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敏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7月12月我科为46例患者股动脉插管采用 seldinger 法实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5~59岁,平均年37.5岁。患者术前诊断脑血管异常20例,26例未...
- 刘嫦莉游月华赖菊芳颜慧英刘映珊袁丽敏
- 文献传递
- 利福平与生物流体膜治疗大便失禁致皮肤破损
- 2008年
- 目的探讨治疗大便失禁致皮肤破损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1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2例,传统的换药联合利福平治疗;观察组:19例,传统的换药联合利福平及生物流体膜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4.2%)明显优于对照组(54.5%)。结论利福平联合生物流体膜对于大便失禁致皮肤破损疗效显著。
- 冯丽琴叶平香姚国仙邹红梅袁丽敏
- 关键词:大便失禁皮肤破损利福平
- 引发外科ICU护理安全问题的操作及防范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引发ICU常见护理操作引发的护理安全问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由我科室3名主管护师对我外科ICU2004年至2006年122例患者常见护理操作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记录、提出防范措施并组织学习后,再次以同样的方法收集2007年167例患者常见护理出现的问题。结果常见护理操作安全问题发生率由1.25%~36%降低至0.36%~20%。结论对常见护理操作出现的安全问题不断分析讨论、提出防范措施对于减少外科ICU常见护理操作中引发的安全问题的有很大的意义。
- 冯丽琴赖菊香刘映珊袁丽敏
- 关键词:ICU护理操作护理安全
- 鼻饲间隔时间对昏迷气管切开患者胃内容物反流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不同鼻饲间隔时间对昏迷气管切开患者鼻饲后胃内容物的反流的影响.方法 将38例昏迷气管切开的患者分别以2、3、4 h的间隔时间进行鼻饲,每例患者每种鼻饲间隔时间各1 d,直至每种间隔时间的鼻饲次数为760次,观察每次鼻饲后反流的发生.结果 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A(2 h 1次):15.66%,B(3 h 1次):10.66%, C(4 h 1次):8.16%.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与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B与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昏迷气管切开患者鼻饲间隔时间为3、4 h时反流发生率较低.
- 冯丽琴姚国仙叶平香陈洁梅马春秀唐丽娟袁丽敏
- 关键词:气管切开昏迷反流
- 鼻饲体位对昏迷气管切开病人胃内容物反流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体位对昏迷气管切开病人鼻饲后胃内容物反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收冶的昏迷气管切开留置胃管鼻饲的45例病人于8:00、12:00、16:00、20:00进行鼻饲,鼻饲体位:床头抬高A5°~30°、B30°~45°、C45°~60°,对于每个病人每种体位各1d,然后依次重复,每种体位的鼻饲次数均为1260次,然后观察鼻饲时有无反流的发生。结果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A:13.65%、B:6.98%、C:6.035%。分别进行两两比较:A与B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A与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与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病人鼻饲时床头抬高30°以上反流发生率较低。
- 冯丽琴叶平香姚国仙邹红梅袁丽敏
- 关键词:气管切开昏迷鼻饲体位反流
- 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腰大池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患者引流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注意引流液的量、流速、性状,并积极预防感染。结果56例腰大池穿刺外引流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持续腰大池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患者引流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量,严格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及时拔管,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袁丽敏梁雪峰巫兰兰刘映珊
- 关键词:持续腰大池引流并发症护理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及影像学研究
- 我们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对2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行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容积CT数字减影(VCTDSA)及三维DSA检查并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20例颅内动脉瘤...
- 李宏伟周永生袁丽敏叶华卫孔晓锋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
- 成人肥胖者臀部肌肉注射深度的探讨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成人肥胖人群臀部肌肉注射的深度。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肥胖成人男女各100例,B超测量臀大肌注射区皮肤到臀大肌间的距离,并计算7号注射针头能够达到肌层的百分率。结果:男性组皮肤脂肪厚度(22.86±8.15)mm,女性组皮肤脂肪厚度(26.35±7.53)mm,能够达到以7号针头长度32mm的2/3(21.3mm)进针深度的男占49.54%,女占5.86%。结论:目前使用的7号注射针头大多不能到达肥胖成人的臀部肌肉注射层,建议研制加长型注射针头。
- 李小云王从华袁丽敏梁雪峰李靖丽邹红梅
- 关键词:肥胖症体重指数注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