽气方法。
- 黄勇谭小苹裴觉民
- 关键词:下腔静脉氧传递
- 人体气道内氧及二氧化碳的对流扩散被引量:2
- 2002年
- 我们探讨了正常呼吸状态下人体气道内氧及二氧化碳对流扩散问题。通过对人体气道主气管及支气管生理结构的分析 ,结合 Horsfield及 Wanner等关于气管系统形态的最优化分析 ,把人体气道简化为二叉气管树。在此生理模型基础上 ,根据人体气道内低压降、低流速的流动特点 ,假定气道内气体是不可压缩粘性流体 ,应用 L ax-Wendroff- -三条腿有限差分格式 ,采用两种边界条件分别求解了非定常变截面氧及二氧化碳的一维对流扩散方程 ,从而得出了呼吸过程中人体气道内氧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分布。
- 栾兆高谭小苹裴觉民
- 关键词:平静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