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泽川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有限元
  • 3篇热管
  • 3篇微热管
  • 3篇薄壁
  • 2篇电偶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缩径
  • 2篇启动时间
  • 2篇热电偶
  • 2篇热阻
  • 2篇微小型
  • 2篇测温
  • 2篇测温仪
  • 2篇值模拟
  • 1篇顶杆
  • 1篇锻造
  • 1篇旋压
  • 1篇旋压成形
  • 1篇应力
  • 1篇有限元法

机构

  • 9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许泽川
  • 6篇李勇
  • 5篇曾志新
  • 4篇汤勇
  • 2篇朱同发
  • 2篇黄东海
  • 2篇何俊锋
  • 1篇潘敏强
  • 1篇周宏甫
  • 1篇练彬
  • 1篇李西兵
  • 1篇陈朝贵

传媒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热管性能综合量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性能综合量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待测微热管(5)一端安装在加热装置(3),另一端安装在冷却装置(7)上;两旋转及滑动装置(2)设置在工作平台(1)上,可在工作平台(1)平面上做旋转和直线滑动,工作平台(...
李勇黄东海许泽川何俊锋曾志新
文献传递
沟槽式微热管缩径工艺研究及装置开发被引量:1
2009年
分析了沟槽式微热管的缩径工艺,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对比了模具挤压、钢球旋压和径向锻造这三种方法对微热管缩径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符合沟槽式微热管缩径工艺要求的高效缩径装置。
许泽川周宏甫
一种垃圾桶的脚踏连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桶的脚踏连杆机构,包括脚踏连杆、垃圾桶基座、垂直顶杆和翻盖相互连接组成,垂直顶杆的一端通过凸轮与脚踏连杆相连接,另一端与翻盖相连接;脚踏连杆的另一端与垃圾桶的脚踏板相连接,凸轮与垃圾桶基座之间安装...
朱同发许泽川练彬曾志新
文献传递
一种热管性能综合量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性能综合量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待测微热管(5)一端安装在加热装置(3),另一端安装在冷却装置(7)上;两旋转及滑动装置(2)设置在工作平台(1)上,可在工作平台(1)平面上做旋转和直线滑动,工作平台(...
李勇黄东海许泽川何俊锋曾志新
文献传递
一种矩形沟槽式微热管的建模方法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通过对矩形沟槽式圆形微热管的结构、强度和传热极限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推导,分别建立了矩形沟槽式圆形微热管的黏性极限、声速极限、携带极限、毛细极限、冷凝极限、沸腾极限、连续流动极限和冷冻启动极限的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传热模型的正确性。
李西兵李勇许泽川汤勇
关键词:微热管传热极限
微小型薄壁内沟槽铜管旋压缩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9年
文章以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为平台,建立了微小型薄壁内沟槽铜管钢球高速旋压缩径成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缩径过程的变形机理、应力应变分布和受载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进行了成形过程实验研究。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沟槽底部的等效应力应变远大于齿形和沟槽管外表面,钢球与沟槽管接触区受三向压应力作用;等效应变沿轴向呈分层分布,沿周向呈间隔分布;轴向进给速度过大,沟槽管容易出现扭曲变形,轴向拉拔力和钢球承受载荷也相应增大。模拟结果揭示的规律与实验结果相一致。该研究有助于改进缩径工艺,提高加工效率。
许泽川李勇潘敏强汤勇
关键词:数值模拟有限元法
一种基于微泵的便携式硼氢化钠制氢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泵的便携式硼氢化钠制氢反应装置。该装置包括反应室(3)、储液室(4)、管路(6)、小功率液压泵(7)、固体酸块(8)和Ni-Pt催化剂金属片;反应室(3)通过管路(6)与小功率液压泵(7)连接,...
李勇朱同发许泽川陈朝贵曾志新汤勇
文献传递
微小型薄壁内沟槽管缩径机理研究
光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微芯片及其应用系统的有效散热空间日益狭小,热流密度急剧增加。具有高导热率、高可靠性、热响应快、无需额外电力驱动等优点的沟槽式微热管已成为光电子领域普遍使用的理想导热元件。 相变传热的微热管,其传...
许泽川
关键词:径向锻造有限元模拟
文献传递
薄壁轴向微沟槽铜管高速旋压成形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建立了简化的1/4旋转对称模型,对薄壁轴向微沟槽铜管的钢球高速旋压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并对成形特征和等效应力应变、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形过程中,金属回弹效应会导致齿根部出现凹口缺陷;等效应力应变及三向应力应变沿轴向呈层状分布,沟槽管外壁面应力超过材料应力极限导致铜屑产生,且易出现断管现象;沟槽底部的等效应力应变和残余应力大于齿顶与外壁面的应力;过大的残余应力容易造成材料脆化,进而产生裂纹等缺陷.
李勇许泽川汤勇曾志新
关键词:应力有限元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