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春磊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选择不同的局部皮瓣修复鼻翼缺损被引量:1
- 2010年
- 自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我们根据鼻翼缺损面积及缺损程度,设计相应的局部皮瓣对19例鼻翼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李庆春肖志波杨大平聂春磊
- 关键词:皮瓣鼻缺损外科修复
- 隆胸患者心理社会效果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治愈率一直被视为评价外科手术效果的有效指标,然而这对隆胸手术患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隆胸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社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手术的成败,因而对其实行临床客观指标和心理社会因素的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全面评价系统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对隆胸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如躯体形象、自尊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价研究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马旭杨大平聂春磊李宁
- 关键词:隆胸手术患者心理心理社会因素手术效果主观评价
- 偏头痛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偏头痛不但给患者个人造成痛苦,也给社会都带来巨大的负担。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行为疗法以及针灸等。由于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性缓解症状,并且长期服用会带来恶心、呕吐及其他副作用,因此,外科治疗也许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根治手段。作者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外科治疗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聂春磊杨大平马旭司振兴
- 关键词:偏头痛外科治疗A型肉毒杆菌毒素
- 跨区供血皮瓣成活过程中血管构筑及内源性VEGF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索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方法:以大鼠旋髂深动脉为蒂制作包含肋间后动脉支配区域的右侧背部矩形跨区供血皮瓣,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2,3,5,7天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成活过程中血管构筑及蒂部血管口径的改变以及内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ndogenou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化染色(取材部位为两血管支配区域中间血管网吻合部)。结果:皮瓣完全成活率100%。轴心动脉经吻合支向远端供血,经静脉吻合支回流。血管吻合区以远的血流方向与术前相反。术后即刻VEGF免疫组化染色阴性;1天后血管吻合支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多、增粗,蒂部血管口径明显增粗,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区域较多;3天时上述指标达高峰;7天时形成与顺流皮瓣相似的轴心血管,蒂部血管口径有所下降,VEGF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为血管的口径增大及数量增多,最终形成轴形血管皮瓣。内源性VEGF对皮瓣的成活起重要作用。
- 韩雪峰李健宁杨大平聂春磊刘国锋郭铁芳郝晨光马辉谷守滨
- 关键词:反流内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索利用生物酶类联合消化法制备猪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材料的方法,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方法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消化法脱除成年猪颈总动脉的细胞成分;通过组织学染色和定量DNA分析,检测细胞及细胞碎片的去除情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支架材料的空间结构和细胞去除情况。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制备的猪颈总动脉脱细胞支架材料不含有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成分没有明显的改变,保留了脱细胞前动脉的空间结构;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DNA含量小于0.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内表面完全去除了内皮细胞成分,显示出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结论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生物酶消化法制备的猪颈总动脉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中细胞成分去除完全,细胞外基质的空间结构保持良好,制备的支架材料符合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对生物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 刘国锋杨大平郭铁芳郝晨光聂春磊何志娟
- 关键词:血管移植细胞外基质脱细胞
- 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经常需要用血管移植物来替代病损的血管,自体血管如大隐静脉、胸廓内动脉及桡动脉等移植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最佳的术后效果。然而,约有30%的患者因疾病、截肢或反复手术等原因缺乏可供移植的自体血管。应用Dacron或ePTFE等不可降解材料制备的人工血管在替代大口径血管时通畅率高,而替代小口径血管(内径〈6mm)时因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等原因导致通畅率很低。
- 刘国锋杨大平郭铁芳聂春磊何志娟
- 关键词:组织工程血管血管移植物DACRON自体血管胸廓内动脉小口径血管
- 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联合游离植皮修复会阴部感染性创面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联合游离植皮在修复会阴、阴囊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行创面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设计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移修复创面,肌瓣表面游离植皮。自2002年5月至2009年2月,对6例患者行会阴、阴囊的创面修复。结果股薄肌瓣和游离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例患者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缺损凹陷处填充饱满且不显臃肿。结论带血管蒂股薄肌瓣修复感染创面抗感染能力强、血运好、易成活,且手术操作简便,是一种修复会阴部感染性创面较好的手术方法。
- 毕国华肖志波李庆春张森波杨大平庞建华聂春磊
- 关键词:游离植皮会阴阴囊感染性创面
- 他汀类药物在同种异体全厚皮片移植中的作用
- 2009年
-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在同种异体全厚皮片移植中作用。方法:荷兰黑兔作为供体,日本白兔作为受体。实验分为三组(n=8):1组,空白对照组;2组,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于2mg/kg/天);3组,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于4mg/kg/d)。通过临床评估和病理组织活检来计算皮片的存活时间以及他汀类药物抑制炎性细胞浸润的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外周血IL-2水平测定来观察他汀类药物在对抗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全厚皮片的存活时间:1组,(7.0±1.07)天;2组,(8.13±1.13)天;3组,(13.25±0.71)天。3组的存活时间长于1组和2组,但1组和2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延长了皮片的存活时间,阻止了淋巴细胞的浸润,而且在对抗急性排斥反应中有很大的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延长了同种异体全厚皮片移植的存活时间,抑制了炎性细胞的浸润,有效的对抗急性排斥反应。
- 李宁杨大平聂春磊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皮片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