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庆
- 作品数:61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从“自叙说”看胡适对古代文献考证研究的贡献
- 2008年
- 学界往往以文献考证笼统概括胡适《红楼梦》"自叙说",而没有进一步分析胡适对古代文献考证研究的贡献。从"自叙说"来看,胡适对古代文献考证研究的贡献,在于批判索隐派科学精神的缺失,将文献考证研究与批评新范式结合起来,注重古代文献与"文本"之间的张力。
- 王泽庆顾祖钊
- 关键词:范式
-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被引量:2
- 2007年
- 艺术自律,意味着艺术的解放与独立,但这并不代表艺术与社会现实、与科学道德等价值和领域毫无瓜葛。相反,艺术自律与艺术对现实的批判,艺术自律与艺术对其他价值领域的协调和弥合,无不呈现出辨证统一的关系。这种辨证统一关系,还体现在艺术批判的可能与艺术建构的无奈上。
- 王泽庆
- 关键词:艺术自律
-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理论的诠释学意蕴
- 2024年
- 《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论述摄影和电影等现代图像艺术的代表作,体现了他的现代图像诠释思想和对传统“美的表象”理论的突破。摄影和电影失去原真性,但又借助机械中介揭示事物的存在,对事情本身的呈现不满足于美的表象。摄影和电影表现的重点是真理,而不仅仅是美的表象。重新组合的“第二自然”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性解释。来自各个行业的现代大众取代了在传统绘画和雕塑面前沉默的膜拜者,他们在震惊之后开展批评,是新的诠释主体。各领域的“行家”诠释并非仅从美的表象角度展开,而是立足于自己的专业进行评判。从美的表象到被遮掩的东西是建构现代图像诠释学理论的关键点,本雅明所做的基础性贡献不容忽视。
- 王泽庆
- 论现代传媒与文学传播
- 现代传媒不仅促使了现代文学的繁荣,而且影响到现代文学传播观念的建构.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迎来了文学传播的春天,形成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共存的多媒介文学传播.但在多媒介的文学传播中,不能忽视不同媒介的文学传播所起的不同作用....
- 王泽庆
- 关键词:文学传播现代传媒
- 文献传递
- 论《中华山水掌故辞典》的文化定位与创新实践
- 2014年
- 《中华山水掌故辞典》(修订本)集掌故、名胜、诗词为一体,把辞书编纂和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山水旅游事业结合起来,其大胆创新是源于准确的文化定位。作者较好处理了视觉文化、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值得辞书界去关注与研究。
- 王泽庆
- 关键词:视觉文化传统文化大众文化
- 全媒体时代的审美理想变迁被引量:7
- 2011年
-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文艺的发展日新月异。建立在传统艺术基础上的审美理想,已不能指导新的艺术样式。全媒体时代审美理想的探讨,被提上议事日程。因为艺术形态的新旧并存,全媒体时代的审美理想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也是新旧共生。虽然全媒体时代新兴的审美理想并未定型,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毕竟呈现某些新的端倪。把握全媒体时代的审美理想变迁,有利于当代艺术和审美的发展。
- 王泽庆
-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 论“美是道德的象征”被引量:1
- 2003年
- “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理想,人类通过审美由自然走向自由。它也是贯穿《判断力批判》的一条内线。本文试图在论述美与自然的基础上,从美的鉴赏与美的形态两方面揭示美与道德的关系,并联系实例与图型剖析象征的内涵。
- 王泽庆
- 关键词:道德审美《判断力批判》
- 文化诗学理论批评
- 2010年
- 中国学者提出文化诗学将近二十年,文化诗学的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文化诗学的理论建构,缺少"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结合的中间环节:社会心理与审美理想。文化诗学的理论分歧,主要是新学科与方法论之争。如果文化诗学具备了历史的积淀、现实的召唤和权威的论定等方面因素,成为一门学科是早晚的事情,但也不能忽视成为一门学科的弊端。
- 王泽庆
- 关键词:文化诗学
- “他者”的缺失:从《坛经》看禅宗衰落原因被引量:1
- 2006年
- 从“他者”的角度,在比较禅宗和犹太教的基础上探讨《坛经》,揭示禅宗衰落的原因。“见性成佛”,撇开了佛祖这个“他者”的介入,导致操作上的“大而无当”和“无相戒”的盗用。“无善无恶”、“无人我”等思想,注重的是个人的解脱,不关注“他人”和由“他人”组成的社会,导致社会基础的削弱。
- 王泽庆
- 关键词:衰落原因《坛经》禅宗犹太教佛祖
- 论“语—图”文本融合的基本功能类型被引量:3
- 2015年
- "语—图"互文的类型,除了有不同媒介文本的互相转换或运用一种媒介表达出另一种媒介的审美效果外,还有让两种媒介并置在同一文本中,即"语—图"文本融合。"语—图"文本的融合,从融合的功能角度看,大致有解释类、启发类和标识类等几种类型。了解"语—图"文本融合的基本功能类型,能够更好进行艺术鉴赏与创作。
- 王泽庆
- 关键词: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