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
- 作品数:70 被引量:33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浅表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多中心自体双盲观察被引量:24
- 2009年
-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多种皮肤性病浅表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自体双盲对照的方法,对60例次物理治疗患者的不同皮疹处分别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号组)和恩纳乳膏(2号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号组显效率为48.33%,总有效率为96.67%,2号组显效率为53.33%,总有效率为98.33%,两组间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轻微,安全性高。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为表面麻醉剂,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 万筱丽冯占芹吴铁强王晓华解士海赵卫华黄东辉黄银娇
- 关键词:皮肤疾病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多中心研究双盲法
- 59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的意义。方法:针对59例病人不同病期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与治疗。结果:对59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配合常规治疗,本组患者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针对不同银屑病患者不同病期的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与治疗,可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银屑病治疗、预防、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 蔡碧珊王晓华陈文静陈永锋
- 关键词:银屑病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 麦默通手术切除乳腺良性包块术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麦默通手术切除乳腺良性包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乳腺良性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局麻后超声定位下应用麦默通手术切除包块,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乳腺肿块被完全切除,术后有12例血肿形成,经充分抽吸、引流后血肿消除;31例出现皮下淤斑,经理疗后消失;3例肿瘤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无复发。结论良好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可以避免或者减少麦默通手术切除乳腺良性包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陈勇王晓华陈建安
- 关键词:并发症
- 硬化性脂膜炎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硬化性脂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5例确诊的硬化性脂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硬化性脂膜炎为好发于女性的慢性脂膜炎,表现为下肢皮肤结节或斑块,晚期出现硬化、萎缩、凹陷或明显色素沉着。病理特征为皮下脂肪层的脂肪小叶内见组织细胞和泡沫样细胞,微囊肿形成,脂肪间隔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增粗硬化。结论硬化性脂膜炎临床较少见,容易误诊,加强对硬化性脂膜炎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明确诊断。
- 陈文静王晓华薛汝增潘慧清吴铁强陈永锋顾有守
- 关键词:误诊
- 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CA)的影响及护理。方法:30例尿道CA患者应用光动力治疗并积极进行局部护理。结果:30例尿道尖锐湿疣(CA)患者疣体完全脱落,随访半年,3例复发,复发率10%。结论: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良好的护理措施能保证和提高其疗效。
- 蔡碧珊王晓华陈文静陈永锋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尖锐湿疣护理
- 卡泊三醇软膏两种不同用法治疗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卡泊三醇软膏分别按疗程和症状两种不同用药方法治疗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斑块状银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疗程治疗组及症状治疗组,每组30例,前者给予卡泊三醇软膏每日2次,共8周;后者给予卡泊三醇软膏每日2次,4周症状改善后改为每日1次,共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分别进行PAS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测血钙浓度,判定疗效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观察,疗程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00%和76.67%,症状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3.33%和66.67%,两组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但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疗程治疗组8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卡泊三醇治疗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应足疗程用药。
- 薛汝增辛甜甜谷梅吴铁强陈文静王晓华陈永锋
- 关键词:银屑病卡泊三醇软膏
- 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IL-13、IL-15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5(IL-15)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设立54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为实验组,26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IL-13和IL-15。结果:实验组IL-13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5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3和IL-15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IL-13参与了生殖器疱疹的免疫过程,HSV感染人体后激发的免疫应答Th2占优势,从而不能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清除病毒。
- 陈永锋常树霞王晓华
-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IL-13IL-15
- 合并面癣的面部光化性肉芽肿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0年
- 报告1例合并面癣的面部光化性肉芽肿。患者男,73岁,面部潮红、丘疹1月余就诊。右面颊皮肤癣菌镜检(+)。皮肤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胶原日光弹力变性,抗酸染色组织细胞内有红染颗粒样物质,弹力纤维染色见弹力纤维明显减少。诊断为光化性肉芽肿合并面癣。
- 陈文静潘慧清王晓华薛汝增吴铁强陈永锋
- 关键词:面癣
- 广东省性病高危人群中梅毒流行情况调查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性病高危人群中梅毒感染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的高低,选取广东省22个市、县(区)地区,在2009年1-12月,对所选地区的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梅毒检测。结果共检测性病高危人群8 377人,梅毒感染率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最高,为21.99%,男性性病门诊病人(MSP)中为8.28%,MSM与MSP、女性性工作者(FSW)两类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48,P=0.000)。FSW中总感染率为3.46%,其中高档场所为2.6%,中档场所为7.36%,低档场所为10.54%,不同档次娱乐场所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2χ=95.86,P=0.000)。结论性病高危人群中,MSM人群和中低档娱乐场所的FSW中梅毒流行情况严峻,应加强对这两类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
- 任旭琦杨立刚王晓华王成杨斌
- 关键词:性病高危人群梅毒流行率
- 广东省128例新发现麻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对广东省2007年新发现麻风病人进行专项调查,进一步探讨麻风病防治策略。方法:利用麻风病例专项调查问卷获取麻风病人来源、发现方式、确诊时间,确诊机构等信息,利用EPI data系统录入数据,统计分析利用SPSS 13.0。结果:本地100例新发现麻风病人主要分布在湛江、揭阳、汕头等地,28例流动人口病人主要来自广西、湖北、四川、湖南、江西、陕西、贵州等省份。92.2%的病人在门诊发现,85.5%由皮防所确诊,诊断延迟最长者为10年。20.4%的病人是LL型,28.2%的病人是BL型。结论:我省对于病人的早期发现和诊断都不理想,因此必须把对麻风高发地区的宣传教育和对皮肤科医生的麻风病诊疗知识培训作为麻风病防治的重点,以便及早控制和消灭麻风病。
- 孙希凤黎明郑道城陈文静王晓华
- 关键词:麻风病干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