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斌

作品数:14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333”工程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生物力学
  • 9篇肌腱
  • 6篇生物力学研究
  • 3篇肌腱损伤
  • 3篇关节
  • 2篇修复术
  • 2篇屈肌
  • 2篇屈肌腱
  • 2篇腱断裂
  • 2篇腕关节
  • 2篇肌腱断裂
  • 2篇肌腱缝合
  • 2篇骨折
  • 2篇X线
  • 1篇弹性模量
  • 1篇动物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血分
  • 1篇预后

机构

  • 14篇南通医学院附...

作者

  • 14篇王斌
  • 13篇汤锦波
  • 7篇谢仁国
  • 6篇于晓巍
  • 4篇徐燕
  • 3篇潘丞中
  • 3篇陈峰
  • 2篇谭军
  • 2篇吴菊
  • 2篇陆卫忠
  • 2篇卢魁
  • 1篇龚炎培
  • 1篇顾剑辉
  • 1篇侍德
  • 1篇张克智

传媒

  • 3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国创伤骨科...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手外...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7
1999年
目的 比较三种肌腱周边缝合方法 ,即连续法、Cross- Stitch法和 Halsted法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将 60只新鲜成年猪后蹄 区趾屈肌腱造成切割伤 ,按手术先后随机分成 6组 ,每组 10只。第1~ 3组用 Kessler法进行核心缝合 ,第 4~ 6组用 Tang法进行核心缝合。各组均加用周边缝合修复腱周 :第 1、4组用连续缝合法 ,第 2、5组用 Cross- Stitch法 ,第 3、6组用 Halsted法。术后即刻应用材料力学测定仪测定修复肌腱被拉伸至出现 2 mm间隙时 ,其 2 mm间隙形成负荷及最大负荷 ;并根据位移 -负荷曲线计算其刚度及最大功耗。结果 同一核心缝合法时 ,Halsted法的 2 - 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最大功耗最高 ;Cross- stitch法次之 ;连续缝合法最低。Halsted法的刚度与 Cross- stitch法相近而连续法较差。结论  Halsted周边缝合法对肌腱抗张能力的作用最大 ,能够满足肌腱手术后早期活动所需的抗张力要求。
王斌汤锦波陈峰谢仁国潘丞中于晓巍
关键词:生物力学动物
锁式肌腱缝合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本实验通过比较 Strickland、Augmented Becker、Savage及 Tang法四种锁式缝合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期指导临床肌腱修复。方法 将40根新鲜成年猪后蹄Ⅱ区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Strickland、Augmented Becker、Savage及Tang法进行修复。用材料力学测定仪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弹性模量及断裂功耗,同时记录中心缝合的操作时间。结果Tang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断裂功耗与Savage法相近,弹性模量为各组中最高,中心缝合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 Augmented Becker及 Savage法。结论Tang法能提供较大的抗张强度、有效抵御间隙形成、操作简便,有利于肌腱早期活动。
王斌汤锦波陈峰谢仁国于晓巍吴菊
关键词:肌腱生物力学弹性模量
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和腕不稳定关系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对腕不稳定发生的作用。方法 在160例正常腕关节测量并确定腕不稳定标准基础上,比较236例桡骨远端骨折中桡骨远端关节面不平整(52例)、桡骨明显缩短(50例)、桡骨远端关节面背倾(43例)和伴尺骨茎突骨折(65例)与无以上因素的一般骨折(63例)不稳定发生率及类型,分析以上骨折相关因素的严重程度和不稳定发生的关系。结果 伴有尺骨茎突骨折例腕不稳定发生率为47.7%,腕关节背倾例中发生率为30.2%,桡骨明显缩短例中发生率为22%,关节面不平整例中发生率为17.3%,一般骨折例中发生率为7.8%。腕不稳定例的桡骨缩短、关节面背倾和尺骨茎突骨折移位程度与无不稳定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的关节面不完整、桡骨明显缩短、关节面背倾和伴尺骨茎突骨折对腕不稳定例发生及程度有显著影响。
汤锦波侍德陆卫忠王斌徐燕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几种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3
1998年
作者比较了改良Kessler、单针津下、双改良Kessler、津下加改良Kessler、多组腱内缝合等五种不同的肌腱缝合方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以及功耗.发现多组腱内缝合法的抗张强度最强,和其他四种方法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01)。双改良Kessler、津下加改良Kessler法的抗张强度次之,和改良Kessler、单针津下法比较也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改良Kessler及单针津下法抗张强度最差。指出在临床工作中应优先选用抗张强度大、操作又不太复杂的多组踺内缝合法,以利于修复的肌腱早期运动,减少粘连,促进肌腱愈合,使伤指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
潘丞中汤锦波谢仁国王斌于晓巍
关键词:肌腱生物力学屈指肌腱断裂
肌腱斜形损伤修复强度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斜形损伤对肌腱修复抗张强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猪后蹄跖深屈肌腱切断的方向 (横形、斜形 )、缝合方法 (改良Kessler法、Cruciate法、MGH法 )及缝合方向 (横形、斜形 ) ,将 81根肌腱分为 9组 ,每组 9根。检测缝合后肌腱 2mm间隙形成的负荷、最大抗张强度、最大功耗。采用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斜形损伤后用Kessler法、Cruciate法作横形缝合时 ,其抗张强度显著小于横形损伤的修复强度 (P <0 .0 5 )。选用斜形缝合修复斜形损伤后 ,两者抗张强度均较横形缝合增大 (P <0 .0 5 )。斜形损伤用MGH法缝合对抗张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肌腱斜形损伤后采用Kessler法和Cruciate法作斜形缝合 ,可明显提高修复后的抗张强度。
谭军汤锦波王斌徐燕卢魁
关键词:抗张强度生物力学
几种屈肌腱修复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分析和比较 4种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将新鲜成年猪后足 2 0只 ,随机分成 4组 ,解剖暴露中间二趾深屈肌腱后 ,第 1组行改良Kessler法缝合 ,第 2组行真皮嵌入法缝合 ,第 3组行Becker法缝合 ,第 4组行Tang法缝合。测定每组缝合方法的间隙形成负荷、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最大功耗及弹性模量 ,并行统计学分析 (ANOVA)。结果 :Tang法的 2mm间隙形成负荷显著高于其他 3组 (P <0 .0 5 ) ,弹性模量最小。真皮嵌入法和Becker法的最大负荷、最大功耗较大。结论 :Tang法具有不易形成间隙、抗张力强和操作较为方便的优点 ,能够用于肌腱断端缝合对抗主动活动张力。
谢仁国汤锦波徐燕于晓巍王斌
关键词:肌腱损伤生物力学
提高斜形损伤肌腱缝合强度的实验研究
2003年
目的探讨提高斜形肌腱损伤修复强度的有效方法。方法40根猪跖深屈肌腱按照切割方向及两端缝合距离随机分为4组:第1组肌腱为横形损伤,中心缝合边距为10mm;第2、3、4组肌腱为45°斜形损伤,中心缝合边距分别为4mm、7mm、10mm,10根肌腱,各组均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分别检测缝合肌腱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抗张强度及最大功耗,并采用ANOVA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肌腱斜形损伤修复的强度显著低于用等长距离(20mm)缝合的横行损伤修复的强度(P<0.01),当其短边的缝合边距由4mm增大到7mm时,其修复的强度显著增大(P<0.01),但当短边的缝合边距增大到10mm时,其抗张强度与短边的缝合边距7mm相比增加不显著。结论在肌腱斜形损伤时,延长中心缝合边距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肌腱修复强度的方法。
谭军汤锦波王斌卢魁
关键词:生物力学肌腱损伤
五种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8
1999年
目的 通过比较5 种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将新鲜成年猪后足50 只,随机分成5 组,解剖暴露第二趾深屈肌肌腱后,并在Ⅱ区横断,第1 组行改良Kessler缝合,第2 组行津下缝合,第3 组行双改良Kessler 缝合,第4 组行津下加双改良Kessler 缝合,第5 组行汤氏缝合。用Instron 力学测定仪测定每组缝合方法的2 m m 间隙形成的负荷、最大负荷及功耗,并行统计学分析(ANOVA) 。结果 汤氏缝合法的2 m m 间隙形成的负荷、最大负荷及功耗最大,改良Kessler 及津下缝合法最小。汤氏缝合法与其他4 组相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1) 。
潘丞中汤锦波谢仁国王斌于晓巍
关键词:生物力学肌腱断裂
锁式肌腱缝合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本实验通过比较Strickland、augmentedBecker、Savage及Tang法四种锁式缝合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期指导临床肌腱修复。方法将40根新鲜成年猪后蹄Ⅱ区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Strickland、augmentedBecker、Savage及Tang法进行修复。用材料力学测定仪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弹性模量及断裂功耗,同时记录中心缝合的操作时间。结果Tang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断裂功耗与Savage法相近,弹性模量为各组中最高,中心缝合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ugmentedBecker及Savage法。结论Tang法能提供较大的抗张强度、有效抵御间隙形成、操作简便,有利于肌腱早期活动。
王斌汤锦波陈峰谢仁国于晓巍吴菊
关键词:生物力学AUGMENTED
跨越关节的肌腱作掌背侧缝合的抗张力比较
2002年
目的对跨越关节的肌腱断裂伤,分别缝合掌背侧,比较生物力学特性,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将新鲜成年白种猪的后足解剖暴露出第二屈趾深肌腱,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根肌腱,均于Ⅱ区横断。将改良Kessler中心缝合第一组置于肌腱背侧,第二组置于掌侧,并均用连续缝合作周边加强。缝合好的肌腱置于屈曲60°的关节模型上,用力学测定仪(Instron)测定每组方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并作统计分析(ANOVA)。结果置于肌腱背侧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均大于掌侧(P<0.05)。结论跨越关节的肌腱损伤背侧修复抗张强度大于掌侧。
张裕汤锦波王斌谢仁国
关键词:生物力学肌腱损伤修复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