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华
- 作品数:17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社会学更多>>
- 在西藏高原影响下中国动力性气旋的生成及其发展
- 1954年
- 一、引论西藏高原平均有4000米的高度,从东径70度到103度、东西约占33个径度,南北范围虽然稍小一些,但是从北纬27度到40度,也足够13个纬度,是一个东西狭长南北稍短的具有茄子形的高原地带。它占据几乎整个中国大陆的西部和西南部,不仅紧接在高原东侧的若干地区天气受其影响,就是中纬度的盛行西风,也常常因为它的障碍,而改变面貌。这其中具体地表现在(1)
- 王彬华
-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部气旋西南部中纬度
- 高空冷渦舆渤海低壓被引量:1
- 1955年
- 目次一、渤海低壓與高空冷渦活動1.地形與冷渦活動下的天氣形勢甲、地形的影響作用乙、高空天氣形勢2.低壓與冷渦的活動路徑甲、冷槽冷渦與急行冷渦乙、渤海低壓路徑及其舆東北槽的關係3.急行冷渦的垂直構造二、冷渦與低壓結合作用下的天氣4.冷渦雷暴的分佈和性質甲、東北槽舆雷暴分佈乙、冷渦作用下的雷暴性質丙、低壓與冷渦雷暴的活動關係5.冷渦與沙暴天氣甲、冷渦結構與沙暴乙、渤海低壓興沙暴天氣的分佈6.渤海地壓和東北槽結合作用下的大風區域東亞天氣型式上,高緯度西伯利亚地區常常出現冷性低槽,低槽裏又往往生成冷渦,若果冷渦結合冷性低槽(?)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附近很快地移到我國東北。
- 王彬华
- 关键词:地形北槽沙暴高空冷涡
- 基于模糊自适应算法的低氧舱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缺氧是人类进入高原生活和工作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因此需要适量的低氧训练以减轻因缺氧引发的高原反应。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常压低氧舱模型的控制系统,使舱内氧浓度能够模拟不同海拔高度高原的氧浓度,用于低氧训练和低氧研究。方法控制系统采用模糊自适应算法,该算法结合专家算法与PD算法,能进行参数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大时滞性和不稳定性。结果经过12 d低氧训练的检验,该控制系统使舱内海拔高度维持在目标范围以内,舱内环境在出现干扰后能及时恢复稳定。结论该控制系统能克服低氧舱复杂多变的环境特性,鲁棒性强,精度较高,为长时间的低氧训练和低氧实验提供了重要平台。
- 王偲宇俞梦孙王彬华吴锋
- 关键词:大时滞系统模糊自适应
- 稳定的常压式低氧气体环境的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稳定的常压式低氧气体环境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测试舱或室的不密封性;B.检测控制氧气量;C.计算维持舱或室内预定低氧浓度所需要的高浓度的氮气量;D.按照步骤C计算得到的需要的输入高浓度氮气的维持量输入...
- 俞梦孙罗永昌吴锋杨军曹征涛王彬华王偲宇苗毅王乃中
- 文献传递
- 基于常压低氧舱的人的低氧耐力调控与评价方法研究
- 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由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构成的。寒冷、风大、空气稀薄,气候多变是高原的主要气候特征。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是高原环境对机体影响的主要因素。头痛、头昏、失眠、乏力、四肢发麻、眼花、耳鸣是高原不适人...
- 王彬华
- 关键词:低氧训练
- 不同低氧暴露方式高原习服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 比较急进高原前渐进式间歇性低氧预习服训练、急进高原后渐进式低氧暴露及急进高原3种不同进驻高原方式的习服效果. 方法 12名青年男性受试者,分为预习服组、供氧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4人.预习服组进驻高原前在常压低氧舱进行连续10 d的渐进式间歇性低氧暴露训练(1次/d、210 min/次),模拟海拔高度从3000 m递增至4500 m.供氧组急进高原后前10d,对受试者实施渐进式低氧暴露方案:白天活动期间,宿舍内采用弥散式供氧,氧浓度22%~25%,等效生理高度2600~3500 m;夜晚睡眠期间,利用睡眠氧帐进行供氧,氧浓度25%~27%,等效生理高度2000~2600 m;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比较3组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和睡眠情况. 结果 ①在3600 m模拟海拔高度检测,预习服组通过10 d训练后SaO2明显高于训练前(t=3.66,P=0.035).②3组受试者睡眠总时间、深睡时间和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53~70.865,P<0.01);预习服组和供氧组睡眠总时间、深睡时间和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2~7.88,P<0.05或P<0.01). 结论 进驻高原前进行渐进式间歇性低氧预习服训练和急进高原后进行渐进式低氧暴露均可提高缺氧耐力,促进高原低氧习服.
- 吴锋俞梦孙曹征涛杨军王彬华罗永昌
- 关键词:缺氧环境暴露习服
- 稳定的常压式低氧气体环境的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稳定的常压式低氧气体环境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测试舱或室的不密封性;B.检测控制氧气量;C.计算维持舱或室内预定低氧浓度所需要的高浓度的氮气量;D.按照步骤C计算得到的需要的输入高浓度氮气的维持量输入...
- 俞梦孙罗永昌吴锋杨军曹征涛王彬华王偲宇苗毅王乃中
- 文献传递
- 间歇性递增式常压低氧暴露训练对高原习服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 探讨利用间歇性递增式常压低氧舱低氧暴露训练获得高原习服的效果. 方法 4名青年男性志愿者为训练组,对照组4人为健康男性工作人员.训练组用常压低氧舱进行连续10 d的间歇性、高度递增式低氧暴露训练:1次/d、210min/次,从3000m递增至4500m.用常压低氧舱监控系统监测训练中环境物理参数和受试者生理参数;用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监测受试者夜间睡眠.比较训练前后相同高度时的血氧饱和度值.对照组不进行上述训练.训练组低氧训练结束后与对照组同时急进3800m高原,比较两组急进高原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值. 结果 ①10 d低氧训练后,在模拟3600 m的高度,训练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为(86.7±1.7)%,显著高于训练前的基线值(83.7±3.3)%(t=3.66,P<0.05).②训练中受试者无不良反应,对夜间睡眠无影响.③急进3800m高原后,训练组的血氧饱和度为(90.7±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2.0)%(t=10.95,P<0.01).结论 常压低氧舱间歇性递增式低氧训练方法,具有显著的高原预习服效果,方案安全,可满足高原作业的生理学要求.
- 杨军俞梦孙曹征涛吴峰张宏金王海涛王彬华杨海平
- 关键词:缺氧环境暴露习服
- 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的方法和效果评价
- 高海拔的急性暴露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通过低氧预适应训练,可以促进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习服.低氧本文提供了一种加快机体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干预方法,通过渐进式的低氧预适应训练,从模拟3000米高度到4500米高度,...
- LIU Yuanyuan刘园园WANG Binhua王彬华YANG Jun杨军
- 低氧环境下血氧序列的多尺度熵分析
- 2015年
- 文章运用多尺度熵的方法,对低氧环境下血氧序列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均值分析法相比,多尺度熵分析能反映机体适应低氧的动态过程;而与只在最小尺度上估计序列长度m与m+1之间不同的样本熵相比,多尺度熵计算时间序列在多个尺度上的样本熵值,体现了时间序列在尺度上的无规则度,可以更全面的提取血氧信号的有效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熵的血氧序列分析能对人的低氧耐力进行辨识,是一种研究机体低氧调节过程的可靠分析方法。研究还发现,多次的低氧刺激会对人体产生习服作用,机体表现出对低氧环境的记忆性。
- 王彬华杨军曹征涛王海涛俞梦孙
- 关键词:低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