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远

作品数:21 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值模拟
  • 9篇数值模拟
  • 8篇污染
  • 6篇气象
  • 6篇城市
  • 4篇污染物
  • 3篇污染源
  • 3篇空气质量
  • 3篇灰霾
  • 3篇城市热岛
  • 2篇数值模拟研究
  • 2篇气溶胶
  • 2篇气象特征
  • 2篇污染扩散
  • 2篇相互作用
  • 2篇均相
  • 2篇空气污染
  • 2篇非均相
  • 2篇非均匀
  • 2篇非均匀性

机构

  • 20篇南京大学
  • 4篇苏州市气象局
  • 3篇南京市环境保...
  • 3篇杭州市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华...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东北电力设计...
  • 1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合肥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1篇王学远
  • 17篇刘红年
  • 6篇蒋维楣
  • 3篇朱焱
  • 3篇张予燕
  • 3篇李佳慧
  • 3篇张宁
  • 2篇俞布
  • 2篇王咏薇
  • 2篇赵伟
  • 2篇刘军
  • 2篇陆晓波
  • 2篇芮冬梅
  • 2篇苗世光
  • 2篇宋玉强
  • 2篇林惠娟
  • 2篇欧阳琰
  • 1篇张力
  • 1篇彭珍
  • 1篇薛峰

传媒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环境监测管理...
  • 2篇气象科学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 1篇第四届全国大...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点产业源增长对北部湾地区气态污染物模拟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根据污染源普查资料制作北部湾地区2007年人为排放源清单,以及中期/远期参比情景(REF15/REF20)和远期调控情景(SCEi20)下的排放源清单.采用WRF-Chem模拟北部湾地区空气质量现状及未来变化.2007年SO2和NO2月平均质量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比较吻合.广东、广西(海南)地区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低).跨界污染特征表明污染物质量浓度受局地排放源的影响较大,外来排放源的贡献较小,广东对广西和海南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大.未来情景下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变化主要受排放源变化的影响.REF15情景下茂名市SO2排放源减小导致SO2预测浓度降低,其它城市由于排放源增大,SO2和NO2的预测浓度均升高,O3由于化学反应比较复杂,因此不同城市质量浓度既有升高也有降低.REF20情景下各城市排放源大幅增加,因此SO2和NO2的预测浓度大幅上升,O3的预测浓度增幅较小.SCEi20情景下SO2、NO2、以及O3预测浓度的增幅略小于REF20情景.
王学远蒋维楣刘红年张力谢文彰赵伟
关键词:污染源气态污染物数值模拟
南京市重点污染源对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在基本掌握南京市各类污染源排放状况的基础上,运用南京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2005年1月南京市一次较为典型的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重污染发生时重点污染源对城区主要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北工业区与主城区毗邻,而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在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时对主城区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值具有显著的贡献。
张予燕芮冬梅刘军陆晓波王学远
关键词:空气质量数值模拟污染源
重点工业区污染源对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
张予燕蒋维楣刘红年芮冬梅陆晓波刘军王学远蒋得海张群张伟欧阳琰傅寅杭维琦
该项目调查分析了南京市SO2、Nox、PM10、H2S等污染物(1KM×1KM)的面源和点源的分布状况及其污染和变化规律,研究了重点工业区污染物对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利用多重嵌套数值预报模式计算重点工业区污染物浓度...
关键词:
关键词:工业区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物
苏州市气溶胶消光特性及其对灰霾特征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为研究气溶胶消光特性对城市灰霾特征及形成的影响机制,采用2010年1月─2013年12月4 a的苏州市逐时散射系数、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以及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数据,对该市气溶胶散射系数、消光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气溶胶散射系数为(301.1±251.3)Mm^-1,日变化呈双峰型,早高峰出现在07:00─08:00,晚高峰出现在20:00─21:00;其年内变化呈夏季低、冬季高.气溶胶散射系数与ρ(PM2.5)的相关系数为0.77,高于与ρ(PM1)和ρ(PM10)的相关性,PM2.5散射效率为6.08 m^2/g.气溶胶散射系数受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影响:风速〈4 m/s时,气溶胶散射系数下降迅速;风速在4-6 m/s时,气溶胶散射系数随风速下降缓慢.苏州市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84,散射消光比平均值为0.79,说明该地区气溶胶消光以散射性气溶胶为主.气溶胶散射消光、气溶胶吸收消光、空气分子散射消光、NO2吸收消光分别占大气消光的82.33%、13.63%、2.72%和1.32%.研究表明,对气溶胶散射消光贡献最大的非吸收性PM2.5是苏州市能见度下降、灰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杨康刘红年朱焱王学远林惠娟
关键词:散射系数消光系数
污染物排放源不确定性对区域空气质量模拟影响研究
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的准确性是大气环境数值模拟当中一个基本但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由于污染源排放种类繁多,时空分布具有很强的非均匀性,并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污染源清单的制作也成为大气环境研究当中最困难和...
王学远
关键词:不确定性
苏州城市化对热岛及湖陆风影响的数值模拟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对苏州地区2006年8月12日晴天小风天气个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WRF模式中不同冠层方案的模拟效果,以及人为热、冠层参数等对单层城市冠层方案的影响,并分析了苏州地区近20年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热岛、边...
王学远苗世光蒋维楣刘红年张宁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冠层城市热岛湖陆风
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的杭州市通风廊道气象效应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城市通风廊道能增加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为了定量评估城市通风廊道的气象效应,本文采用区域边界层化学模式(RBLM-Chem),利用杭州市高分辨率地表类型、城市建筑等资料,开展了杭州市通风廊道影响的模拟研究,模式水平分辨率为250 m。本文针对冬季和夏季两个典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夏季个例时间为2013年8月12日,盛行南风,风向顺着通风廊道;冬季个例时间为2014年1月28日,盛行东风,风向垂直于通风廊道。主要结论如下:城市绿色通风廊道有增加风速、降低气温、提高湿度的作用,与没有通风廊道的情况相比,夏季风顺着廊道方向时,廊道区域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4 m/s,廊道区域内60 m高度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 m/s。而冬季风垂直于廊道时,廊道区域风速增加较小,仅有0.5 m/s左右。通风廊道夏季降温幅度平均可达2.7°C,冬季降温幅度较小,仅有0.6°C左右。通风廊道对气象场的影响随风向向下游延伸,夏季在通风廊道下游250 m处,风速增加、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加最大值分别为1.5 m/s、2.9°C、3.1%,即使在通风廊道下游1500 m处,最大降温仍有1.2°C。
刘红年贺晓冬苗世光俞布危良华王学远
关键词:城市气候
基于自动站资料的苏州灰霾天气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苏州2010∽2013年的逐时气象和大气成分观测资料,对苏州灰霾天气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苏州灰霾的小时频率为30.7%,灰霾等级以轻微灰霾为主,干霾占总灰霾的比例为85.6%.2013年12月灰霾小时频率最高,达82.3%.灰霾小时频率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上午8:00时,达36.3%,14:00∽16:00时,灰霾频率最低,约为25%左右;灰霾期间,PM10、PM2.5、PM1.0和散射系数分别是非灰霾期间的1.72、2.07、1.88和2.58倍.采用不同的灰霾日标准,苏州年均灰霾日数在94∽243之间,相差极大.灰霾频率和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灰霾频率最高的相对湿度区间为70%∽80%,重度霾最多出现在90%∽9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随风速增加,灰霾频率逐渐下降,在西北风向下,灰霾频率最大.大气消光以颗粒物散射消光为主,约占总消光的82%左右,黑碳的吸收消光约占13%左右.
刘红年朱焱林惠娟王学远
关键词:灰霾PM2.5气象条件大气消光
城市非均匀性对城市气象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14年
为了研究城市的非均匀性对城市气象特征的影响,根据南京市建筑密度分布特征,将南京市不同区域的城市分为商业型城市、高密度城市和低密度城市。利用WRF模拟研究南京地区城市类型的非均匀分布对城市气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城市的非均匀性之后,城市区域气温、热岛、相对湿度和风场表现出更加复杂的空间分布。在城市冠层的模拟中,均一或非均一城市类型对城市热岛等城市气象特征影响显著。模拟的城市平均热岛强度、平均干岛强度和平均风速衰减分别减小0.02℃、0.2%和0.11 m·s-1,但城市的最大城市热岛强度、最大干岛强度分别增加0.28℃和1.51%。非均一城市类型中的城市热岛、干岛和风速衰减的空间分布的方差分别增加0.06,2.08和0.28。
宋玉强刘红年朱焱王学远
关键词:WRF模式城市热岛
华北地区一次强灰霾污染的天气学效应被引量:13
2015年
利用在线耦合的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 V3.6(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 Version 3.6)及环境、气象观测数据,在完成大气化学方案优选的基础上,研究了华北地区一次重霾污染过程(2013年2月15-17日)对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重点关注一次颗粒物、无机气态成分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人为排放对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即细颗粒物)生成的贡献,探讨了由此引发的气象条件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上述3种人为源的综合排放对华北地区PM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为91.27%,其中对北京、秦皇岛和沧州的贡献率分别达96.9%、95.9%和97.2%。这使区域地面太阳向下短波辐射降低近15.99%,区域平均地面辐射强迫达-26.51 W m^-2,由此导致地面温度下降0.14°C(3.68%),逆温增强,垂直温度梯度(?T/?z)升高0.026 K km^-1,边界层高度降低18.92 m(8.77%),平均风速减少约0.014 m s^-1(0.35%),相对湿度绝对值升高0.51%,地面平均气压降低0.86 Pa。对于15-17日污染过程,人为源综合排放的气溶胶对短波辐射的影响在天气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对边界层高度的影响较大,但不起主导作用,对温度、风速、相对湿度、气压的作用则远小于天气系统本身。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的前体物,其人为排放对SOA浓度的贡献率约为99.6%。同时,VOCs通过调整大气反应活性促进无机气态成分向无机盐转化,它对硫酸盐和硝酸盐浓度的贡献达50%以上。然而,VOCs对整个PM2.5浓度的贡献不及各种源综合贡献的1/4。人为排放的VOCs对气象场的反馈与综合排放的作用基本一致,但对地面气压的影响VOCs排放时以热力因子为主,而人为源综合排放时以动力因子为主。上述结果暗示,灰霾污染过程所引发的气象条件向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方向
杨雨灵谭吉华孙家仁王莉莉王学远张元勋瞿群赵伟
关键词:灰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