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正峰

作品数:54 被引量:289H指数:6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9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土地利用
  • 5篇信息熵
  • 5篇乡村
  • 5篇景观
  • 5篇城市
  • 4篇地产
  • 4篇农村
  • 4篇欠发达
  • 4篇欠发达地区
  • 4篇房地
  • 4篇房地产
  • 3篇土地利用程度
  • 3篇土地利用空间...
  • 3篇土地利用时空...
  • 3篇景观结构
  • 3篇集约利用
  • 3篇房地产开发
  • 3篇房地产开发与...
  • 3篇城市土地
  • 2篇地经

机构

  • 40篇嘉应学院
  • 13篇中山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广东科技学院

作者

  • 49篇谢正峰
  • 3篇俞万源
  • 3篇马林兵
  • 2篇谷红斌
  • 2篇雷汝林
  • 1篇游春晖
  • 1篇董玉祥
  • 1篇王倩
  • 1篇李传裕
  • 1篇冯亚芬
  • 1篇李英田
  • 1篇程洁如
  • 1篇彭慧丽
  • 1篇黄明元

传媒

  • 15篇嘉应学院学报
  • 4篇国土与自然资...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云南地理环境...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现代商贸工业
  • 2篇重庆城市管理...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2008年中...
  • 1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2011年中...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3
  • 2篇200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粤东北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策略初探——以丰顺县三山村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彰显出国家乡村发展的决心与魄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除了要寻求政府的支持、外界的援助外,乡村也应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做好振兴规划,这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尤为必要。选取粤东北欠发达地区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三山村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目前三山村发展的制约要素较多,主要是村民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不足、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不到位、人才资金制约明显等,应通过教育扶持、资金帮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等,带动乡村发展措施,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徐奇志谢正峰
城市轨道交通对其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以佛山市地铁1号线为例
2022年
本文以佛山市地铁1号线为例,通过构建价格特征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其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呈现倒“U”型,当住宅距离地铁站在400米范围以内呈现负向影响,400米以外呈现正向影响,超过1600米后正向影响效果已不显著。
莫雪菲朱俊树谢正峰
关键词:地铁住宅价格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对文献梳理,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和深化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体制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研究和供给机制研究。最后对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谢正峰孟召丽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种测度景观相邻关系的新方法——边界邻接指数被引量:4
2013年
以相邻斑块间公共边界为基础,构建了边界邻接指数,该指数可以在斑块水平和类型水平上测度景观的边界邻接性。首先给出3个前提条件:1)景观是由不同类型的斑块镶嵌而成;2)某一斑块和周围与其相邻接的若干异质斑块的公共边界分别占该斑块边界总长度的比例不尽相同,比例越大的邻接斑块其邻接性就越大;3)某个类型的斑块对另一类型斑块的边界邻接性和另一类型的斑块对该类型斑块的边界邻接性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然后给出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边界邻接指数。以增城市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为例,分别计算在斑块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边界邻接指数。研究表明,边界邻接指数能够在斑块水平和类型水平上对景观相邻关系进行测度,但是边界邻接指数的生态学意义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谢正峰
关键词:景观结构景观指数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传统村落评价研究综述
2024年
系统回顾并总结我国传统村落价值评价的研究进展.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传统村落评价类文献进行共引、共现、聚类和时间序列分析,梳理研究目的、方法、内容及其体系构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传统村落评价目的可分为保护价值类、开发利用价值类、保护效果类和生态景观环境保护类评价等.不同的评价目的其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侧重点不同,涉及历史遗迹、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维度,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权重分配方法和综合打分,地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评价的分级分类和空间可视化研究传统村落评价研究逐渐深入并呈现出跨学科、区域化和系统化的趋势.展望未来,应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评价目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评价效率和精确度,扩大评价范围,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跨区域对比评价,加强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提高评价的参与度和真实性,以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邹坚引谢正峰俞万源
关键词:传统村落CITESPACE
梅州市耕地利用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分析
2024年
通过耕地利用空间分异测度模型分析2001-2020年梅州市耕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耕地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1一2020年期间梅州市耕地总面积整体呈波动上升后下降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五华县为耕地密集区;兴宁市和丰顺县则为耕地一般区,梅县区在2001年时仍为耕地一般区,但在2020年转变为耕地稀疏区;平远县、蕉岭县、梅江区、大埔县则为耕地稀疏区.耕地的减少主要是转向了建设用地,且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主要发生在各县区城区向外围农村扩展的区域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是促使耕地利用转型的强大驱动因素,也是影响耕地利用时空演变的关键性因素。
莫雪菲郑思芹古艳妮谢正峰
关键词:耕地利用空间分异
涉农资金项目效益评价——以梅州市大埔县为例
2022年
效益评价是涉农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大埔县2021年省级涉农资金项目进行效益评价,根据相关文件构建了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排序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评判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的等级,均为优等。并根据各指标的最大隶属度和各等级宽度,计算了各指标的得分,分别为经济效益得分5分,生态效益得分9.9671分,生态效益得分9.9636分,可持续影响得分4.9943分,效益总体得分为29.925分。最后针对涉农资金项目效益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谢正峰张玉彦陈晓勇杨洵
关键词:涉农资金
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综述
2024年
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相关研究,发现现有文献研究内容多集中在内涵解释、发展理念与原则探讨、发展与保护模式总结、保护发展制度困境探讨等方面,研究成果全面丰富,具有多学科、多视角、多方法的特点,但存在对多元发展模式总结提炼不够、重单个案例轻区域性连片村落分析、以土地要素为制度制约的探讨不足、多旅游视角少三产融合视角研究等不足。未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应关注以村民为主体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发展模式研究,完善传统村落保护体制机制的研究,关注宏观视野下传统村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邹坚引俞万源谢正峰
关键词:传统村落
广州市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49
2009年
分析了1990-2004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基于Moran’s I的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变化。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和林地面积占较大比例,但是面积比例在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的面积比例较小,但有所增加。广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呈高度的正全局空间自相关,各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呈同心圆分布,中间为高高集聚,外围为低低集聚,两者之间为非集聚和零散的高低、低高集聚,呈现出单中心结构。1995年以后,Moran’s I有所下降,说明这种单中心结构在弱化。单中心结构的优点在于增强中心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集聚,但同时也说明外围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地区的空间集聚性,中心和外围的土地利用存在空间不平衡。
谢正峰王倩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
主体功能区规划条件下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在分析主体功能区对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演进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划条件下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其中,优化开发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基础设施的改善和资源环境的约束;重点开发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表现为提高人口集聚程度,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约束;限制开发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表现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禁止开发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不同,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也应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谢正峰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