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花海洋

作品数:31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内镜
  • 9篇食管
  • 6篇胆管
  • 6篇胆管造影
  • 6篇胰胆管
  • 6篇胰胆管造影
  • 6篇造影
  • 6篇逆行
  • 6篇逆行胰胆管
  • 6篇逆行胰胆管造...
  • 6篇内镜逆行
  • 6篇内镜逆行胰胆...
  • 5篇染色
  • 5篇恶性
  • 4篇胆管造影术
  • 4篇胰胆管造影术
  • 4篇造影术
  • 4篇逆行胰胆管造...
  • 4篇肿瘤
  • 4篇内镜逆行胰胆...

机构

  • 27篇承德市中心医...
  • 16篇承德医学院
  • 10篇承德医学院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赤峰市医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29篇花海洋
  • 23篇李建辉
  • 15篇郝欣
  • 8篇蒋海森
  • 7篇王爱民
  • 3篇张诗彤
  • 3篇苏彬
  • 2篇李建华
  • 1篇刘有为
  • 1篇焦海涛
  • 1篇姜海斌
  • 1篇王春艳
  • 1篇王学文
  • 1篇王淼
  • 1篇张学东
  • 1篇崔保继
  • 1篇薛润国
  • 1篇郑丽平
  • 1篇尹成淑
  • 1篇黄冬梅

传媒

  • 7篇中国内镜杂志
  • 5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重庆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8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置入支架术后发生胆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ERCP支架置入的263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临床资料,纳入可能导致胆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相关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263例病人有49例(18.63%)发生胆管炎。单因素分析显示,γ-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困难插管、梗阻部位、吸烟与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GT[OR=1.001,95%CI:(1.000,1.001)]、白蛋白[OR=6.199,95%CI:(1.625,23.641)]、困难插管[OR=19.734,95%CI:(2.900,134.267)]、梗阻部位[OR=6.865,95%CI:(2.911,16.190)]、吸烟[OR=3.877,95%CI:(1.722,8.727)]是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区分度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0.77,0.90),P<0.001],提示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高GGT、低白蛋白、困难插管、高位胆管梗阻、吸烟是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后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能力较强,可根据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的概率采取个体化预防措施。
段惠潇于双颖席海旭李建辉郝欣花海洋李常洲齐静
关键词:胆管肿瘤胆管梗阻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炎
错配修复基因MLH1、MLH2、MHL6、PMS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换相关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错配修复基因(MMR) MLH1、MSH2、MSH6和PMS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胃癌活检及手术标本12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情况,计算MMR蛋白表达缺失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上皮间质转换标志物水平相关性,比较MMR蛋白表达缺失患者与MMR蛋白表达非缺失组患者生存周期。结果 127例胃癌组中MMR蛋白缺失率为31.5%(40/127),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0.47%(26/127)、14.17%(18/127)、8.66%(11/127)、16.54%(21/127);MMR蛋白缺失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MMR蛋白表达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呈正相关(r=0.524,P<0.05),MMR蛋白表达与间质标志物Vimentin呈负相关(r=-0.471,P<0.05),与MMR蛋白表达缺失组比较,MMR蛋白表达非缺失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MMR蛋白表达缺失,其与上皮间质转换关系密切,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胃癌的后期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申志华王贺花海洋李常洲段思杰
关键词:错配修复基因
蓝激光成像及染色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19年
消化道早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消化道早癌的筛查主要借助于消化道内镜技术,为提高传统内镜发现诊断消化道病变的能力,通常于内镜检查前行消化道染色以突出病变。蓝激光成像技术是新一代的消化内镜技术,相比传统的内镜技术,蓝激光成像技术具有特有的发现消化道病变的能力,不仅可以用于非癌疾病的诊断,而且具有很强的发现消化道早期癌病变的能力。近年来关于蓝激光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表明其能显著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本研究主要分析国内蓝激光成像技术结合染色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依据。
孙君军李建华李建辉花海洋蒋海森郝欣郝旭阳
关键词:染色技术消化道早癌
慢性HBV感染者并发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并发结直肠息肉的内镜下特征及病理特征,探讨其癌变风险及内镜下治疗难度。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接受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的1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3例合并HBV感染的患者设为HBV组,将94例无HBV感染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入院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比较2组各肠段的息肉检出率、内镜下特征及病理特征、内镜下治疗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率、血清CEA水平。结果 HBV组的直肠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3.40%比25.53%,P=0.026)。HBV组的息肉最大径、息肉数目、息肉带蒂率、内镜下治疗时间、术中出血率和血清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HBV组的腺瘤性和癌性息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45%比70.21%,P=0.002)。结论 与一般人群相比,慢性HBV感染并发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病理检查结果多为腺瘤性或癌性息肉,息肉的癌变风险较高;息肉多数较大、带蒂且多发,术中出血率较高,内镜下治疗难度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均较高,建议早期筛查。
郭天宇花海洋李建辉王爱民
关键词:HBV结直肠息肉
化学染色联合蓝激光放大内镜对食管早期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化学染色联合蓝激光放大内镜对食管早期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内窥镜检查可疑食管病变患者100例,共138处病变,本文对此100例患者分别采用蓝激光放大内镜、碘染色和蓝激光放大内镜与碘染色相结合三种方式进行进一步检查,并以病变的病理诊断为金指标,分别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镜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行Kappa一致性检验,配对卡方的McNemar检验,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进行真实性评价,比较3种内镜检查方式对食管早期癌性病变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蓝激光放大与碘染色相结合组一致性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高。结论:蓝激光放大与碘染色相结合能提高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率。
花海洋蒋海森郝欣李常洲孙志欣李建辉王海军李秀娟付爱琳齐静
关键词:化学染色
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活检检测情况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胃窦部不同部位幽门螺杆菌(Hp)检测情况,为寻找Hp最佳活检部位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并行电子胃镜检查,于胃窦部位取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超基准值(DOB)分为: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DOB≥4)和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组(DOB<4),收集患者的胃镜报告和病理资料。根据患者胃窦部不同活检部位,分为:常规活检部位组、隆起糜烂部位组和平坦糜烂部位组,比较不同活检部位Hp的检出率。将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按DOB值的情况,分为:A组(435),并分类统计每组患者胃窦部活检及病理情况。结合患者内镜报告和病理资料,分为: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分类统计胃窦部活检及病理情况。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96.4%)高于常规活检部位组(92.7%)和平坦糜烂部位组(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DOB值方面,A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最高,常规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最低,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组和C组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22;P=0.721);非萎缩性胃炎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96.5%)高于常规活检部位组(91.2%)和平坦糜烂部位组(92.0%),3个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萎缩性胃炎组中,3个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组中,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结论对于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但DOB值较低的患者,隆起糜烂部位Hp的阳性率更高。对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与常规活检部位相比,隆起糜烂部位Hp的检出率更高;但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胃窦部不同部位的Hp检出率差异不大。对于13C尿素
张萌龙晓田花海洋李建辉郝欣
关键词:胃窦活检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手术相关因素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影响。以术后短期是否再发胆道支架梗阻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9例术后短期再发胆道梗阻,复发率为5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胆道恶性狭窄的类型、术前发生胆管炎、术前未引流、术中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支架放置的位置、术后24 h内发热、术后2周总胆红素(TBiL)下降<50%、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下降<50%、GGT和碱性磷酸酶(ALP)下降<50%是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未引流(OR=5.738,P=0.013)、术前发生胆管炎(OR=5.347,P=0.025)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OR=6.739,P=0.014;OR=9.719,P=0.005)是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未引流、术前发生胆管炎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是导致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并对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对预防此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有重要意义。
尹静一樊明阳李建辉郝欣花海洋王爱民
关键词:塑料支架再梗阻影响因素
乙状结肠浆膜下脂肪瘤1例报道
2019年
胃肠道脂肪瘤是一种生长缓慢、预后较好、起源于胃肠道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不高,多为单发,少数也有多发的文献报道。有研究表明,90%~95%脂肪瘤起源于黏膜下层,5%~10%发生于浆膜下层。目前,国内对浆膜下脂肪瘤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临床医生对其仍认识不足,易漏、误诊。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乙状结肠浆膜下脂肪瘤报道如下。
花海洋蒋海森李建辉郝欣李常洲
关键词:胃肠道脂肪瘤乙状结肠良性肿瘤
联合检测血清AFP与PHCA、CA19-9等对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确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故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肿瘤的标志物是指肿瘤组织和细...
花海洋
文献传递
血清AFP、PHCA、CA19-9联检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人肝癌抗原(PHCA)和糖链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HCC(HCC组)和3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AFP、PHCA和CA19-9三指标检测,分析3项指标对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HCC组血清AFP、PHCA、CA19-9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三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0.839、0.649;PHCA的临界值为25.79U/L;HCC组中AFP、PHCA、CA19-9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为92.3%,与单项指标的敏感度71.8%、71.8%、61.5%相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 AFP、PHCA、CA19-9三指标联合应用,提高HCC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诊断水平。
花海洋李建辉张学东赵志国黄冬梅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癌抗原糖链抗原19-9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