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海
- 作品数:89 被引量:40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2,上海)被引量:17
- 2022年
-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致敏和激发引起的、有神经介质参与的特异性IgE介导的、Th2类型鼻黏膜慢性炎症。AR的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鼻塞和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性反应,临床上推荐酌情使用。但目前AR的外科手术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适应证的选择、并发症规避及疗效评价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AR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手术治疗历史、相关解剖与生理病理学原理等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AR手术治疗中的相关机制、手术方式与适应证选择,以及并发症处理与注意事项等,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医师开展AR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进一步拓展AR的治疗方式并提高相应的治疗疗效。
- 余少卿王向东徐睿陈建军孟娟杨钦泰孟粹达许元腾谢志海孙悦奇许成利王英杨玉成刘锋张维天赵可庆唐隽杨艳丽陆美萍邱前辉杨贵喻国冻赵长青左可军石照辉魏欣叶惠平孙斌安云芳孙亚男曾明许昱巴罗张天虹王洪田章如新顾瑜蓉谭国林叶菁李华斌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 关键词:外科手术副交感神经
- 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019年收治的7例鼻咽癌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且不合并骨组织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45~80岁,中位年龄54岁。分析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7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7例;听力下降7例;长期鼻部恶臭5例;反复鼻出血2例。7例患者术前均行颅底高分辨率CT、MR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7例患者高分辨率CT检查可见鼻咽部软组织病灶,骨皮质完整,颅底软组织病灶与颅底骨面交界处可见小气泡影;MR、MRA检查显示鼻咽部为广泛炎性反应改变,6例可见鼻咽旁不规则坏死腔,病变中心无强化,周围软组织水肿。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坏死组织的治疗方式。7例患者均行鼓膜切开置管术;5例行部分或全切患侧咽鼓管软骨段;1例同时行全组鼻窦开放术。7例患者均在围手术期进行抗炎等对症处理,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观察记录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7例患者手术清除的鼻咽颅底坏死组织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坏死软组织及坏死的软骨组织,无肿瘤复发。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包括:听力提高7例;头痛消失5例,头痛缓解2例;鼻部恶臭消失4例,减轻1例。随访期间5例存活,2例死亡。2例未切除咽鼓管的患者中1例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鼻咽坏死灶,之后死于鼻咽大出血;1例术后6个月出现严重颅内感染导致死亡。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诊断需依据患者的放疗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颅底高分辨率CT、MR、MRA对于诊断非常重要,早期积极采用内镜下大范围坏死灶清除同时根据咽鼓管软骨受累情况行咽鼓管软骨的部分切除或全切�
- 章华高可雷谢志海张俊毅范若皓王风君谢淑敏蒋卫红
- 关键词:颅底坏死内窥镜检查耳鼻喉外科手术
-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后颅窝斜坡区颅咽管瘤被引量:1
- 2007年
- 颅咽管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占颅内原发件肿瘤的1%~3%,手术是治疗此肿瘤的首选方法。以往采取经颅或经蝶入路显做镜下切除肿瘤,近年来随着颅底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应用内镜经鼻蝶鞍膈上入路进行鞍上池、鞍区和第三脑室颅咽管瘤切除,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但后颅窝斜坡区颅咽管瘤是否适合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目前少见文献报道。近期我们应用内镜采取鼻中隔经蝶入路的手术方法切除1例后颅窝斜坡区颅咽管瘤并获得成功。现就此病例的手术方法,手术中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 蒋卫红肖健云谢志海章华张俊毅赵素萍
- 关键词:经鼻蝶入路切除经鼻内镜后颅窝颅内良性肿瘤术中注意事项经蝶入路
- 抗IgE单抗治疗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南昌,2022)被引量:8
- 2022年
-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type 2,Th2)驱动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AR主要以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为主,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过大,疾病反复发作,逐年加重,且容易并发过敏性哮喘。目前,国际上有多项研究证实,抗IgE治疗能够较为有效且安全地应用于AR等疾病的治疗。为了规范并促进临床医生对抗IgE单抗治疗AR的认识和应用,基于国内外指南及近年相关研究报道,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制定了抗IgE单抗治疗AR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IgE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出发,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详细阐述了抗IgE单抗治疗AR的具体机制、应用方案和注意事项,以期为进一步提升AR的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 叶菁徐睿邱前辉杨贵陈建军曾明余少卿李健杨玉成王洪田王向东姜彦王天生赵可庆张维天孟娟孟粹达许元腾谢志海孙悦奇唐隽文译辉石照辉许成利王英刘锋杨艳莉陆美萍娄鸿飞喻国冻叶惠平魏欣孙斌安云芳孙亚男顾瑜蓉张天虹巴罗孙娜罗庆邓玉琴杨钦泰许昱李华斌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免疫球蛋白E
- 首发于鼻颅底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总结首发于鼻颅底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以鼻颅底症状为首发表现的10例LCH患儿的资料,总结其鼻部及颅底症状的特点,并分析累及其他系统的相关性,总结手术治疗的特点及手术联合化疗的转归。结果:10例患儿年龄1岁5个月~8岁,平均3岁。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溶骨性改变及软组织侵犯,7例患儿为单灶性,3例患儿为多系统多灶性。对于局限性的病变患儿,采取彻底切除病变加后续化疗的方法;对于累及多系统并有明显全身症状的患儿,采取保守治疗。随访4~96个月,8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LCH好发于儿童,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单系统单病灶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配合后续的化疗可获得较大的生存率。
- 廖璨蒋卫红彭洲莹付依雯蒋思洁谢志海
- 关键词:鼻颅底儿童外科手术
- 儿童过敏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被引量:2
- 2022年
- 过敏原免疫疗法(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被认为是唯一可以改变过敏性鼻炎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伴有或不伴有过敏性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主要包括皮下免疫疗法(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
- 孟来谢志海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自然病程皮下免疫治疗
- 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 2022年
- 背景:据流行病学数据所示,近20%的孕妇患有过敏性鼻炎,并预计怀孕期间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增加[1-2]。虽然过敏性鼻炎是怀孕期间的常见疾病,但它经常被低估或忽视。在评估了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后,研究表明,大约3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怀孕期间症状有所加重[3]。有研究表明,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是由显著降低的血清维生素E水平引发的[4]。然而,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妊娠过敏性鼻炎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未知。
- 钟薇谢志海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怀孕期间孕妇常见疾病
- 神经生长因子在变应性鼻炎病人鼻黏膜中的表达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进一步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3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鼻黏膜组织中NGF的含量进行检测,以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组织中NGF的含量为(6.03±1.53)ng/g湿重(n=30),明显高于对照组鼻黏膜组织中NGF的含量(3.43±1.19)ng/g湿重(n=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GF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 谢志海赵素萍王承龙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变应性鼻炎鼻黏膜
-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试验方法,以氯雷他定片作为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予以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注,对照组予以维生素B1注射液肌注,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谢志海蒋卫红赵素萍章华
- 关键词:牛分支杆菌甘露聚糖类变应性鼻炎常年性
- 经鼻内镜下摘除蝶鞍占位性病变(附7例分析)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蝶鞍手术方法的适应证、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并探索性提出经鼻-经鼻中隔-经筛-经蝶入路摘除蝶鞍巨大肿块。方法 蝶鞍占位性病变病人共7例:垂体微腺瘤5例、巨大垂体腺瘤1例、鞍区炎性坏死性肉芽肿1例。6例采用经鼻-蝶入路;1例采用经鼻-鼻中隔-筛-蝶入路。结果 术前症状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除1例术前有一眼失明者外),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6例蝶鞍占位获得全切;1例获得次全切。结论 经鼻内镜下摘除蝶鞍占位性病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内镜下经鼻-鼻中隔-筛-蝶入路为蝶鞍巨大肿块的切除提供了一条较佳的手术途径。
- 蒋卫红赵素萍肖健云谢志海
- 关键词:垂体肿瘤蝶鞍腺瘤内窥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