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三氧
  • 2篇三氧化二砷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瘤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 1篇沙利度胺
  • 1篇沙利度胺治疗
  • 1篇细胞
  • 1篇粒细胞
  • 1篇粒细胞白血病
  • 1篇联合化疗
  • 1篇联合化疗治疗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化疗

机构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湖南省怀化市...
  • 1篇怀化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廖志义
  • 3篇袁芸
  • 3篇欧阳凌云
  • 3篇丁忠奇
  • 2篇向昕
  • 2篇李毅
  • 1篇向昕
  • 1篇杨伟平
  • 1篇李毅
  • 1篇郑国华
  • 1篇郑国华
  • 1篇左帜

传媒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分析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该科3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进行治疗,三氧化二砷10 mg,静脉滴注,每周5 d,连续4周,间隔2周后重复;维生素C 1 000 mg/d,28 d为1个疗程,从50 mg开始口服沙利度胺,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可逐渐增量,300 mg是其最大限量,每28 d为1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结果总有效率66.7%。不良反应主要恶心、头晕、呕吐、嗜睡、水肿、便秘等,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或复发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有推广价值。
丁忠奇李毅向昕廖志义袁芸欧阳凌云郑国华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时定量PCR测定PML—RARa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索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意义。【方法】对22例初诊APL病人血液标本(骨髓/外周血)进行了上述检测。并对其中的12例达到缓解后进行了RQ-PCR,观测PML-RARa融合基因的定量下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检测到了PML—RARa融合基因(定性呈阳性),经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砷剂、DA方案化疗治疗后血液学完全缓解(CR)率达到90.9%(20/22)。12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PML-RARa融合基因的RQ-PCR监测,其中83.33%(10/12例)的PML—RARa融合基因拷贝数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16.67%(2/12例)患者复发时PML—RARa融合基因18670±2383个,较初诊时基因拷贝数下降不明显,与初诊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Q-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对APL患者在临床诊治,早期采取个体化干预治疗和预后复发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李毅郑国华丁忠奇廖志义袁芸向昕欧阳凌云杨伟平左帜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聚合酶链反应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0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MM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与联合化疗交替进行治疗,每次化疗间隔21d。以三氧化二砷和VAD方案或COMP方案联合化疗交替治疗完成为1个治疗周期,所有患者治疗4~6个周期,治疗期及间隔期均服用沙利度胺。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M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并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治疗结束后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30例患者疗效评价显示,严格的完全缓解1例、完全缓解5例、很好的部分缓解8例、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3例、病情进展3例(其中1例患者死亡),总有效率为80.0%(24/30)。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骨髓浆细胞比例、血清M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下降,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时,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IN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向昕丁忠奇李毅廖志义袁芸欧阳凌云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三氧化二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