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秀团

作品数:31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7篇历史地理
  • 6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白族
  • 8篇文化
  • 7篇民族
  • 7篇传承
  • 7篇大本曲
  • 5篇说唱
  • 5篇文学
  • 4篇民俗
  • 4篇白族文化
  • 3篇说唱艺术
  • 3篇文化内涵
  • 2篇当下
  • 2篇叙事
  • 2篇语言文学研究
  • 2篇云南少数民族
  • 2篇说唱文学
  • 2篇民俗学
  • 2篇民俗学研究
  • 2篇火把节
  • 2篇交融

机构

  • 31篇云南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31篇董秀团
  • 1篇高健

传媒

  • 7篇思想战线
  • 4篇民俗研究
  • 4篇民族文学研究
  • 3篇民族艺术研究
  • 3篇云南民族大学...
  • 2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大理师专学报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艺术百家
  • 1篇原生态民族文...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理疏泄与群体记忆:基于《火烧松明楼》传说“完型化”过程的探讨
2017年
情节母题不断丰富完善和核心母题趋于明确的"完型化"过程是民间传说不可忽视的变异路径之一。一些关乎地方、族群历史并作为"地方性知识"重要构成部分的民间传说,与历史"选择"的纠葛显得更为密切,社会变迁、文化转型、群体记忆是其"完型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大理白族民间传说《火烧松明楼》因与六诏归一史实的勾连,成为民间传说叠累变异及"完型化"发展的典型范例,群体的心理变动和共有记忆是其发展变异的重要动因。
董秀团
关键词:文本火把节
地方精英民俗志书写的可能性及反思——以云南大理石龙村李绚金村民日志为例被引量:4
2022年
大理石龙村李绚金的村民日志书写,在云南大学“村民日志”项目中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地方精英的特殊身份以及对白族文化和汉文化的双重掌握成就了李绚金民俗志书写的三个特点:时间之流与全景式书写,从事件描述到文化阐释,内外视角的交互融通。此种地方精英日志书写的实践过程及其成果,较好地实现了民俗主体参与并主导民俗志写作的需求,既回应了民俗学“朝向生活”的实践转向,又能在当下的“民俗乡建”中承载起传承村寨记忆、维系村寨传统的重要作用。地方精英的村民日志作为众多民俗志写作方式中的一种尝试,既为民俗志书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限度和不足,值得反思。
董秀团
关键词:地方精英
“首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当下东亚各国民俗文化传承的现状与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年
民俗文化对于国家文化建设、民族认同、个人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生活世界"的民俗本身就是人类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展现形式之一,而传承则是民俗文化赖以存续的基础,是文化再生产的动力。在民俗学研究中,传承一直都是一个核心问题。
董秀团高健
关键词:民俗文化文化传承民间文学
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大理白族调为例被引量:13
2010年
少数民族民歌曾经是民众生活中最活跃和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其传承和发展问题日益突显。云南大理的白族调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白族调不论从生存环境、演唱场域、传承方式还是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和效用价值都已经出现了诸多改变。像白族调这样的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其今后的发展和保护应该何去何从,就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董秀团
关键词:民歌传承
少数民族民间口承文艺资源的保护及发展——以白族大本曲为例被引量:5
2005年
在现代化条件下,少数民族的民间口承文艺资源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保护和发展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白族民间说唱艺术大本曲长期以来通过艺人的口头传承和现场表演流传于云南大理白族地区,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和其他的口承文艺形式一样在民间由盛而衰。分析大本曲这一民间口承文艺资源的现状、保护和未来发展问题,可以深化对民间口承文艺资源发展的总体认识,对其他少数民族民间口承文艺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亦具有参考借鉴的意义。对大本曲保护和发展问题的探讨,应该以大本曲文化系统中的社会环境、艺人、观众三方面的主导力量为中心。
董秀团
关键词:白族文化大本曲
白族说唱文学的类型及起源发展被引量:1
2012年
白族的说唱文学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史诗类说唱、本子曲说唱、大本曲说唱,三者之间存在继承和演进的关系。白族说唱文学的源头应该追溯到白族古老的民间叙事传统,同时,在白族说唱文学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又受到了俗讲、变文等中国传统讲唱文学形式及其子孙说话、宝卷等的影响。
董秀团
关键词:说唱文学白族大本曲俗讲变文
云南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的类型及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从广义文学的层面来看,说唱文学可等同于说唱艺术,但说唱艺术并不能与曲艺划等号,云南民族的说唱艺术中就有很多形式不能划入曲艺的范畴。云南少数民族的说唱文学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体现出许多自己的特征。
董秀团
关键词:说唱文学表演型仪式汉化
西南情境下的礼俗多维互动及其社会整合功能——以大理巍山彝族土主文化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2022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是各民族文化互动整合的过程,“礼俗互动”拓宽了审视文化互动整合关系的视野。西南情境下的“礼俗互动”具有特殊的边疆形态,呈现出族外与族内、上层与下层、中心与边缘、国家与地方、传统与现代等多维互动的结构模式。在大理巍山彝族土主文化这一典型案例中,“礼俗”的多维互动,不但保证了该区域各历史阶段社会机制内部的脉络畅通,而且在西南边疆由早期族群整合、区域整合、帝国边疆整合到现代民族国家社会整合的进程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由此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根基。
董秀团王丽清
关键词:社会整合
白族大本曲生存机制试论被引量:6
2004年
大本曲是大理白族民间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在白族民众生活中曾发生过重要的影响。作为社会环境的外因和作为民众需要的内因是影响大本曲生存、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正是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大本曲的兴衰和发展。因而,现阶段对大本曲的保护和发展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创造适合其生存、发展的条件。
董秀团
关键词:白族大本曲曲艺唱腔社会环境传承方式
村落民间叙事的焦点及意义表达--以大理剑川石龙村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村落土壤中生成的民间叙事往往呈现出一些叙事的焦点,以石龙村为例,村寨的起源和历史、村落中各姓氏的关系、本村与外部村寨之间的关系、本民族共同的历史和题材是其民间叙事的焦点所在。这样的选择和建构,是基于村落共同体表达自我"地方性知识"、资源分配和群体力量博弈、建构不同层面的认同感等多方面的需要。
董秀团
关键词:民间叙事村落博弈民族认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