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种质
  • 2篇快繁
  • 1篇药理
  • 1篇药理研究
  • 1篇药理研究进展
  • 1篇药理作用
  • 1篇原球茎
  • 1篇原植物
  • 1篇植物学
  • 1篇植物学研究
  • 1篇生芽
  • 1篇薯蓣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球茎
  • 1篇种质材料
  • 1篇种质资源
  • 1篇种子
  • 1篇组培

机构

  • 7篇海南大学

作者

  • 7篇王小精
  • 3篇潘学峰
  • 2篇李娟玲
  • 2篇刘国民
  • 1篇邱丰艳
  • 1篇何秋香
  • 1篇翁宝实
  • 1篇梁启明
  • 1篇许晓红

传媒

  • 2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贵州科学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08
  • 4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应用ISSR技术探讨冬青属苦丁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地位
“苦丁茶”是我国民间用作传统代茶饮料或中草药的一大类植物的统称,具有较高的饮用和药用价值,其中以冬青科冬青属的“苦丁茶”最具影响。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系统地分析了以苦丁茶冬青(IlexkudingchaC.J....
王小精
关键词:苦丁茶种质资源
文献传递
观果凤梨的组织培养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以光滑凤梨腋芽为外植体,研究观果凤梨组培快繁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 1.0 mg·L^(-1)+NAA0.2 mg·L^(-1)+ρ(蔗糖)30 g·L^(-1)有利于诱导出芽,可用于初代培养;MS+6-BA 2.0 mg·L^(-1)+NAA0.2 mg·L^(-1)+φ(CW)10%+ρ(蔗糖)40 g·L^(-1)有利于形成丛生芽,可用于增殖培养,月增殖系数可达5.3倍;1/2 MS+IBA 0.5 mg·L^(-1)+NAA 0.5 mg·L^(-1)+ρ(蔗糖)40 g·L^(-1)适宜诱导生根,生根率达96.7%;试管苗经晾苗4 d后,移栽在椰糠与表土(V:V=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高达95.0%.
王小精潘学峰梁启明
关键词:丛生芽
冬青属苦丁茶的药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7年
介绍了冬青属苦丁茶原植物的种类,从其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降压作用、降脂减肥作用、抗炎杀菌作用、抗生育作用、抗氧化作用、单体化合物的药理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其开发利用前景。
邱丰艳王小精
关键词:原植物药理作用
应用RAPD技术探讨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起源被引量:1
2008年
以15份原产地明确的苦丁茶冬青野生种质材料作为参照,利用RAPD—PCR技术对26份苦丁茶冬青栽培材料的原产地进行了分析.从40个10bp引物中筛选出16个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用该16个引物对上述41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38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90条,占扩增出的总带数之79.8%.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了各份材料之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树状图.供试的41份种质材料在聚类图中明显地分为两个类群,即海南岛类群和广西南宁类群.26份原产地待查的种质材料有12份归聚于海南岛类群,说明它们的起源地在海南岛境内;另14份原产地待查的种质材料分布归聚于广西南宁类群,说明它们的原产地在广西南宁地区或毗邻区域内.所有供试的41份苦丁茶冬青材料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5654~0.9813之间,表明这些种质材料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其不同的起源地域可以从聚类图中清楚地反映出来.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可以作为判断苦丁茶冬青起源地域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用于探讨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王小精刘国民许晓红李娟玲
关键词:RAPD分析亲缘关系
海南鹧鸪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被引量:44
2007年
鹧鸪茶系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具有消炎、利胆、镇痛等多种药用功效和保健作用.它既是海南民间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饮料植物.文章从民族植物学的视角讨论了鹧鸪茶名称的由来、中药古籍中关于鹧鸪茶药用功效的描述以及海南鹧鸪茶的开发利用状况,指出了目前我国在鹧鸪茶的研发过程中尚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刘国民李娟玲王小精何秋香
关键词:民族植物学
安诺兰无菌播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安诺兰(Anota hainanensis)种子无菌播种试验表明:在MS+6-BA 0.1mg/L培养基上种子能形成原球茎团;1/2MS培养基有利于原球茎增殖,加6-BA 1.0mg/L+NAA 0.1mg/L原球茎增殖效果较佳,增殖率达793.3%;在1/2MS+IBA 1.0mg/L+2.0g/L活性碳+100g/L香蕉匀浆+100ml/L椰子水的培养基上,试管苗生根效果最好;试管苗移栽至椰糠上,成活率达91.4%。
潘学峰翁宝实王小精
关键词:种子原球茎
墨西哥菊叶薯蓣离体快繁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报道了墨西哥菊叶薯蓣组培快繁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菊叶薯蓣组织培养较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是MS培养基;MS+6-BA0.5 mg.L-1能够诱导菊叶薯蓣嫩茎段萌发出新芽;增殖阶段以6-BA3.0 mg.L-1+NAA0.1 mg.L-1的增殖效果为好,在此基础上附加φ=10%的椰子水效果更好,增殖倍数可达3.9倍;生根阶段以1/2MS+IBA2.0 mg.L-1的生根效果为好,生根率可达90.6%,且植株生长健壮;试管苗在河沙与表土(V河沙∶V表土=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较高,若管理得当成活率可达84.0%.
潘学峰王小精
关键词:菊叶薯蓣离体快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