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支原体感染并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 王欣郑华城
- 儿童低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23例被引量:6
- 2008年
- 吕娜魏素芳乔玉巧王欣荆彦芬
- 关键词:佝偻病维生素D
-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3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PM)的分布特点、临床特征、主要致病菌、疗效、预后、危险因素情况,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3-1至2017-12年连续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12例石家庄地区PM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流行病学及疗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河北省儿童医院共收治PM患儿312例,发病时间3~5月(75/312,24.0%);6~8月(89/312,28.5%); 9~11月(84/312,26.9%);12~2月(64/312,20.5%);城市(132/312,42.3%),县级市(36/312,11.5%),农村(144/312,46.2%)。男性患儿(177/312,56.7%),女性患儿(135/312,43.3%),男女比例1.31:1;其中年龄1月~3月(104/312,33.3%),<3岁(186/312,59.6%)。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发病(185/312,59.3%),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260/312,83.4%),其次为呕吐(216/312,69.2%),嗜睡(210/312,67.3%);血培养阳性者(67/312,21.5%),以肺炎链球菌(17/67,25.4%),流血嗜血杆菌(11/67,16.4%)常见;脑脊液培养阳性者(43/312,13.8%),以肺炎链球菌(13/43,30.2%)、脑膜炎双球菌(7/43,16.3%)常见。首次脑脊液WBC≥500×10~6·L^(-1)(265/312,85.2%);<10×10~6·L^(-1)(8/312,2.6%)。治愈及好转出院者(272/312,87.2%),自动出院(34/312,10.9%),死亡(6/312,1.92%);患儿年龄<3月及病初抽搐发作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别为P=0.002;P=0.033)。结论 2013-2017年石家庄地区儿童PM全年散发,四季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原发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初以发热最为常见,其次为呕吐及嗜睡;肺炎链球菌是导致该病的主要致病菌;患儿年龄小于3月及初期抽搐发作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少数脑脊液白细胞正常不能排除本病,发病趋于不典型,加强预防和早期识别尤为重要。
- 王欣杨花芳王媛媛崔小普李宝广左月仙郑华城
-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白细胞计数儿童
- 小儿戊二酸血症Ⅰ型二例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戊二酸血症Ⅰ型(GA-1)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GA-1患儿的头围、生长发育、抽搐发作、头颅MRI及血串联质谱检测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儿均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大头畸形及肌张力低下。头颅MRI提示有外侧裂池增宽、额颞叶脑萎缩、不同程度的脑白质或双侧基底核异常信号及硬膜下积血或积液。血串联质谱有机酸分析提示戊二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范围。给予低蛋白饮食、补充左卡尼汀及大剂量维生素B_2治疗后1例患儿无抽搐,但2例仍发育落后。结论大头畸形、反复惊厥发作、运动智力倒退、肌张力低下及特异性头颅MRI的改变、串联质谱有机酸分析提示戊二酰肉碱含量增高是早期诊断GA-1的主要依据,早期诊断、长期及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 王欣岳玲崔小普赵青郑华城
- 关键词:串联质谱头颅磁共振
- 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的表型特征及复发因素研究
- 2023年
- 背景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在儿童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目前在儿童中MOGAD相关表型的特征及与复发风险的联系仍未明确。目的观察儿童血清MOG免疫球蛋白G抗体(MOG-IgG)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疾病的表型特征及复发因素。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54例MOGAD的儿童进行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每次发作时的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血/脑脊液的MOG-IgG滴度变化、疗效及复发高危因素。采用细胞转染免疫荧光法(CBA)检测MOGIgG。随访截至2022-03-31。结果54例患儿发病年龄为6.0(4.0,8.0)岁,男女比例为1∶1.07。血清MOG-IgG滴度为1∶10~1∶320。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为最常见的表型(44.4%,24/54),其次是视神经炎(ON)(25.9%,14/54)及非ADEM样脑膜/脑炎(20.4%,11/54)。10例(18.5%)患儿血及脑脊液MOG-IgG均呈阳性,2例(3.7%)脑脊液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IgG和血MOG-IgG为双阳性。在78次病程事件中,76.9%(60/78)事件的患儿脑MRI显示急性发作病灶,常见部位为皮质旁白质(66.7%,40/60)及视神经(35.0%,21/60)。40例(74.1%)患儿为单次病程,主要的临床表型为ADEM(57.5%,23/40)及非ADEM样脑膜/脑炎(25.0%,10/40);14例患儿经历了2次及以上的复发病程(25.9%,14/54),主要的首发表型为ADEM-ON(57.1%,8/14)及单纯ON(21.4%,3/14)。未复发患儿首发表型为单纯ON、ADEM-ON比例明显低于复发患儿(P<0.05)。患儿首次发作均接受一线免疫调节治疗,14例复发患儿中2例(14.3%)经吗替麦考分酯治疗后好转,1例(7.1%)给予美罗华治疗后好转,11例(78.6%)经再次甲泼尼松冲击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症状及影像学好转。复发患儿MOG-IgG滴度未见增加。经治疗28例(51.9%)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恢复,11例(20.4%)患儿有神经后遗症,视觉障碍(54.5%,6/11)是最常见的后遗症。结论MOGAD的临床表型多样,�
- 王欣赵瑞斌杨花芳刘崇刘甜路翠陈迪迪
- 关键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儿童临床表型复发
- 2014-2015年石家庄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 研究石家庄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临床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2015 年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出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1091 例石家庄地区患儿,随机抽取200 例进行分析,入选病例急性期脑脊液(CSF)检测病毒IgM 抗体,标本选择检测的病毒抗体种类由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及特点选择相应的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0 例患儿年龄为1.5岁~12 岁,平均年龄4.91±0.06 岁,以学龄前儿童多见(72.6%);散居儿童(64.5%)多于托幼儿童及学生(35.5%);男性116 例,女性82 例(男女比例为1.4:1);发病地区以正定(38.0%)、藁城(30.0%)为主,乡村111 例,城市89 例(比例为1.2:1);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3.21±0.89d ;所有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依次为恶心、呕吐(84.5%);头痛、头晕(81.5%);腹痛(58.0%);嗜睡(51.5%);腹泻(12.0%);皮疹(1.6%),病理征阳性(1.4%)。病原学检查均为肠道病毒,分别为埃可病毒176 例(88.0%)及柯萨奇病毒24 例(12.0%),全年均有发病,流行高峰为夏秋季节。结论 肠道病毒是2014-2015 年石家庄地区病毒性脑炎流行的主要病原,且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有明显集中趋势,应加强对病毒性脑炎的预警和防范。
- 王欣王丽辉岳玲唐晓娜郑华城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儿童流行病学
-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智力结构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吕娜刘丽君刘智慧荆彦芬王欣崔海静李杏色
-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智力测验注意力儿童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报告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6岁,以发热、单侧肢体活动不灵活起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逐次升高;肺部CT提示大片炎性实变;头颅MRI示多发性脑梗死。给予抗感染及抗凝、溶栓、降颅压等综合对症治疗后,患儿病情仍进行性加重,出现昏迷、咳嗽无力、吞咽困难、面神经麻痹、双瞳孔不等大。患儿虽生命体征平稳,但生活不能自理,仍在康复中。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常伴有高凝状态及自身免疫异常,并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者预后差。
- 王欣杨花芳王唯一郑华城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儿童
- 一个亚历山大病家系的临床特点和GFAP基因变异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GFAP基因变异导致亚历山大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分析一家系母女2例亚历山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和Sanger验证技术,进行GFAP基因变异检测。结果基因检测发现,该家系母女2例患者的GFAP基因均存在c.262C>T的杂合突变,而该家系其他正常成员均未见基因突变,表明患儿母亲GFAP基因变异为新发突变,而患儿c.262C>T突变遗传自其母亲,且GFAP基因变异为已知致病性变异,具有家族遗传性。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该家系母女2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Ⅱ型亚历山大病,该家系证实为Ⅱ型亚历山大病家系。结论 GFAP基因杂合变异是亚历山大病家系的遗传学特点,并且同一亚历山大病家系中不同患者的临床表型差异较大。
- 唐晓娜杨士斌王欣崔晓普郑华城
- 关键词:亚历山大病基因突变家系分析
- 血及脑脊液病原菌培养阴性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121例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121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6月收治的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21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采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头孢曲松联合青霉素常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儿脑脊液指标的恢复、住院时间、费用、预后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复查脑脊液WBC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1)。两组患儿治疗7 d、14 d后复查脑脊液葡萄糖、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15. 16±0. 47) d,短于对照组的(18. 51±1. 04) d(t=-2. 95,P<0. 01);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72,P> 0. 05)。观察组治愈60例(88. 2%),对照组治愈38例(71. 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52,P<0. 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脑室膜炎、脑积水及肝肾功能、心肌酶异常并发症,对照组4例出现胆囊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脑脊液白细胞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欣杨花芳张瑜郑华城赵青
- 关键词:万古霉素头孢他啶小儿化脓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