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济海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浙江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
- 1991年
- 对近年来浙江省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性鱼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了该病在浙江省的流行范围、危害程度和流行季节、水域、发病率、危害对象等情况和规律,并对有关因素作了讨论。
- 杨成亮董济海杨广智
- 关键词:鱼类鱼病暴发性淡水养殖
- 网箱养殖的鳙鱼粘细菌烂鳃病
- 1980年
- 1973年国内开展网箱养鱼以来,发展很快,鱼病问题也随之产生。已发现了水霉病、疖疮病、白皮病、细菌性烂鳃病等。目前网箱养鱼中鱼病的危害到了不能忽视的程度。在日本等国网箱养鱼中鱼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 黄惟灏董济海陈月英
- 关键词:细菌性烂鳃病鳙鱼白皮病疖疮病网箱养殖
- 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鱼害粘球菌的试验被引量:9
- 1981年
- 本文介绍了不标记抗体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鱼害粘球菌烂鳃病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鱼害粘球菌不同菌株的菌体都能与其各特异抗血清交叉反应,用酶标记显示棕色,获得阳性反应,其细长弯曲的菌体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用正常兔血清或含吐温20 0.1M,pH7.4的磷酸缓冲液或吸收血清,或用Cg25和 Cg27菌株代替鱼害粘球菌的对照组,酶标记都呈阴性反应,菌体不呈棕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明显差别。以健康草鱼鳃上的粘液作对照试验,粘液本身呈淡黄色,只有红血球呈深棕色。 这种检测法对粘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或用于诊断鱼病有一定实际意义。这一检测技木对其他鱼类的病毒病的病原定位、传染源、传染途径的探索,以及对细菌性鱼病或寄生虫鱼病的研究也可能是适用的。
- 陈月英黄惟灏董济海
- 关键词:酶免疫测定法血清棕色粘液鱼害粘球菌细菌性鱼病
- 庆丰霉素防治草、青鱼粘细菌烂鳃病的试验被引量:1
- 1982年
- 本文介绍了用庆丰霉素防治草、青鱼粘细菌烂鳃病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防治草、青鱼烂鳃病,以采用投喂口服为宜。治疗药量为每 10O斤成鱼每天投喂庆丰霉素(固体)半斤(含 250万单位),连投三天,有效率达95%;每100斤夏花鱼种,每天投喂1斤(含 500万单位),连投4天,有效率为72.7%。预防的投药方式和治疗剂量相同,唯应在该病流行季节之前投喂,夏花鱼种以连投 7天为宜。试验表叨,成鱼投药组死亡率为1.7%,对照组死亡率达27%;夏花鱼种投药组死亡率为15.7%,对照组死亡率为 40.3%。
- 黄惟灏陈月英董济海杨广智
- 关键词:夏花鱼种烂鳃病青鱼成鱼投药
- 呋喃那斯对暴发性鱼病的防治方法研究
- 1993年
- 呋喃那斯对暴发性鱼病的BSK-10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019mg/L,比呋喃唑酮的用量低32倍。用0.2和0.5mg/L浸泡药浴病鱼的治愈率为90%和100%;50mg/L呋喃唑酮的治愈率为0.10mg/L和20mg/L药浴10分钟的死鱼时间比50mg/L呋喃唑酮迟1天。以0.5和4.0μg/g腹腔注射(ip)给药的防治效果也优于同剂量的呋喃唑酮。对鲢以100mg/L药浴2小时或白鲫ip600mg/kg,均未引起死亡或异常。
- 陈月英董济海沈智华孙毓秀李艳红
- 关键词:鱼病
- 草鱼粘细菌性烂鳃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
- 1984年
- 本文报导了1975—1980年在浙江杭嘉湖等主要渔区26个生产单位,对草鱼粘细菌性烂鳃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共检查179只病鱼塘,解剖691尾烂鳃病鱼。结果表明:草鱼粘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主要是鱼害粘球菌(Myxococus piscicola)主要危害1~22草鱼种,发病率为88.6%。但也能感染青鱼、鲢、鳙、鳗鲡及金鱼等,为浙江省流行广、危害较大的鱼病之一。该病流行季节为5~9月,水温为25~30℃,发病高峰是6月与9月,并常与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等并发。采用石灰乳全塘泼洒,结合投喂地锦草或庆丰霉素,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质,对防治疾病可获良好的效果。调查中首次采用醇免疫测定法,对粘细菌烂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95%左右、故此法可作为该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筛工具、也可用作疾病的诊断。
- 董济海陈月英黄惟灏
- 关键词:细菌性烂鳃病鱼害粘球菌草鱼种粘细菌流行病学调查
- 石灰防治草鱼粘细菌烂鳃病的初步应用
- 1980年
- 细菌性烂鳃病在全国流行广、发病率高,对池养草、青鱼,特别对草鱼种危害十分严重。为了提高鱼产量,尽快解决草、青鱼的主要病害,我们从1974年起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进行了防治技术的研究。在找到治疗药物之后,为进一步提高疗效,1977年后又进行泼洒药物试验,以期达到强迫治疗的目的。开始用石灰处理地锦草和单一石灰乳进行试管抑菌、小水池泼洒等试验,
- 董济海黄维灏陈月英
- 关键词:草鱼种细菌性烂鳃病池养药物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