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旭英

作品数:14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污染
  • 5篇门诊
  • 5篇颗粒物
  • 4篇空气污染
  • 3篇血管
  • 3篇门诊人次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可吸入颗粒
  • 3篇可吸入颗粒物
  • 3篇广义相加模型
  • 3篇大气污染
  • 2篇血管疾病
  • 2篇湿疹
  • 2篇荨麻
  • 2篇荨麻疹
  • 2篇污染物
  • 2篇门诊量
  • 2篇脑血管疾病
  • 2篇空气污染物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
  • 4篇空军总医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金日成综合大...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4篇王旭英
  • 13篇潘小川
  • 7篇梁凤超
  • 5篇李国星
  • 5篇刘玮
  • 5篇吕宏梅
  • 4篇王巧伟
  • 4篇田霖
  • 3篇金晓滨
  • 3篇陈实
  • 2篇胥美美
  • 1篇丁辉
  • 1篇曾强
  • 1篇董凤鸣
  • 1篇刘俊含
  • 1篇葛洪霞
  • 1篇王五一
  • 1篇高婷
  • 1篇马青变
  • 1篇张亚娟

传媒

  • 4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环境与健康—...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日均气温对湿疹门诊人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日均气温与每日湿疹门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北京市气象因素(日均气温、相对湿度等)、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和NO2)浓度及该期间就诊于某医院的北京户籍湿疹病例。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通过平滑函数控制长期趋势、节假日效应和星期几效应,拟合日均气温与每日门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分析北京市日均气温与湿疹门诊人次的相关性。结果日均气温与每日湿疹门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呈"U"型,最适气温为10℃。对于总人群、女性、儿童、15~34岁人群,高温在不同滞后时间的累积效应均高于低温的累积效应;在滞后0~15 d时,高温(P99,30.44℃)相对于最适气温,总人群、女性、儿童和15~34岁人群因湿疹就诊的RR值分别为1.87(95%CI:1.14~3.07),1.62(95%CI:1.01~2.58),1.44(95%CI:0.55~3.78)和1.13(95%CI:0.72~1.75)。对于男性和60岁以上人群,气温对湿疹门诊人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低温的累积效应;在滞后0~15 d时,低温(P1,-8.04℃)相对于最适气温,60岁以上人群因湿疹就诊的RR值为2.23(95%CI:1.09~4.55)。结论高温和低温均可引起湿疹就诊风险增加,且滞后效应约为15 d。
王旭英吕宏梅李国星金晓滨刘玮梁凤超田霖陈实潘小川
关键词:湿疹热效应
北京市某医院皮炎患者门诊量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空气污染与皮炎每日门诊人次的相关性,以及各性别、各年龄层人群对空气污染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北京市日均空气污染情况[颗粒物(PM2.5、PM10)、SO2、NO2]和日均气象资料(相对湿度、温度和风速),统计此期间就诊于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诊断为皮炎的北京地区患者人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日均污染物浓度与每日皮炎门诊量的相关性。结果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大气 PM2.5、PM10、SO2、NO2每增加10μg/m3均可致皮炎门诊人次增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031(95% CI:1.0016~1.0045)、1.0025(95% CI:1.0014~1.0037)、1.0057(95% CI:1.0015~1.0099)和1.0097(95% CI:1.0056~1.0138)。多污染物模型与单污染物模型的结果类似,各污染物对每日皮炎门诊人次仍有影响。四种污染物对皮炎门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分析显示,PM10、PM2.5和 NO2对每日皮炎门诊人次以当日效应为主,SO2对每日皮炎的门诊人次滞后效应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经年龄、性别分层后,发现年龄小于60岁人群及女性对颗粒物(PM2.5、PM10)比较敏感,而 NO2对所人群均有影响,SO2主要对35~60岁人群有较大影响。结论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 PM2.5、PM10、NO2、SO2均可能增加皮炎发生的危险性。
李永荷王旭英王巧伟吕宏梅刘玮潘小川
关键词:皮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广义相加模型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对各种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
目的 通过病例交叉方法研究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与居民各种脑血管疾病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4-2008年北京市某城区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以及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采用...
王旭英潘小川
关键词: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脑血管疾病
北京市PM2.5浓度与荨麻疹门诊人次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与每日荨麻疹门诊量的关系。方法主要采用时间序列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和speaHnan相关性分析来研究PM2.5与荨麻疹门诊量的关系,以每升高一个四分位间距(82.8μg/m^3)引起的荨麻疹就诊量增加的RR值表示PM2.5对荨麻疹的效应。结果研究期间,PM2.5、温度、湿度及荨麻疹13门诊量分别为89.3μg/m^3、12.7℃、51.9%、27.3人次。PM2.5与13均温度,相对湿度及荨麻疹门诊人次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是-0.21、0.49、0.01,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荨麻疹门诊人次与日均温度,相对湿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是0.3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lag0-14时,RR值为1(95%CI:0.89,1.13),而控制混杂因素后,PM2.5对荨麻疹每日门诊量滞后20d的累积效应RR值为1.22(95%CI:1.03—1.46)(P〈0.05),滞后效应明显延长。结论PM2.5与荨麻疹门诊量的关系易受气象因素、生物性混杂因素的影响,其中相对湿度、平均温度均与荨麻疹就诊量呈正相关。
王巧伟王旭英李永荷吕宏梅潘小川刘玮
关键词:荨麻疹空气污染物统计学PM2.5
北京市大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相关性——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时空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利用垂直湿度校正法校正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并探索校正AOD作为衡量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与人群健康结局建立暴露反应关系的可行性。方法:先采用空间插值方法对AOD、地面PM_(2.5)、相对湿度和边界层高度进行插值以获得不同地理位置的各项数据,按照地理位置与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大气边界层高度及由相对湿度计算得到的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分别对AOD进行垂直校正与湿度校正。为进行对比,将校正AOD和PM_(2.5)采用标准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控制时间趋势、温湿度效应、星期几效应和节假日效应等,得到无量纲化后的校正AOD与PM_(2.5)对北京市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总死亡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死亡的急性效应。结果:经过垂直湿度校正后的AOD与PM_(2.5)相关系数达到0.72。累积滞后0~3 d(lag 0~3)的标准化校正AOD对呼吸系统疾病总死亡数及COPD死亡数的累积滞后效应最强,每升高1个单位,超额危险度分别为3.64%(95%CI为0.58%~6.78%)和4.92%(95%CI为1.81%~8.14%)。累积滞后0~1 d(lag 0~1)的标准化PM_(2.5)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及COPD死亡的累积滞后效应最强,每升高1个单位(约155μg/m3),超额危险度分别为3.96%(95%CI为0.82%~7.19%)及6.12%(95%CI为1.44%~11.02%)。与地面PM_(2.5)的效应相比,校正AOD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及COPD死亡效应的置信区间较窄,对于捕捉颗粒物对居民每日死亡的滞后效应更为敏感;且不同累积滞后天数的校正AOD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及COPD死亡的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捕捉颗粒物对于居民死亡的累积滞后效应更为敏感。结论:校正AOD可以反映地面颗粒物对北京市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在缺乏地面监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校正AOD作为衡量大气污染物的指标与人群健康
吴筱音李国星王旭英梁凤超潘小川
关键词:颗粒物呼吸系统疾病气溶胶光学厚度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与暴露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探索PM10对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2008年北京市某城区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水平以及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双向对称性病例交叉设计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气中PM10水平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整气象因素(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后,单污染物模型PM10的滞后效应不明显。调整SO2、NO2和SO2+NO2后的多污染物模型,PM10对人群脑血管疾病的效应OR值比单污染物模型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大气PM10浓度对女性、≥65岁的脑血管疾病和冬季脑血管疾病病例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男性和≥65岁的脑血管疾病病例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整其他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后,PM10浓度与脑血管疾病死亡呈正相关。PM10浓度升高会导致女性、≥65岁和冬季脑血管疾病死亡增加。
王旭英董凤鸣金明好潘小川
关键词: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脑血管疾病病例交叉研究
汞暴露与小学生神经行为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工业污染地区小学生的汞暴露水平和神经行为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汞暴露与神经行为功能的因素。方法于2012—2014年选取位于我国不同方位的6个地区(河北省肃宁县、甘肃省兰州市、辽宁省铁岭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河南省新乡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作为研究地点,选取共1 013名年龄在8~12岁之间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即时尿样和头发样品检测汞含量,采用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NES)和平衡测试评价研究对象的神经行为功能,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饮食情况等基本信息。结果研究对象的发汞和尿肌酐调整的尿汞水平呈正相关(rs=0.211,P〈0.01)。在汞暴露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每周食用肉类频次较多的儿童具有较高尿汞水平的风险(OR=1.855,95%CI:1.168~2.950)和较高发汞水平的风险(OR=2.309,95%CI:1.214~4.392)。具有较高发汞水平的风险也与每周食用稻米频次呈正向关联(OR=1.755,95%CI:1.101~2.798)。在神经行为功能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汞水平较高的研究对象其震颤强度有增加的风险(OR=2.086,95%CI:0.956~4.555),左手平均反应时间有延长的风险(OR=1.561,95%CI:0.930~2.620),尿汞水平较高的研究对象其右手震颤中心频率有增加的风险(OR=1.151,95%CI:1.000~1.323)。结论食用稻米较多的研究对象倾向于具有较高的发汞水平,体内汞水平较高可能影响神经行为功能。
田霖梁凤超陈实刘俊含金晓滨Kim Dae-seon王旭英胥美美许伟潘小川
关键词:神经行为功能小学生
基于支付意愿的大气PM2.5健康经济学损失评价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采用支付意愿(WTP)法对北京市PM2.5的健康经济学损失进行初步评价,将以调查结果的WTP值为基础计算的健康经济学损失与已有数据进行对比和讨论。方法于2014年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调查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722名居民对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的WTP,选取死亡为健康终点,核算北京市居民统计学意义上的生命价值(VOSL)和大气PM2.5的健康损害成本。结果有65.4%(472/722)的调查对象愿意为降低大气环境污染健康风险支付费用,其WTP值为100~200元/人,居民VOSL为66.7万元~133.3万元。2011年北京市大气PM2.5污染对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环境损害成本分别为27.11亿元~54.19亿元、3.22亿元~6.43亿元、8.11亿元~16.21亿元,分别占该市该年GDP总量的0.17%~0.33%,0.02%~0.04%和0.05%~0.10%。结论可采用CVM调查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的WTP,并评估大气污染的健康损失成本。
高婷李国星胥美美王旭英梁凤超曾强潘小川
关键词:支付意愿大气污染PM2.5条件价值评估法
北京市空气污染对湿疹患者门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研究大气污染与湿疹日门诊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4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科湿疹患者的日门诊量资料,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获得同期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以及从国家气象共享平台获得同期气象监测数据,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控制长期和季节趋势、控制节假日效应、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期间大气主要污染物(PM_(2.5)、PM_(10)、SO_2及NO_2)的日平均浓度与湿疹患者日门诊量的关系。结果:大气污染物与湿疹日门诊量显著相关,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大气PM_(2.5)、PM_(10)、SO_2及N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湿疹患者的日门诊量分别增加0.3%(0.1,0.4)、0.3%(0.2,0.4)、0.4%(0,0.9)及1.6%(1.1,2.0),各污染物浓度均在当日浓度(Lag0)最为显著;双污染物模型显示,气态污染物之间关联强度最强。结论:大气主要污染物PM_(2.5)、PM_(10)、SO_2及NO_2能增加湿疹患者的日门诊量。
吕宏梅王旭英王巧伟李咏荷刘玮潘小川
关键词:湿疹空气污染时间序列分析
北京市大气PM_(10)浓度对人群脑血管病死亡的时空分析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大气PM10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人群脑血管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采用克里格插值模型对研究期间北京市大气PM10日均浓度进行估计,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北京市大气PM10浓度对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北京市2008—2009年大气PM10日均浓度为118.6μg/m^3,高于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研究期间北京市大气PM10浓度呈自北向南逐渐升高的空间分布规律。北京市大气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脑血管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为0.47%(95%CI:0.27%-0.66%)。引入多污染模型后大气PM10浓度对脑血管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略有减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克里格插值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估计北京大气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北京市大气PM10浓度升高会增加人群脑血管病死亡的风险。
张亚娟王旭英梁凤超王五一潘小川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脑血管病死亡克里格插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