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华
- 作品数:19 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d2的分子标记及其连锁图被引量:1
- 2011年
- 无毒基因的克隆与变异监测可以为水稻抗病品种布局与利用提供重要信息。将菌株GUY11和FJ81278及其有性后代接种水稻品种Pi-d2及其亲本TP309进行毒性分析。结果表明,FJ81278含Avr-Pid2,有性后代在Pi-d2上的无毒、有毒分离比例符合1:1,推断FJ81278对Pi-d2的无毒性由单一基因座控制。通过SSR标记和转座子元件标记分析,确定Avr-Pid2定位于染色体7上,并获得了与无毒基因Avr-Pid2连锁的标记Propiz-t和ms7-27/28,它们与Avr-Pid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1 cM、13.0 cM。这些标记的获得将Avr-Pid2限制在第7染色体上约420 kb物理距离范围内,为进一步的克隆奠定了良好基础。
- 翟焕趁王宝华鲁国东朱立煌王宗华
- 关键词: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分子标记
- 稻瘟病菌群体育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将稻瘟病菌10个两性可育菌株,包括GUY11、KA3、KA9、KA7、6023、2539W、8773R-19、8773R-27、8113R-2和8113R-10相互交配,结果表明,10个菌株育性好,交配型明确;2539W已丧失雌性功能,不再是两性菌株。原先由6023/2539W测为可育的24个福建省田间稻瘟病菌菌株分别与另外8个两性菌株交配,结果得出不同两性菌株测得同一组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差异很大,这可能是由于两性菌株的交配能力强弱差异以及两性菌株与待测菌株之间的亲和性不同引起的。分析认为,GUY11和KA3最适于测定稻瘟病菌群体的育性和交配型,并用其测定了227个来自福建省田间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可育菌株率为81.1%,其中81.0%为交配型MAT1-2,19.0%为MAT1-1。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
- 王宝华李海明鲁国东王宗华
- 关键词:稻瘟病菌育性
- 稻瘟病菌菌株FJ95054B无毒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BAC文库的构建
- <正>稻瘟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目前,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其遗传上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稻瘟病菌很快便克服寄主的抗性。而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发现及利用,为从分子水平研究该病菌的致病相...
- 翁琴云王宝华鲁国东王宗华
- 文献传递
- 稻瘟病菌菌株FJ81278中新发现的一个基因注释及其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对稻瘟病菌菌株FJ81278进行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发现一个新的特异基因MoHsbA编码的蛋白具有疏水表面结合蛋白A(HsbA)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组中另外7个基因编码的蛋白也具疏水表面结合蛋白结构域.稻瘟病菌中的HsbA蛋白聚集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个大的分支上,说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转录组和EST数据库中HsbA的表达情况不同,但在菌株GUY11侵染阶段基因芯片中均表现为上调.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MoHs-bA在菌株FJ81278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在附着胞阶段表达量相对较高,推测该基因与附着胞的形成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稻瘟病菌HsbA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翟焕趁连壁王杏杏王宝华鲁国东王宗华
- 关键词:稻瘟病菌转录组
- 福建省稻瘟菌的育性及其交配型被引量:10
- 2000年
- 用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标准菌株 2 539W(MAT1- 1)和 6 0 2 3(MAT1- 2 )对福建省长期保存的 118个稻瘟菌株进行了育性和交配型的测定 .结果表明 ,经长期保存的菌株仍具有性生殖能力 ,其可育菌株率为32 .2 % ,可育菌株的交配型均为 MAT1- 1.
- 王宝华鲁国东张学博谢联辉王宗华袁筱萍沈瑛
- 关键词:稻瘟菌育性交配型水稻病害
-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1、Avr-Pi2和Avr-Pi4a的遗传分析及其分子标记被引量:23
- 2002年
- 用CO39近等基因系品种C10 1LAC (Pi 1)、C10 1A5 1(Pi 2 )、C10 4PKT (Pi 3)、C10 1PKT (Pi 4a)、C10 5TTP 4L 2 3(Pi 4b)对稻瘟病菌菌株 812 78ZB15和GUY11及其有性后代进行毒性分析 ,结果表明 ,812 78ZB15含Avr Pi1、Avr Pi2、Avr Pi4a、Avr Pi4b无毒基因 ,有性后代在Pi 1、Pi 2、Pi 4a上的无毒、有毒分离比例符合 1∶1,有 8个后代个体发生了这 3个无毒基因座的重组。推断 812 78ZB15对Pi 1、Pi 2、Pi 4a的无毒性是由 3个不同的单一基因座控制的 ,且 3个基因座紧密连锁。进一步采用rep PCR法比较了亲本及其有性后代的DNA指纹 ,获得了与 3个无毒基因座紧密连锁的DNA标记 (RPF1.2 )。RPF1.2与Avr Pi1、Avr Pi2、Avr Pi4a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5 9cM、2 .2cM和 2 .2cM。 2个亲本对Pi 3、CO39均有毒性 ,对Pi 4b均无毒性 ,但是后代中出现 3个对Pi 3、1个对CO39无毒的个体 ;8个对Pi 4a有毒的个体 。
- 王宝华鲁国东林伟明王宗华
- 关键词: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分子标记
- 重要作物病原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变异机制研究
- 陈庆河王宝华詹家绥王宗华郑小波
- 该项目属于农业领域的植物病理学科。作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作物与病原菌群体互作的结果,病菌的群体结构组成与演化直接影响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了解病原菌的群体结构及演化特点是控制植物病害的基础,所以要对作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就...
- 关键词:
- 关键词:群体遗传结构植物病理学
- 福建经济植物7种真菌性叶斑病记述被引量:2
- 1997年
- 报道了福建省经济植物——太子参、梨、落葵、枇杷、龟背竹、龙血树和重阳木的7种真菌性病害.其中太子参斑点病(Phoma sp.)、梨轮斑病(Phomopsis sp.)为全国新记录病害;落葵白斑病(Pseudocercos porabasellae Goh et Hsieh)、枇杷褐斑病(Ascochyta eriobotryae Vogl.)、龟背竹灰斑病(Phomopsis sp.)、龙血树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为福建省新记录病害;重阳木叶斑病前人已有报道,根据镜检结果,建议其病原菌为 Pseudocercospora bischofiae(Yamam.)Deighton.本文详细描述了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病害的分布与病情,部分附有病原图.
- 王宗华王宝华林石明陈昭炫
- 关键词:经济植物
- 利用SSR标记定位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簇的初探
- <正>SSR标记可用于位点克隆、进化、系统发育和群体研究。在稻瘟病菌中,已有23个SSR标记整合到其遗传图谱中,且分散在7条染色体上。以GUY11和81278ZBl5的DNA为模板,用21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发现...
- 王宝华郑玉珠鲁国东王宗华
- 文献传递
- rep-PCR法对稻瘟病菌有性后代随机群体的评价
- 2007年
- 构建稻瘟病菌有性后代随机群体是研究目的基因遗传特点,乃至克隆目的基因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建立有性后代随机群体时,可能会有无性后代污染。采用先分离单个子囊,待其长成菌落并产生分生孢子后,再分离单个萌发的分生孢子的方法构建稻瘟病菌有性后代随机群体。利用基于重复DNA序列Pot2的rep-PCR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有性后代进行DNA指纹分析,并评价构建的稻瘟病菌有性后代群体的质量。结果表明,构建的有性后代随机群体共包含176个后代。每个后代个体的DNA指纹图谱均与两亲本的DNA指纹图谱不一致;有性后代之间的DNA指纹图谱也彼此不一样,说明得到的有性后代个体都是由子囊孢子萌发形成的,且分离自不同的子囊。GUY11的rep-PCR扩增片段中的5个特异性片段的分离比例也都符合1:1的期望值,是按单个位点标记分离的,与已知的结果相吻合,说明有性后代随机群体的质量较高,不存在偏离现象,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群体。同时,研究结果还得出基于Pot2的rep-PCR方法可以用来快速评价稻瘟病菌有性后代群体的质量。
- 王宝华翁琴云汤重淼鲁国东王宗华
- 关键词:稻瘟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