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定坤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结节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电
  • 1篇心电门控
  • 1篇信号
  • 1篇血流
  • 1篇血流信号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影像学诊断
  • 1篇诊断及分期
  • 1篇双低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皮下
  • 1篇皮下结节

机构

  • 5篇青海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祁定坤
  • 2篇张永海
  • 2篇余晓晟
  • 2篇董永兴
  • 1篇白俊虎
  • 1篇刘素萍
  • 1篇张红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结肠癌的VCT诊断及分期探讨
2012年
随着近年来我国饮食习惯与西方国家的逐步接近,结肠肿瘤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既往主要将钡剂灌肠和结肠镜作为临床诊断本病的手段,但二者对腔外、肿瘤的浸润以及病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像学诊断在明确结肠癌诊断、确定系统的治疗方案、
余晓晟张永海白俊虎祁定坤刘素萍
关键词:结肠癌诊断CT诊断结肠肿瘤影像学诊断
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前瞻性组和回顾性组各40例,前瞻性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检查,回顾性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检查,比较2组成像质量、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2组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组CTDIvol、DLP标准、ED标准均显著低于回顾性组(P<0.05)。2组共计显示1 086段冠状动脉,其中有1 058段达到2分的评分要求,即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有1 058段(97.42%);前瞻性组有529段冠脉图像质量评分2分以上(97.24%),回顾性组有529段冠脉图像质量评分2分以上(97.60%),2组冠脉成像质量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冠脉段数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9,P=0.709)。结论 64层螺旋CT(M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具有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检查相当的图像质量,同时可以显著的降低扫描辐射剂量。
祁定坤
关键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头颈部毛母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病例报道病例1:患者女,11岁,左侧眶下区皮下结节一年余,无明显疼痛,皮肤无异常,质地硬。来院后先行超声检查示一实性结节,大小约2 cm,其内见斑点状血流信号(图1A),考虑血管瘤,CT检查示混杂密度影,平扫可见点状钙化影(图1B),增强轻度强化(图1C)。病例2:患者男,47岁,右侧颞部皮下可触及一大小约1.5 cm大小的结节一年余,无明显疼痛,质地硬,超声检查提示实性结节,其内可见斑点状血流信号;CT平扫示等密度结节(图2),边界清楚,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祁定坤董永兴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毛母质瘤头颈部皮下结节血流信号
肺动脉栓塞诊断中CT双低扫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CT双低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双源CT机对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肺栓塞患者进行扫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100 kv,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 mg I/ml。对照组给予120 kv,对比剂为碘海醇350 mg I/ml,两组对比剂用量均为0.9 ml/kg,使用智能跟踪触发扫描,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肺动脉、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栓子检出数以及总检出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CT双低扫描不会降低肺动脉栓塞诊断率,且可明显降低碘摄入量及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余晓晟张永海董永兴杨丛珊祁定坤张红孙璐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9例,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68例,恶性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结合灌注成像扫描,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的差异性。结果:良恶性结节灌注参数结果中BF、PS、MTT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由于病理基础的差异性导致甲状腺微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祁定坤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