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瑾

作品数:14 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球囊
  • 4篇介入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内
  • 3篇血管
  • 3篇择期
  • 3篇他汀
  • 3篇球囊反搏
  • 3篇主动脉
  • 3篇主动脉内
  • 3篇主动脉内球囊...
  • 3篇综合征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脉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14篇刘文娴
  • 14篇盛瑾
  • 7篇陈立颖
  • 6篇李江
  • 5篇康铁朵
  • 5篇宁尚秋
  • 5篇任燕龙
  • 4篇朱佳佳
  • 3篇杨鲲
  • 3篇曹佳宁
  • 2篇熊然
  • 2篇康云鹏
  • 2篇李鹏
  • 1篇戴沁怡
  • 1篇毕涛
  • 1篇王月丽
  • 1篇潘丽丽
  • 1篇慈维苹
  • 1篇任伟
  • 1篇黄觊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山东医药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第八届北京五...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择期介入治疗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介入治疗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强化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术前开始到术后1周,予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1周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4、8周测定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一1)的浓度,检测治疗期间TC、TG、HDL—C、LDL—CALT、Cr及肌酸激酶变化。结果术后8周强化剂量组TC、LDL—C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分别为(3.8±0.8)mmol/L比(4.1±0.8)mmol/L,(2.0±0.7)mmol/L比(2.4±0.6)mmol/L,均P〈0.05]。强化剂量组在术后8周hs—CRP、MMP-9、sICAM-1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分别为(11±4)mg/L比(13±4)mg/L,(231±25)μ肛g/L比(255±30)μg/L,(318±58)μg/L比(322±49)μg/L,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强化剂量组PCI术后8周hs—CRP、MMP-9、sICAM-1的水平变化与LDL—C变化呈正相关(r=0.816、0.755、0.697,均P〈0.05)。结论围术期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与常规剂量相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康铁朵刘文娴陈立颖盛瑾任燕龙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FLNC变异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例的基因检测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对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目标基因测序,明确其致病变异,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2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及家族史信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目标基因测序,通过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对候选变异进行致病性判定。结果高通量测序及Sanger验证均显示患者携带FLNC基因c.5044dupG杂合移码变异。根据ACMG指南判定为疑似致病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P4)。结论FLNC基因c.5044dupG杂合变异可能是该患者扩张型心肌病的遗传学病因。上述结果为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任燕龙张亚辉张晓萍王月丽刘旭霞盛瑾宁尚秋刘文娴李小燕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基因检测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治疗后抗栓治疗的长期效果和出血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AF)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抗栓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影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某医院诊治的≥60岁老年AF合并ACS患者389例,根据抗栓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组简称TT组112例和华法林+氯吡格雷二联抗栓组简称WC组277例。随访18个月,评估2组患者抗栓治疗后出血风险和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389例患者中男性174例占44. 7%,女性215例占55.3%,平均年龄为77.6±11.8岁,2组的基线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平均随访17. 8±2. 1个月后,发现2组的INR值和INR达标率均无明显差异,TT组严重出血和中度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WC组,但2组间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高龄(OR=1. 57, 95%CI:1.26~1.88,P=0.007)、高HAS-BLED评分(OR=2.14,95%CI:1.46~2.77,P=0.037)和三联抗栓(OR=2.24, 95%CI:1. 73~2. 51,P=0. 012)为中重度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AF合并ACS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对联合华法林、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三联抗栓治疗,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二联抗栓治疗在不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情况下可降低严重和中度出血风险。高龄、高HAS-BLED评分和三联抗栓为中重度出血的危险因素。
李江任燕龙刘文娴康云鹏盛瑾
关键词:老年抗栓治疗心房颤动急性冠脉综合征出血
晚期内皮祖细胞对共培养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CM)在非接触条件下共培养对CM细胞增殖、凋亡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从大鼠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28 d,FITC-UEA-I、Dil-acLDL和DAPI三染色鉴定为晚期EPCs。分别吸取晚期EPCs和乳大鼠CM,按0∶1,1∶1,5∶1,10∶1的细胞比率分别植于Transwell小室,下室植入晚期EPCs,上室植入CM。将晚期EPCs与CM非接触共培养12~48 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Tunel法检测其增殖、凋亡功能。并于晚期EPCs与CM共培养48 h后,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比率组(0∶1~10∶1)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结果:体外培养7 d时,EPCs细胞呈典型长梭形;28 d时,呈铺路石样,并可摄取FITC-UEA-I、Dil-acLDL。晚期EPCs可促进共培养的CM增殖,减少凋亡。随着晚期EPCs与CM细胞比率的增加,不同共培养时间组的CM增殖功能均明显增强(P<0.05),凋亡功能均明显降低(P<0.05);且随共培养时间延长,不同比率组的CM增殖功能亦均明显增强(P<0.05),凋亡功能均明显降低(P<0.05);当晚期EPCs与CM比率为10∶1、共培养48 h时,CM增殖功能最强(P=0.00),凋亡最低(P=0.00)。当晚期EPCs与CM共培养48 h后,随晚期EPCs/CM数量比率的增加上清液中VEGF浓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随着晚期EPCs与CM比率的增加以及共培养时间的延长,CM增殖明显增强、凋亡明显降低;可能与晚期EPCs通过分泌VEGF从而改善CM增殖、凋亡功能有关。
慈维苹刘文娴李鹏盛瑾
关键词:晚期内皮祖细胞心肌细胞增殖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静脉推注美托洛尔在冠状动脉CT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美托洛尔在冠状动脉CT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受检者72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静脉推注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各36例。静脉组推注美托洛尔总剂量10 mg,如心率下降至65次.min-1或血压下降至90/60 mmHg时,停止静脉推注美托洛尔,行冠状动脉多排CT检查;口服组一次给予美托洛尔50 mg。结果静脉组患者50.0%在用药后10 min达到目标心率,口服组中只有19.4%的患者用药后30 min达到目标心率(P<0.01)。结论静脉推注美托洛尔可以快速、有效、安全地减慢心率,使心率过快患者顺利、快速完成冠状动脉CT检查。
刘文娴符岚杨鲲盛瑾陈立颖宁尚秋吕飙戴沁怡毕涛
关键词:美托洛尔冠状血管CT检查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内死亡及生存的比较,分析影响IABP辅助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录本院心内科2005年7月至2013年7月间,发病在72h之内并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2例,其中发生院内死亡患者81例。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入院一般情况、介入治疗情况及IABP辅助情况等临床特点,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院内生存组相比,院内死亡组年龄较高,女性患者多,Killip III^IV级患者多;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时心率较快,血压较低,血肌酐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更高,犯罪血管为左主干及多支血管病者较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年龄>65岁)(OR=2.224,95%CI:1.106~4.475,P=0.025)、发病至入院时间长(OR=1.021,95%CI:1.005~1.038,P=0.012)、心功能Killip分级III^IV(OR=11.167,95%CI:3.895~32.019,P<0.001)、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OR=2.497,95%CI:1.325~4.705,P<0.01)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OR=1.060,95%CI:1.035~1.086,P<0.01)为导致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ABP辅助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机会;但对于高危患者,包括老年、就诊时间延迟、心功能差及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IABP辅助收效甚微,院内病死率高。
盛瑾刘文娴曹佳宁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8月~2011年1月128例接受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血小板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128例患者应用IABP的时间为(86.4±7.1)h;应用IABP后有52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其中轻度减少者37例、重度减少者15例,无极重度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开始IABP治疗后12h;停用IABP后有97.4%的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IABP治疗时可出现明显的血小板减少,应该引起重视,在应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
李江刘文娴朱佳佳宁尚秋陈立颖盛瑾
关键词:心肌梗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小板减少
择期冠脉介入患者对比剂肾病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常规水化治疗情况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16例,于冠脉介入围手术期给予0.9%氯化钠以1.5 mL/(kg.h)静点水化治疗,记录患者术前24 h、术后72 h内血肌酐值,分析CIN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择期冠脉介入患者CIN发生率为8.33%(18/216),与非CIN患者比较,CIN患者年龄升高、更多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下降、术中对比剂用量增多(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术前eGFR<60 mL/(min.1.73m2)、对比剂用量>150 mL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常规水化治疗下冠脉介入患者仍有8.33%发生CIN,其中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肾功能下降及对比剂用量是CIN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应高度警惕并积极预防CIN的发生。
任伟刘文娴杨鲲陈立颖李江康铁朵盛瑾熊然朱佳佳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比剂肾病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介入治疗术后的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介入治疗术后的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 qn,强化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术前开始到术后1周...
康铁朵刘文娴陈立颖盛瑾任燕龙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炎症反应
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对比普通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129例,普通肝素组127例,两组都联合应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30 d内总死亡、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等临床事件;并比较两组患者72 h内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30 d内总死亡、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等临床事件,依诺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内出血并发症,依诺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稍高,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前后血小板数量下降程度,依诺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低(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肝素,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李江朱佳佳康铁朵宁尚秋杨鲲盛瑾陈立颖刘文娴
关键词:依诺肝素普通肝素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