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镇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3
- 2021年
-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推广,催生一批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移动教学法是高等教育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为全面推进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移动教学法促进预防医学的教学,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学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 麦剑荣林丽娜周玲许镇
- OAS-1基因SNP rs2660与慢性HBV感染者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基因-1(OAS-1)位点rs266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方法】收集126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组58例,HBeAb阳性组68例)和无HBV感染者(对照组72例)的外周血,进行DNA提取和扩增,再利用竞争分化聚合酶链反应(CD-PCR)进行扩增,并结合酶免疫法显色以检测该SNP的基因型,两组间基因型比例或等位基因频率采用χ2检验和优势比(OR)计算。【结果】在HBeAg阳性组SNPrs2660基因型GG+GA比例为29.3%(17/58)、等位基因G频率为16.4%(19/116),而在HBeAb阳性组分别为47.1%(32/68)和28.7%(39/136),对照组分别为52.7%(38/72)和30.6%(44/144);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或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042和0.007;等位基因:P=0.021和0.008),而HBeAb阳性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499;等位基因:P=0.731)。【结论】SNPrs2660等位基因G可能有助于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其基因型检测对于干扰素治疗慢性HBV感染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预测价值。
- 陈禄彪揭育胜许镇徐启桓彭晓谋高志良
- 关键词:等位基因
- 中国南方地区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 2022年
- 目的研究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DAA)不同组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中国南方地区GT3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40例GT3型、初治、伴或不伴(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DAA治疗方案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包括:利托那韦增强的达诺瑞韦+索磷布韦+利巴韦林(DNVr+SOF+RBV),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利巴韦林(SOF+VEL+RBV),索磷布韦+达拉他韦+利巴韦林(SOF+DCV+RBV)治疗12/24周。评估患者12/24周治疗结束后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及随访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0例GT3型的慢丙肝患者,其中20%(8/40)存在代偿期肝硬化、5%(2/40)存在失代偿期肝硬化;5%(2/40)合并肾功能异常、5%(2/40)为肾移植术后、10%(4/40)合并乙型肝炎感染。40例患者接受12周或24周治疗方案,其中以SOF+DCV+RBV方案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疗程为24周,非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2周。在治疗的4、12周,DNVr+SOF+RBV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93.3%、100%,与另外两组相比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P=0.567),在治疗结束后第4、12周的随访时,DNVr+SOF+RBV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均为100%。与另外两组相比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各组治疗结束后肝癌发生率以及HCV RNA复阳率之间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P=0.285)。结论以DNVr为基础的DAA抗病毒治疗方案,SVR12可达到100%,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仍需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评估以DNVr为基础的方案治疗GT3型慢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 李梦月陈兴龙英姿柯柳杨晓冬林潮双许镇
- 关键词:丙型肝炎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效果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人组对象为接受PEG-IFNα-2a或PEGIFNα-2β联合RBV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30例,收集患者基线、治疗4、12、48周和停药24周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脾指数(SPI)、门静脉内径(PV)、HCV基因型、HCVRNA载量等。比较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与未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NSVR)的情况,对SVR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总SVR率为84%(109/130),其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为21%(27/130),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为72%(94/130),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为93%(121/130)。HCV基因1型患者SVR率为82%(45/55),非基因1型SVR率为87%(13/15);患者年龄、基线HCVRNA载量、BMI、SPI与SVR负相关(回归系数〈0,均OR〈1,均P〈0.05),EVR与RBV总量和SVR呈正相关(回归系数〉0,均OR〉1,均P〈0.05),而RVR、PV及PEG-IFN总量与SVR不相关(均P〉0.05)。结论PEGIFN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SVR率较高,超过80%患者可治愈;年龄大于35岁、既往治疗失败、基线病毒载量高于6×10^6Iu/mL、BMI〉26kg/m^2、SPI〉40cm^2、RBV累计量不超过标准量80%的患者SVR率较低。
- 张晓红洪春霞许镇蔡庆贤赵志新林潮双高志良
-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干扰素Α聚乙烯二醇类利巴韦林
- 启动子低甲基化介导NOL9过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 2023年
- 目的探讨核仁蛋白9(NOL9)在肝癌中的表达和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NOL9在肝癌中表达上调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7例肝癌患者的手术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NOL9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转染小干扰RNA(si-RNA)到肝癌Huh7和HCCLM3细胞,采用RT-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分析差异;利用TCGA数据库肝癌数据评估NOL9 mRNA表达水平和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同时评估NOL9和DNA甲基异位擦除蛋白家族(TET1、TET2和TET3)转录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DNA去甲基化试剂5-Aza-Dc处理后Huh7和HCCLM3细胞中NOL9表达水平的变化;5-Aza-Dc预处理后再转染si-RNA,采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CCK-8分析细胞增殖的差异。结果NOL9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敲低NOL9能抑制肝癌Huh7和HCCLM3细胞增殖以及细胞集落形成(P均<0.01);肝癌中NOL9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水平呈负相关,NOL9mRNA水平和一个CpG区域(cg07997941)呈负相关;在肝癌中,NOL9与TET1、TET2和TET3的转录水平均呈正相关;在给予5-Aza-Dc处理后,NOL9的表达上调;5-Aza-Dc的处理能逆转敲低NOL9对肝癌细胞增殖以及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结论NOL9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敲低NOL9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其上调机制可能与启动子低甲基化相关。
- 陈希瑶许镇邬喆斌张博翔彭亮谢婵
- 关键词:增殖甲基化
- 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途径及其变化被引量:5
- 2011年
- HCV感染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是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既往调查结果显示HCV的主要感染途径是输血和血制品以及静脉吸毒。我国从1992年起,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献血员的管理和对供血的检测,输血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仍在上升。虽然有一部分是既往感染未发现或漏报告的病例,
- 张晓红许镇赵志新林潮双廖凤蔡庆贤高志良
- 关键词:肝炎病毒丙型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HB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中的检测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者血清中的检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88例慢性丙型肝炎和62例HBV/HC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HCVcAg和HCVRNA,对后者血清进行HBV DNA、HBeAg检测,分析HCVcAg检出率与HBeAg、HBV DNA定量检测关系。【结果】88例慢性丙型肝炎和62例HB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cAg的检出率分别是72.7%(64/88)和38.7%(24/62),χ2=17.358,P<0.001,HCV RNA检出率分别是81.8%(72/88)和53.2%(33/62),χ2=20.11,P<0.001;62例HB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中,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感染者HCVcAg检出率分别为28.6%(12/42)和60%(12/20),χ2=5.641,P=0.011,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42.9%(18/42)和80%(16/20),χ2=15.452,P<0.001;HBV DNA阳性和阴性时HCVcAg检出率分别为39.1%(18/46)和37.5%(6/16),χ2=0.013,P=0.908;与单纯HCV感染者血清HCVcAg检出率72.7%(64/88),相比较HBeAg阴性合并感染者为60%(12/20),χ2=1.266,P=0.261,HBV DNA阴性合并感染者37.5%(6/16),χ2=7.635,P<0.01。【结论】HBV/HCV合并感染时HCVcAg检出率较低,可能是由于HBeAg抑制HCV的复制,从而减少HCVcAg的表达所致。
- 曹红张卡许镇舒欣陈禄彪李刚
- 关键词:核心抗原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索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_ACLF)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取HBV—ACLF组患者25例,CHB组患者42例,健康志愿者18名作为健康对照。抽取实验对象的外周血标本提取PBMC,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频率、CD4^+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频率。对HBV-ACLF组患者随访观察8周。3组实验对象的MDSC频率、CD4^+/CD8^+T淋巴细胞频率均进行组间多重比较。Spearman相关分析用于分析患者的MDSC频率与CD4^+/CD8^+T淋巴细胞频率、生物化学指标、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HBV-ACLF组患者MDSC频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MDSC频率在HBV-ACLF患者PBMC中显著升高,在健康对照组、CHB组、HBV-ACLF组呈逐渐增高趋势,3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56.823,P〈0.01),且中晚期MDSC频率高于早期(t=-3.214,P〈0.01);MDSC频率与ALT、TBil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5和0.743,均P〈0.01),与CD4^+T淋巴细胞频率(r=-0.345,JP〈0.05)、CD8^+T细胞频率亦呈负相关(r=-0.460,P〈0.01),亦与白蛋白、PT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2和-0.673,均P〈0.01);HBV-ACLF组患者MDSC频率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541,P〈0.01),与短期病死率(4周)有关(56%比44%,t=2.262,P〈0.05),与患者是否出现腹水有关(t=2.137,P〈0.05)。结论MDSC频率与HBV-ACLF的病情进展及短期死亡率相关,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 曾映夫许镇陆丽蓉淦伟强佘兰辉刘迎宁钢林潮双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髓源性抑制细胞免疫抑制
- 伤寒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 2020年
- 成人伤寒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累及多个脏器,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而且病死率高。现报道1例伤寒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经过,通过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肥达试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动态监测结果而确诊,在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依托泊苷并环孢素A,治愈伤寒和控制噬血细胞综合征,随访1年病情无复发。
- 陈慧基曹会娟许镇周宇麒赖菁
- 关键词:伤寒继发
- S-腺苷蛋氨酸干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刘静许镇张绍全曹红邬喆斌林潮双
-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S-腺苷蛋氨酸乙型肝炎干预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