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前
  • 2篇手术
  • 2篇手术前
  • 2篇手术前后
  • 2篇术前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腺瘤
  • 2篇腺瘤切除
  • 2篇腺瘤切除术
  • 2篇瘤切除术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功能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甲状旁...
  • 1篇原发性甲状旁...
  • 1篇术前检查
  • 1篇疼痛
  • 1篇全身
  • 1篇全身骨显像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胡健
  • 4篇鲜于志群
  • 3篇朱小华
  • 2篇祝丹
  • 2篇吴书婷
  • 1篇陈璟
  • 1篇周健
  • 1篇张国鹏
  • 1篇韩云峰
  • 1篇周建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甲状旁腺99Tcm-MIBI SPECT/CT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诊断中的增益价值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99Tcm-MIBI SPECT/CT显像在PHPT患者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男13例,女28例,年龄14~ 82(50.0±13.2)岁]临床诊断为PHPT的患者术前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CT及颈部超声检查结果,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不同方法对甲状旁腺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应用ROI技术计算T/NT值,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与近期术前PTH、血钙水平以及病灶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41例PHPT患者经手术共发现42个甲状旁腺病灶,病理证实腺瘤39例(单发腺瘤37例,包括2例异位腺瘤;双发腺瘤2例);甲状旁腺癌1例.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CT检查、超声对患者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78.0%(32/41)、92.7%(38/41)、73.2%(30/41)和70.7%(29/41).SPECT/CT显像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面显像、CT及超声,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7、4.90、5.82,均P<0.05).平面显像对病灶的检出率稍高于CT、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8、0.36,均P>0.05),CT与超声对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0,P>0.05).30例PHPT患者延迟相T/NT值与术前PTH、血钙水平及病灶体积有明显的相关性(r=0.56、0.54、0.56,均P<0.01).结论 与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CT及超声检查相比,SPECT/CT显像不仅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解剖信息,而且有更高的检出率,对PHPT术前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吴书婷朱小华张国鹏周建胡健鲜于志群
^(99m)Tc-MDP全身骨显像作为肺癌术前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作为肺癌术前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确诊的24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99m)Tc-MDP全身骨显像病灶分布特点,计算其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1249例患者中有101例全身骨显像结果异常,45例证实为骨转移,6例骨显像未见异常但X线、CT、MRI或PET-CT检查提示骨转移。其检出率为18.07%(45/249)、灵敏度为88.24%(45/51)、特异度为71.72%(142/198)、准确度为75.10%(187/249)、阳性预测值为44.55%(45/101)、阴性预测值为95.95%(142/148)。245例阳性骨显像共发现骨转移部位109个,以胸部骨36例(33.03%)最常见,其次是脊柱29例(26.61%)、骨盆22例(20.18%)、四肢骨15例(13.76%)及颅骨7例(6.42%)。以多发转移(30/45)为主,单处及2处放射性分布异常者15例,均经CT、MRI检查证实骨转移。3不同病理类型骨转移发生率为:腺癌22.90%(30/131),鳞癌11.69%(9/77)、小细胞癌和其他类型肺癌14.63%(6/41)。经统计分析发现,腺癌与鳞癌之间骨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2,P<0.05)。结论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因其灵敏度高、可早期发现全身多处骨转移病灶而作为探测骨转移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对肺癌患者常规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不仅有利于临床分期,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为患者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吴书婷韩云峰胡健鲜于志群
关键词:99MTC-MDP全身骨显像肺癌术前检查
钐^(153)-乙二胺四撑膦酸改善骨转移患者癌性疼痛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对钐153-乙二胺四撑膦酸治疗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探讨其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效果,并分析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的类型以及治疗前Karnofasky评分、疼痛严重程度和止痛剂使用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在接受钐153-乙二胺四撑膦酸治疗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中,选取158例进行16周的随访。该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癌痛,并能够合作汇报、记载癌痛的症状;预期寿命>6个月;接受治疗前至少4周未行放射治疗和抗肿瘤药物治疗;无肝、肾及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病理性骨折或其他机械性失稳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00×109L-1。随访内容包括:疼痛程度、止痛剂的使用、Karnofsky评分、血常规及血生化学变化。用骨痛缓解情况和止痛剂使用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同时分析疗效与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的类型以及治疗前Karnofasky评分、疼痛严重程度和止痛剂使用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5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27例骨痛减轻,125例止痛剂使用减少。Karnofsky评分治疗前为57.8±27.6,治疗后增加为66.4±24.4。②最常见副反应为可逆性骨髓抑制。③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示仅原发肿瘤的类型可能是影响钐153-乙二胺四撑膦酸疗效的主要因素(OR=1.8),对肺癌性性疼痛的止痛效果低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性疼痛,而后者之间止痛效果比较基本接近。结论:钐153-乙二胺四撑膦酸对各种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有不同程度的止痛效果,原发肿瘤的类型是影响止痛效果的主要因素。
陈璟胡健周健
关键词:放射疗法
催乳素细胞腺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测定意义
朱小华祝丹鲜于志群胡健
催乳素细胞腺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测定意义
目的:探讨催乳素细胞腺瘤患者切除术前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催乳素细胞腺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从我院垂体肿瘤手术患者中筛选出病理诊断为催乳素细胞腺瘤患者46例,其中男性15例,女...
朱小华祝丹鲜于志群胡健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